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味结膳缘 > 味结膳缘
错误举报

皕圩二章 操之过急

    与沈一贯凭借浸淫朝堂之上、内阁之中多年,趋利避害、全面分析而得出皇长子或将取得太子之位不同,大多支持皇三子继承大统的大臣们,几乎都是因万岁对郑皇贵妃与皇三子的极度偏爱,才刻板地认为此万历朝,万岁或许将做出与礼法和大明惯例都不一样的决定。
    换个角度看,大臣们明面上支持的是皇三子,暗地里无非是在考量龙体康健的万岁向来一意孤行、固执己见,且已为争国本一事,三番五次动怒,牵连者众,而且支持皇长子一派的人,结局都让人堪忧,因此说是站在皇三子一侧,倒不如说站在自己的官帽之下。
    即便是之后郑皇贵妃笼络过来的大臣们,或多或少都有些受迫于这个想法的意思,比起礼法、规矩,怕丢了朝堂之上的位置才是真,不敢得罪当今普天之下正在决定大明走向的万岁与郑皇贵妃亦是真。
    但这群人之中,没有一个像沈一贯的领头人,没有一个如浙人一派的组织也是真,所以在很多双方对峙上,显得偏激而草率,就如之前同样位极首辅的王锡爵,一味地谄媚,又是趁在太庙祭祀时,为皇三子离太子碑,又是对万岁与郑皇贵妃极尽奉承,可实际对国本之争的走向,除了火上浇油,并无裨益。
    而且久而久之,金靓姗在这些大臣的影响下,似乎也养成了一种思考习惯——对对手未必需要打压,而是对自身极尽增强。
    实际来看,翊坤宫对皇长子已经不是打压不打压的事了,而是无视与回避——就像当初皇长子眼看着就做出要伤害小鱼尾的行动,金靓姗也只是厉声喝止,没有做出太多让他对自己所做之事感到后悔的教育与举动。
    这么做虽然在旁人看来是忍让与迁就,而实际上,金靓姗误打误撞地戳中了太后、皇长子的痛处,这两位其实更希望翊坤宫能给予反击。
    反观皇长子一方,却是无时不刻、见缝插针地给翊坤宫添堵。
    大如火烧建极,小如骨里藏针,目的就是让郑皇贵妃忍无可忍,撕开“伪善”的面具,就像支持皇长子的大臣们那样,正面违抗万岁的旨意,并不惧生死地坚持信念。
    等金靓姗回顾自己在明朝的十年多时间,在皇三子都长到十五岁的当口,才幡然醒悟,与其执迷不悟地希冀皇长子那一侧的大臣们回心转意、掉转立场支持皇三子,还不如让他们见到自己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拥护的皇长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虽然不曾料想过皇帝会把自己派往民间去给秀女初选监场,但自己不在翊坤宫,皇长子必会趁机在宫内做点什么的觉悟,金靓姗还是一早就有了。
    所以在离宫前一天给诸多大臣留的话也是为了这事,那一天要求包括支持皇长子一派的大臣们“有要事必须往东郊行宫去”的一部分目的,就是凭借到时入行宫中来奏事的大臣们的言语、表现,判断皇长子在宫中的行动。
    结果出了何禾的事,行宫里从上到下都未能消停,直到第四日见梁秀殳仍没安排,只好派瑛儿亲自回宫一趟。
    这其中百密一疏之处在于,只知将从皇城来行宫中的大臣密切关注起来,却忘了提醒行宫中的人切莫走漏风声。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毕竟这秀女初选头几日,都未有人从皇宫中来,而秀女何禾在参选前后出乱子,乃至被郑皇贵妃亲自召见、与皇三子议亲的事却被沈一贯知道得一清二楚。
    伊士尧所说的暗桩一事,倒也不是金靓姗不上心,而是她即便想去处理,这时又能做些什么,从行宫启程往皇宫中与皇长子对质?还是干脆奏请皇帝直接将太子之位的结果公之于众?都是一时无法定下,又绝不能做的事,想它做什么。
    就在她又一日选择不出现在秀女初选监场台,而是留在大殿中苦思冥想,该怎么利用目前手中掌握的东西破局时,金靓姗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伊士尧——毕竟这么多年来,他是突然出现唯一变量,而这个变量又是皇长子一侧的常量。
    此时此刻乃至彼时彼刻,在延禧宫的皇长子则与金靓姗的想法一样,对于他而言,在争国本过程中,一直为常量的何家人,同样也一直为常量的何贵,不知怎么,最近几个月开始变得十分异常,慢慢转为自己身边的变量。
    皇长子本一直以为前光禄寺卿何宁是站在与自己对立面的,毕竟从小到大,耳中听到的就是翊坤宫郑皇贵妃又诞下一子,或一女,都要从太仓和光禄寺调拨大量银两庆祝。
    虽然也听过何宁有因具体数额及用度,与翊坤宫发生过争执,但最后竟一起吃了顿莫名其妙的大宴,就选择和解、不再追究——正因为这些大小事,以至于当年的太后、皇后都对这位前光禄寺卿颇有微词,时年尚幼的皇长子心中也留下一个何宁是坚定站在皇帝一侧的印象。
    击破他对何宁印象之人是如今自己的老师,据彼时正在南都、京师各处闲来无事晃荡的沈一贯说,何宁与一位坚定支持立长皇子为太子、名叫王易朗的人相交甚深;之后王易朗因在国本之争中奏事过激,被抄家赐死后,何宁不仅花去相当功夫试图挽救好友,之后不能,又花去相当功夫自保。
    以如此代价换取一个心中信念,再断言何宁站在皇帝一方,就有些牵强了。
    但彼时皇长子年纪尚小,十岁还未满,而接近何宁这样乐于与皇帝对抗的大员,成了皇长子长成、懂事之后常做的一件事。
    可是谁又能想到早于皇长子能独立与大臣交流之前,何宁就主动从朝堂之上致仕,而其中的原因竟是这位他自己与何卿长女何汀的交集。
    所谓造化弄人,即是如此,因一环错过一环,想要结识何宁,他才主动去靠近何汀,结果却因何汀,错过向何宁讨教的机会。
    所幸之后沈一贯的出现填补了“先生、老师”这一处空白,而接近何汀的时日,又让皇长子萌生出一个借她在尚食局当职的机会,为皇帝与翊坤宫添添堵的想法。
    何汀虽然对郑皇贵妃也有不满,但还不至于在吃食上动手脚的地步,所以委婉回绝了皇长子的提议,自己也越来越收着,与其他司膳更换班次,尽量不出现在翊坤宫。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心中确有皇长子这一位喜欢之人,也是因为回绝他报复郑皇贵妃的提议感到些许不安,故而制作出了许多食谱,以讨他欢心。
    可一心要压过翊坤宫、得到太子之位的皇长子又怎么会被几道菜肴安抚到,在何汀一次又一次拒绝自己的提议甚至于要求之后,他另辟蹊径,编出了那一套“翊坤宫皇贵妃不允宫人与皇子在一处,要加害于你”的谎言,哄骗何汀放大对翊坤宫之愤恨。
    结果,效果虽然达到,但结果却超出自己预料——何汀最终决定什么都不做,愤而离开皇宫。
    屡试屡不爽的皇长子在何汀离宫后,又一次将目光转向另一个何家人——何贵,虽说最初确实是因定食例餐的味道才结识的何贵,但仔细想来,何贵的作用不止于此,相比于在宫中已经长时间生活过的何汀,这位何汀胞弟在宫中不识几人,对宫中之事更是知之甚少,加上他身为一名御厨的身份,只要稍加“引导”,就很容易成为皇长子用来给翊坤宫与皇帝添堵的工具。
    所谓“引导”,即与之前哄骗何汀一样,颠倒黑白之中再加入一些事实,然后混入一些何宁、何汀遭受的“不公”待遇,激发何贵内心之怒、之怨。
    相较于未能得以联手的何宁、迟迟下不了狠心的何汀,何贵显得非常配合一切计划,包括骨里藏针,还有从不主动在翊坤宫用小簿和要用何汀留下的菜谱时,自己亲手料理——只有利用忍心之中“想得而不能就越想”的这个特性,才能在大年二十九的午膳,顺利让皇帝和郑皇贵妃在合适时机吃下那些银针。
    “故而老臣才言,何贵一事,殿下操之过急了,如何也不能动弑……的念头啊!”沈一贯曾对骨里藏针一事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老师忧虑什么,何贵虽近几月有些异样,但未必不是学生这一方的人,退一万步,即便不是学生这一侧的人,也未必是那妖妃一方的……”皇长子脸上写满了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