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带着优选穿七零 > 带着优选穿七零
错误举报

第129页

    宁昭:“有点道理。”
    “还是你来吧。”宋玉絮并不想祸害自己儿子,她确实是没什么取名的天赋。
    宁昭想了想,然后笑着问:“那叫宁宸行不行,紫宸的宸。”
    宋玉絮也想了想,觉得字的寓意不错,就是有些大。大名小名笔画都不少,也不知道将来小崽儿上学了之后会不会写名字写到哭。
    “行,那就得快点去给他上户口,小崽儿户口跟着我走,上了户口能领奶粉票,每个月还有七斤口粮呢。”宁暮暮小朋友是真的命好,刚出生就能跟着妈妈一起拿城镇户口,还能领到一张奶粉票去买奶粉。
    年前赵大厨跟她说的年后她能提一级,工资也能涨的事儿也成了真的,她现在每个月工资四十八块五,比宁昭还多五毛,两个人明面上每个月工资加起来就有将近一百块,这么多钱只养一个小孩,小崽儿在这个年代可以说是躺在福窝窝里了。
    宁昭伸手轻轻点了点小崽儿的鼻子:“咱暮暮要感谢妈妈,是妈妈让暮暮吃上了商品粮。”
    要真说起来,小崽儿的口粮也是年年涨的。一岁这年七斤,两岁三岁就有八斤,超过三岁但不到六岁这些年就有十一到十五斤,六岁到十岁这几年就是十六到二十一斤,满了十岁就有二十二到二十六斤了。不过等小崽儿满十岁,也就是八几年去了,买粮食什么的也没有现在那么难。
    但是小崽儿口粮供应跟宋玉絮在肉联厂不一样,他是三成细粮七成粗粮的,只是小崽儿现在喝奶,他的口粮领了也是宋玉絮和宁昭吃。
    这么一想,宋玉絮也笑了,说:“宁暮暮小朋友可本事了,现在的口粮还能补贴爸爸妈妈呢。”
    宁昭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之后忍不住轻笑出声。
    这要是换成别的缺粮的家庭,七斤口粮那都可以救命,但是他们家还真是不缺这几斤粮食。但是宁昭也不会说粮食就不要了,这谁不要谁才是傻蛋呢,他又轻轻点了点小崽儿的鼻子,说:“那咱暮暮的口粮就换成好吃的给妈妈补身体,咱们爷俩一起把妈妈养的白白胖胖的。”
    王金花和赵梅秀两个人提着饭盒拿着东西过来的时候就看到宁昭和宋玉絮正轻声细语的跟小崽儿说话,而小崽儿睡的香喷喷的,一点都不知道自己老父亲和老母亲的心。
    两人把带过来的几个饭盒和暖瓶放在桌子上,也笑着过来看小崽儿。
    “哟,这孩子长的可真俊。”王金花看着漂漂亮亮的小崽儿夸了一句,然后轻轻一拍大腿:“哎呀,这石大爷说错了呀,不是个小子是个姑娘。”
    她和赵梅秀为了去准备东西走的早,这会儿还不知道宋玉絮生了个儿子,只是看小孩长的漂亮,下意识的以为就是个女儿。
    “王姐,赵姐,暮暮是个小子呢。”
    王金花和赵梅秀两个人的笑僵在脸上,热夸声戛然而止,整个病房都安静了下来。
    倒不是她们俩心里阴暗见不得宋玉絮生儿子,只是……她们真的是没有想到啊,一个躺在娘肚子乖乖巧巧,生下来漂漂亮亮的孩子是个男孩。
    突然间,两个人都想回去把自家猫嫌狗憎的皮小子打一顿了。
    这人比人,怎么就那么气人呢。
    还是赵梅秀反应快,她笑着夸到:“这么漂亮的男娃,以后长大了可不得了,往后我们县的小姑娘非得都围着他转,到时候小宁小宋,就怕你俩挑儿媳妇儿挑花眼。”
    宋玉絮和宁昭的小心脏抖了抖。
    “不,不能吧。”宋玉絮有些怀疑。
    宁昭则是说:“没关系,他要是敢在外面乱来,我就打断他的腿。”
    王金花:“……。”
    赵梅秀:“……。”
    两个人虽然不信,但是都没说什么。要说什么呢,难道说你家头一胎就生了个儿子,长的还这么好看,怎么可能舍得下手打?这不是跟人结仇么?
    两个人都不说这个,只是说:“我们给你和小宋带了饭过来,小宋那份是熬的米粥,还有鸡汤,你这个就是我们中午剩下的剩饭剩菜了。还有暖瓶也给你们带过来了,我们估摸着你们是得在医院里住一宿,等明天走的时候我们再来拿这些就行了。”
    这时候哪里还管什么剩菜剩饭啊,能帮忙带饭就已经是她们占便宜了。宋玉絮和宁昭谢过了王金花和赵梅秀,后者摆摆手:“这米粥和鸡汤都是赵大厨早早熬上的,听说是我们刚离开肉联厂他就抓了鸡抹了脖子了。我们回去就捡了个现成的,直接就给拎过来了。”
    “对了,这暖瓶是刘永军家的,他还说等你们回去的时候跟他说,他去借车。”
    宋玉絮和宁昭又谢过了赵大厨和刘永军,哪怕他俩没来,但是确实是真心实意的帮她们的。别的不说,这鸡肯定就是赵大厨自己掏的钱,刘永军去借车,花的也是他的人情。
    几个人说了会儿话,王金花和赵梅秀才告辞离开,她们还赶着回厂里告诉厂里等消息的人,说宋玉絮生了个漂亮的大胖小子呢。
    离开前王金花说晚上她再来送饭,宁昭拒绝了,说晚上他就去国营饭店打饭就行了,知道她们两口子有钱,于是王金花也就没有坚持。
    等人走了,宁昭给宋玉絮喂了粥,又从空间纽里把他们家的户口本拿出来,又掏出了请医生给宁暮暮开的出生证明,说:“我先去给宁暮暮上户口,一会儿就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