第五十七章 偶遇韩文
经方才之人一点拨,吴缑恍然大悟道:“妙啊。其一,三个层对三个重,层层宝塔对重重仙阁;其二,孔明对云房,前者指窗孔明亮又切合诸葛亮的字,后者指仙云满屋也切合了钟离权的字;其三,诸阁亮指每个阁楼都亮了,与诸葛亮谐音,而钟里蜷指云气蜷缩在钟里,与钟离权谐音;其四,孔明与诸葛亮为同一人,诸葛又是复姓,云房也与钟离权为同一人,钟离也是复姓,赵案首真是大才。”
赵彦谦虚道:“哪里哪里……之前听闻贵栈设下两道难关,若是过了这第一关便可以半价入住普通客房半月,不知此时还算不算数?”
“自然算数。”吴缑伸手一请,让道:“赵案首且看这第二联,若是能对出来,可免费入住上房半月,只需在堂内壁上题诗一首即可。”
赵彦与张文渊跟着吴缑走进客栈大堂,见二楼下方悬着一副上联,上面文字为‘一盏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一盏清茶好说,主要是那三个‘解’字难对,第一个读‘解渴’的解,音同姐;第二个读‘解缙’的解,音同谢;第三个读‘解元’的解,音同借。
据说国初大才子解缙参加乡试中了第一名,乡试头名被称为解元,有一次他游山口渴,向一位老者讨茶喝,老者问他身份,解缙直接说自己是‘解解元’,老者想挫挫解缙的锐气,便出了一副上联,只要他能对上下联便给他茶喝,结果到最后这位解大才子也没有喝到那盏茶,直到后来过了许久,这位解大才子灵机一动才对出了下联。
解缙后来对出的下联是‘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第一个是‘欢乐’的乐,音同勒,第二个是‘乐毅’的乐,音同月,乃是姓氏,第三个是‘乐府’的乐,音同月,乐府乃是官名。
如此解释这下联的话,勉强也能解释过去,不过这乐字还有另外两个读音,一个音同‘涝’,乃是地名,如乐陵、乐亭;一个音同‘要’,乃是欣赏的意思,如《论语》雍也篇中,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其中的乐字便是读‘要’,也不知对于这幅下联,当初解大才子到底是如何排列读音的。
在赵彦看来,这第二联实际上要比第一联简单,若是穷抠字眼的话,费上一番功夫或许能再对出一联来,不过赵彦实在没那个精力了,只得遗憾道:“此联乃是绝对,想来也只有解学士那样的大才才能对出来,在下却是无能为力了。”
这两道关卡本就是吴缑为自己的客栈提升名气而设,此时见赵彦不愿继续对这第二联,他也不好强求,只是赵彦乃是真定府有名的少年案首,如今他能入住汇升客栈也算是一桩好事,若是能再让这位少年案首留下些墨宝,便是好上加好。
计议已定,吴缑拜道:“赵案首,在下有一不情之请,还请赵案首应允。”
赵彦心道,你自己都已经开口说是不情之请了,我还能说什么?为了寻个落脚的地方还真是费尽了周折。
“还请吴公子明言。”
吴缑道:“二楼还有上房两间,只要赵案首能在壁上题新诗一首,并留下名姓,即可以免费入住半月,不知赵案首肯否应允?”
赵彦此时只想好好洗个澡,然后吃饱之后睡上一觉,闻言也不再多说什么,径自取过砚台与毛笔后,便在壁上题了一首诗。
等赵彦与张文渊被店小二领去房间后,围观众人中有人看着壁上的几行字,徐徐念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位小案首倒是好大的口气……”
旁人嗤笑道:“人家有夸口的底气,你有吗?”
……
对于赵翼的这首《论诗》,赵彦记得还算清楚,却是忘记被收录进小学课本还是中学课本里了,不过此时拿来应付那吴缑却是足够了。
好好休整一夜后,第二日便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窗外的街市上喧闹声不绝,赵彦自忖还做不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所以读书肯定是读不下去了,张文渊亦然,两人凑到一起商量了一下,便决定到街市上转转,看看府城人民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今日乃是中秋节,宵禁被推迟到子夜才会执行,大街上人来人往,多是一家人或是几个至交好友共同出游,其中也不乏像赵彦与张文渊这样前来应考院试的学子。
灯谜又称文虎,并不是元宵节才会有,未入夜的时候,街市上各家店铺门口已然悬起三五个别致的灯笼,下面垂着的便是灯谜。
待到天一入夜,明月高悬之时,城中街市上的灯笼也已点燃,每个灯笼下面都会聚起几个人来猜灯谜,猜中了便可获得那盏灯笼,虽不值钱却也只是图个高兴。
两人游逛到府前街一带的时候,发现这里最为热闹,各家店铺门口挂出来的灯笼也最为别致精巧。
路旁有个卖月饼的小贩见了赵彦,不由笑道:“这不是昨日的两位郎君吗,要不要猜一猜灯谜,猜中了这盏灯便送给两位郎君了。”
对于这个掉进钱眼里的小贩李大,赵彦自然是记得的,他见李大摊位前也挂了一个粗制滥造的灯笼,下面垂着的纸条上亦写着几个字,便停住脚步扶住看了两眼。
画时圆,写时方,有它暖,没它凉。
赵彦呵呵一笑,道:“谜底是个‘日’字。”
这个灯谜是李大请人花了好久的心思才想出来的,没想到被眼前这位小郎君一眼便道破,他虽然不情愿,却也只得伸手去解灯笼。
赵彦看看那盏不知用什么东西糊成的灯笼,忙道:“这个灯笼李大哥还是自己留着吧,给我二人两块月饼吃即可。”
李大自然乐意,便随手拿起两块月饼递了过去。
走了好半晌,赵彦二人还真是有些饿了,拜别了那李大后,便一边吃着月饼一边想找个饭馆酒楼填填肚子。
片刻后,一家名为雅客居的酒楼出现在二人面前,酒楼门口挂着一个异常巨大的木制彩灯,下面围着一圈人正在品头论足。
赵彦与张文渊确实饿了,也没去凑热闹,径自走进酒楼大堂点了几个菜,要了一壶清酒,便坐在靠近门前的桌上对月浅酌。
等二人吃的差不多的时候,赵彦听到门外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沈老弟,这家雅客居名字不错,不如且在此歇息片刻。”
另一个清朗的声音答道:“便依韩兄之言,下……愚弟也确实走的有些累了。”
韩知府?他这是微服体察民情,还是微服与民同乐来了?那个沈老弟莫非是提学御史沈严?
见到韩知府的身影出现在门口,赵彦也不好装作没看见,不过既然韩知府是微服出行,明显不想暴露身份,他便扯着张文渊起身拱手道:“学生二人见过韩世伯。”
韩文一愣,他虽然来府城上任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曝光率却并不高,没想到此时还是被认了出来。
等看清赵彦的样貌后,韩文才哈哈一笑,对于赵彦对自己的称呼暗地里点了一个赞,随后道:“原来是国美啊,倒是忘了你也会来参加院试了。”
韩文身旁站着一名身穿青绸长衣的文士,其身躯清瘦,肤色略黑,浓浓的眉毛下面有一双鹰隼般锐利的双目,脸上满是坚毅之色。
听到韩文提及院试,此人脸上神色微动,旋即眼中闪过一丝哂笑,接口道:“韩兄,不知这位是?”
韩文招手叫过赵彦,先对他介绍那名文士道:“这位乃是老夫好友,你称呼其为沈先生即可。”
这位沈先生见韩文把自己介绍的很是模糊,暗道自己莫非错怪了韩知府,眼前与这两名士子真是偶遇不成?
介绍完沈先生,韩文又道:“沈老弟,这便是之前我与你说起过的府试案首,深州赵国美。至于其身后这位嘛……”
赵彦见状忙拉过张文渊,趁机用力捏了捏他的胳膊,暗示他不要多说话,随后先与沈先生见礼,继而说道:“这是与学生同来赴考的深州张好学,前次府试亦在三甲之列。”
张文渊府试时已然见过韩知府,此时得了赵彦的暗示便打起了精神,先后与韩文、沈先生见了礼。
这位沈先生确实如赵彦猜测的一般,便是北直隶提学御史沈严,他与韩文之前偶然结识,也算是故友。
提学御史是从监察御史中选拔出来的,主职乃是提督学政,与位卑权重的‘巡按御史’虽然职责不同,却依旧可以风闻奏事。
到了知府任上后,韩文为官越发有了心得,他品秩正四品,虽然比正七品的提学御史高出许多,却也怕哪里怠慢了这位沈提学,让其参上一本可就不美了,故而一直刻意放低身段,倾意结交。
今日中秋佳节,韩文有家眷随侍,沈严却是孤身一人,韩文怕他孤单,便提议微服出来在府城中游逛一番。
赵彦谦虚道:“哪里哪里……之前听闻贵栈设下两道难关,若是过了这第一关便可以半价入住普通客房半月,不知此时还算不算数?”
“自然算数。”吴缑伸手一请,让道:“赵案首且看这第二联,若是能对出来,可免费入住上房半月,只需在堂内壁上题诗一首即可。”
赵彦与张文渊跟着吴缑走进客栈大堂,见二楼下方悬着一副上联,上面文字为‘一盏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一盏清茶好说,主要是那三个‘解’字难对,第一个读‘解渴’的解,音同姐;第二个读‘解缙’的解,音同谢;第三个读‘解元’的解,音同借。
据说国初大才子解缙参加乡试中了第一名,乡试头名被称为解元,有一次他游山口渴,向一位老者讨茶喝,老者问他身份,解缙直接说自己是‘解解元’,老者想挫挫解缙的锐气,便出了一副上联,只要他能对上下联便给他茶喝,结果到最后这位解大才子也没有喝到那盏茶,直到后来过了许久,这位解大才子灵机一动才对出了下联。
解缙后来对出的下联是‘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第一个是‘欢乐’的乐,音同勒,第二个是‘乐毅’的乐,音同月,乃是姓氏,第三个是‘乐府’的乐,音同月,乐府乃是官名。
如此解释这下联的话,勉强也能解释过去,不过这乐字还有另外两个读音,一个音同‘涝’,乃是地名,如乐陵、乐亭;一个音同‘要’,乃是欣赏的意思,如《论语》雍也篇中,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其中的乐字便是读‘要’,也不知对于这幅下联,当初解大才子到底是如何排列读音的。
在赵彦看来,这第二联实际上要比第一联简单,若是穷抠字眼的话,费上一番功夫或许能再对出一联来,不过赵彦实在没那个精力了,只得遗憾道:“此联乃是绝对,想来也只有解学士那样的大才才能对出来,在下却是无能为力了。”
这两道关卡本就是吴缑为自己的客栈提升名气而设,此时见赵彦不愿继续对这第二联,他也不好强求,只是赵彦乃是真定府有名的少年案首,如今他能入住汇升客栈也算是一桩好事,若是能再让这位少年案首留下些墨宝,便是好上加好。
计议已定,吴缑拜道:“赵案首,在下有一不情之请,还请赵案首应允。”
赵彦心道,你自己都已经开口说是不情之请了,我还能说什么?为了寻个落脚的地方还真是费尽了周折。
“还请吴公子明言。”
吴缑道:“二楼还有上房两间,只要赵案首能在壁上题新诗一首,并留下名姓,即可以免费入住半月,不知赵案首肯否应允?”
赵彦此时只想好好洗个澡,然后吃饱之后睡上一觉,闻言也不再多说什么,径自取过砚台与毛笔后,便在壁上题了一首诗。
等赵彦与张文渊被店小二领去房间后,围观众人中有人看着壁上的几行字,徐徐念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位小案首倒是好大的口气……”
旁人嗤笑道:“人家有夸口的底气,你有吗?”
……
对于赵翼的这首《论诗》,赵彦记得还算清楚,却是忘记被收录进小学课本还是中学课本里了,不过此时拿来应付那吴缑却是足够了。
好好休整一夜后,第二日便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窗外的街市上喧闹声不绝,赵彦自忖还做不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所以读书肯定是读不下去了,张文渊亦然,两人凑到一起商量了一下,便决定到街市上转转,看看府城人民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今日乃是中秋节,宵禁被推迟到子夜才会执行,大街上人来人往,多是一家人或是几个至交好友共同出游,其中也不乏像赵彦与张文渊这样前来应考院试的学子。
灯谜又称文虎,并不是元宵节才会有,未入夜的时候,街市上各家店铺门口已然悬起三五个别致的灯笼,下面垂着的便是灯谜。
待到天一入夜,明月高悬之时,城中街市上的灯笼也已点燃,每个灯笼下面都会聚起几个人来猜灯谜,猜中了便可获得那盏灯笼,虽不值钱却也只是图个高兴。
两人游逛到府前街一带的时候,发现这里最为热闹,各家店铺门口挂出来的灯笼也最为别致精巧。
路旁有个卖月饼的小贩见了赵彦,不由笑道:“这不是昨日的两位郎君吗,要不要猜一猜灯谜,猜中了这盏灯便送给两位郎君了。”
对于这个掉进钱眼里的小贩李大,赵彦自然是记得的,他见李大摊位前也挂了一个粗制滥造的灯笼,下面垂着的纸条上亦写着几个字,便停住脚步扶住看了两眼。
画时圆,写时方,有它暖,没它凉。
赵彦呵呵一笑,道:“谜底是个‘日’字。”
这个灯谜是李大请人花了好久的心思才想出来的,没想到被眼前这位小郎君一眼便道破,他虽然不情愿,却也只得伸手去解灯笼。
赵彦看看那盏不知用什么东西糊成的灯笼,忙道:“这个灯笼李大哥还是自己留着吧,给我二人两块月饼吃即可。”
李大自然乐意,便随手拿起两块月饼递了过去。
走了好半晌,赵彦二人还真是有些饿了,拜别了那李大后,便一边吃着月饼一边想找个饭馆酒楼填填肚子。
片刻后,一家名为雅客居的酒楼出现在二人面前,酒楼门口挂着一个异常巨大的木制彩灯,下面围着一圈人正在品头论足。
赵彦与张文渊确实饿了,也没去凑热闹,径自走进酒楼大堂点了几个菜,要了一壶清酒,便坐在靠近门前的桌上对月浅酌。
等二人吃的差不多的时候,赵彦听到门外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沈老弟,这家雅客居名字不错,不如且在此歇息片刻。”
另一个清朗的声音答道:“便依韩兄之言,下……愚弟也确实走的有些累了。”
韩知府?他这是微服体察民情,还是微服与民同乐来了?那个沈老弟莫非是提学御史沈严?
见到韩知府的身影出现在门口,赵彦也不好装作没看见,不过既然韩知府是微服出行,明显不想暴露身份,他便扯着张文渊起身拱手道:“学生二人见过韩世伯。”
韩文一愣,他虽然来府城上任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曝光率却并不高,没想到此时还是被认了出来。
等看清赵彦的样貌后,韩文才哈哈一笑,对于赵彦对自己的称呼暗地里点了一个赞,随后道:“原来是国美啊,倒是忘了你也会来参加院试了。”
韩文身旁站着一名身穿青绸长衣的文士,其身躯清瘦,肤色略黑,浓浓的眉毛下面有一双鹰隼般锐利的双目,脸上满是坚毅之色。
听到韩文提及院试,此人脸上神色微动,旋即眼中闪过一丝哂笑,接口道:“韩兄,不知这位是?”
韩文招手叫过赵彦,先对他介绍那名文士道:“这位乃是老夫好友,你称呼其为沈先生即可。”
这位沈先生见韩文把自己介绍的很是模糊,暗道自己莫非错怪了韩知府,眼前与这两名士子真是偶遇不成?
介绍完沈先生,韩文又道:“沈老弟,这便是之前我与你说起过的府试案首,深州赵国美。至于其身后这位嘛……”
赵彦见状忙拉过张文渊,趁机用力捏了捏他的胳膊,暗示他不要多说话,随后先与沈先生见礼,继而说道:“这是与学生同来赴考的深州张好学,前次府试亦在三甲之列。”
张文渊府试时已然见过韩知府,此时得了赵彦的暗示便打起了精神,先后与韩文、沈先生见了礼。
这位沈先生确实如赵彦猜测的一般,便是北直隶提学御史沈严,他与韩文之前偶然结识,也算是故友。
提学御史是从监察御史中选拔出来的,主职乃是提督学政,与位卑权重的‘巡按御史’虽然职责不同,却依旧可以风闻奏事。
到了知府任上后,韩文为官越发有了心得,他品秩正四品,虽然比正七品的提学御史高出许多,却也怕哪里怠慢了这位沈提学,让其参上一本可就不美了,故而一直刻意放低身段,倾意结交。
今日中秋佳节,韩文有家眷随侍,沈严却是孤身一人,韩文怕他孤单,便提议微服出来在府城中游逛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