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重返青葱岁月 > 重返青葱岁月
错误举报

第四十六章 年集

    隔年还有五天,是乡镇的年集,刘明沣早早就坐在院子里等着,等着一起去赶年集。
    王铭趴在窗户上笑他:“至于吗?这么积极,在外面不冷吗?”说完还哈了口气搓搓手,这扒窗台上都冷,就是去赶个集,有这么大吸引力吗?
    刘明沣不屑的瞄了王铭一眼,你懂个屁,半身不遂的孩子,安心趴炕上吧。
    俩人正说着呢,王叔进来了,看刘明沣端着个马扎坐在院子中间也问:“小沣,没事做院子中间干什么啊,不冷啊!”
    刘明沣跟王叔可不能跟王铭那么不要脸,打着哈哈:“没事,没事,天气热啊……”
    王叔:......摇头笑笑没在意。
    进了客厅喊:“王铭赶紧收拾收拾,咱们回家了。”
    刘奶奶从厨房出来,“今天怎么来这么早,单位没事?”王叔这职业越到年关越忙,各项检查,偷摸抢的小案子格外的多,过年能捞个三五天的假就不错了,往年一般都是腊月二十七,二十八的下午来接,今年来的早,刘奶奶就顺嘴问了句。
    “没,这不村里前街上又进去人了(就是被偷了),我正好跟着车来,把这小子带回去。”王叔也不是空手来的,手上提着两条羊腿,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年货。
    刘奶奶应了声,又看见王叔手上提的东西,就抱怨说:“还往这拿,前两天不是拿了不少吗,赶紧拿回家,家里冰箱都满了。”
    王叔没听刘奶奶的,直接在院子里找了个柳条筐,把东西都扣在筐底下说:“这寒冬腊月的,要什么冰箱,再说了,这东西也不是花钱买的,都是单位发的年货。”
    刘奶奶没办法,又转头回了厨房,把给王铭家做的各色馒头抱出来,什么花卷,肉卷,枣饽饽,元宝,面鱼,满满的堆了一包袱,王叔赶紧接过去,“姨,我们家人口少,这么多怎么吃的完,这东西做起来还耗功夫。”
    “多什么,一样就四个,不吃还得压压锅嘛!”刘奶奶又拎了一兜自己家灌的肠给王叔塞到手里,这才撵着王叔走了。
    王叔走了没一会儿,刘爸爸跟刘妈妈回来了,喊着他们去赶集。
    刘明宣返校回来就去卫生室打了两个吊针,直接就把这感冒给扼杀在摇篮里了,一听刘爸爸喊就套着大衣从屋里跑出来。
    刘妈妈问好了刘奶奶要买的东西,一家四口开车,出发,好多年没赶过年集了,这乍一看真是挺震撼,不说别的,就是这满眼的人都够刘明宣看一阵子的了。
    十几年后,四村八滩的老太太还愿意结伴赶个集呢,更不要说现在了,大集上人来人往的,摩肩接踵的好不热闹,卖东西的多,买东西的更多,一片暖洋洋的,让人一点感觉不到这冬日的寒风。
    “钱放好了啊,这集上三只手可不少。”刘爸爸提醒刘妈妈说。
    “嗯,都贴身放着呢。”刘妈妈又紧了紧手里的提包。
    刘明宣默默无语,大集上热火朝天,不良事业工作者也活跃起来了,就跟刘奶奶说的一样,这大过年贼也想过个好年啊!
    这会儿正是他们忙事业的时候。
    大集最边上就是一排卖爆仗,土烟花的摊位,刘明沣一见这就走不动道了,两眼发直的看着人家的摊子,刘爸爸没办法,直接停下,打算先把这东西给买了。
    选了几挂土鞭,又买了三捆土烟花,在刘明宣的强烈建议下又多买了一捆,一捆九个,四捆就是三十六个,买完了刘妈妈还诧异的看了她一眼,这不对啊,买这东西不应该是她旁边那个积极吗?这刘明宣怎么也好上这口了。
    刘明宣看着脚下的四捆土烟花,高兴的不得了,这都是乡下的小烟花厂自己生产的,一个个圆粗粗的,跟圆柱体差不多的模样,中间是药,两边用土封着,放起来也不是跟正规烟花一样,一个个的大花,它点燃之后喷的是银黄色的花柱,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反正她觉得这土烟花比那些个高级烟花好看多了,只不过十几年后,这东西被高级烟花给挤的没处站脚,市场上也不多见了。
    跟摊主说好了回来拿,一行人就顺着人潮往里走,靠里一点的就是一排卖对联的,刘妈妈赶紧挤过去,打算挑点顺心如意的,刘妈妈自从家里做了生意以后就犯了一个农村妇女的通病,迷信,也不是说爱好跳大神,就是平时要说吉利话,要穿亮色的衣服,过节要祭财神等等,这不连买个对联都要挑个吉利平安,写的最好的,刘明宣一点不奇怪,想当年,连车大老爷(传说中的车神)都要初一十五的祭奉,这点小插曲算什么。
    不过这年头确实有不少挑对联的,现在的对联不像以后都是大机器印的,现在都是人工手写的,这之间还是能看出点差距来的。
    不过大体都是圆润富贵的笔锋,也没什么挑头。
    陪着刘妈妈在地上拣了几副,把家里要用的对联买齐。
    买完对联他们又马不停蹄的往下一站去,这赶年集就跟打仗一样,你会轻易的被旁边人的情绪所影响,不自觉的争着抢着,而他们家人口又多,买的东西也多,这磨蹭磨蹭到了下午两点多才把要买的东西买全了,这也幸亏是年集,散的晚,放在平时,这大集不到一点半就散光了。
    把东西都搬到车上,刘明宣不自觉的松了一口气,可是忙完了,这一通下来,她的棉靴都被踩成黑的了。
    看着这一车的东西,刘明沣庆幸今年买了车,要不然这一堆东西得搬到什么时候啊!
    回家吃了顿迟到的午饭,他们又接着再战,不过这次战的就只剩下他们爷三个了,刘妈妈要帮着刘奶奶在家里炸东西,要不说忙年忙年呢,这不忙怎么能是过年呢!
    这次出去主要是给刘明沣跟刘爸爸买过年的衣服,这两天刘明沣跟刘爸爸一直在市里的水果店跟市场之间转悠,昨天才得闲,刘明宣跟刘妈妈趁着家具店没事的时候早早就买完了,要给刘明沣跟刘爸爸捎带着,这爷俩还不乐意,刘妈妈直接不管了,自己买去吧,可劲的骚包。
    而她,好吧,这次回来,她不经意间展露出来的砍价功力让刘妈妈很是欣慰,这趟去她的中心目标就是省钱,争取物美的同时还得价廉。
    不过这爷俩根本没给她发挥的机会开着车就直奔,崂百(崂山百货),国贸(北方国贸),这里面让她怎么讲啊,人家根本就不让。
    爷俩还目标明确的直奔长款皮衣就去了,她看着那价格,嗯,挺正常,也不贵,就是好像多标了个零,刘爸爸挑着颜色问她,“怎么样,这件棕色的怎么样,跟黑色的那件好看?”得,人家俩都不心疼,她在这瞎心疼个什么啊,“棕色的好,黑色的太老气了。”
    刘明沣也穿了一件过来让她给掌掌眼光,刘明宣利索的给他扒下来,这刘爸爸买个皮衣也就够了,他跟着凑什么热闹啊,也不想想自己的年纪,才十七,穿什么皮衣啊,她领着刘明沣到旁边的柜台拿了一件长款的深蓝色羊绒大衣给他,换上一看,果然顺眼不少,不过这价格也是挺顺眼,比那皮衣还贵一点。
    刘明沣站在镜子前面不住的照,别说这衣服不起眼,穿着还挺好看哈!
    刘明宣翻了个白眼,这也就是这时候,羊绒还没涨起来,再过十年,这大衣的价格不得甩皮衣十条街啊!
    然后最艰难的工作来了,她瞬间标准微笑上脸,一脸喜盈盈的朝着售货员阿姨走去,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阿姨一脸“不舍”的给他们开了票。
    从刘爸爸手里取得货款,让刘明沣去交钱,她又跟皮衣店的阿姨好一顿周旋,最后费了不少脑细胞才攻克了这两座大山。
    回到家,刘妈妈看着发票,用眼神好好慰问了父子俩一顿,晚上吃完饭,刘妈妈就拽着刘明宣两人又去了一趟,买了两件女式的大衣,顺便把刘爷爷,刘奶奶,姥姥姥爷的也一齐置办齐了。
    刘明宣坐在车上摸着大衣,又软又舒服,这年头的衣服真是对得起这价啊!看看标价,嘻嘻,她也壕了一把。
    ……
    “明宣,你去冰箱旁边看看有没有一对蜡台,有就给我拿过来。”刘奶奶在厨房喊。
    “唉!我找找。”刘明宣就跑到客厅翻,刘奶奶放的显眼,她伸手就捞出来了。
    嗯?还挺漂亮,是一对瓷狮子。
    她端着这蜡台到厨房问刘奶奶:“奶奶,这谁留下的啊!还挺好看。”狮子做的活灵活现,颜色看着褐中带紫,还有蓝色的釉彩。
    “什么谁留下的,这是买的。”刘奶奶正切白菜呢,看了一眼说。
    “买的?”这不像啊!刘明宣越看越漂亮,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东西值钱,不都说谁家翻出来一件不起眼的老东西,结果值多少钱,多少钱,然后全家都跟着发达了,买房子置地的,一下子成土财主了(额,编的有点过)。
    “奶奶,这谁买的,多少钱啊!”刘明宣虽然觉得这可能性不大,但想想就激动,万一是真的呢!
    “你爷爷啊!当时在集上花一块钱买的,这都得二十年了,倒是挺耐用,一直没坏。”她家老头一般不去赶个集,这突然赶个集就买了个这回来,问他,他还是大家都买就跟着买了。
    “就一块钱啊,奶奶,我看着这东西怎么这么像古董啊,不会值不少钱吧!”刘明宣又兴奋了,一块钱啊,这价格也太划算了点,这投报比得是多少啊!简直越想越兴奋啊有没有。
    “古董,就一块钱能买个古董,你爷爷还没那个运气。”刘奶奶笑着说。
    “奶奶,你别这么说,电视上多少捡漏的啊!”虽然被骗的更多。
    “行了,人家不傻,要是好东西人家能一块钱卖给你爷爷,还一卖卖十几个。”刘奶奶把白菜下锅,笑着说。
    “十几个,不是光我爷自己买的啊!”刘明宣略失望。
    “可不是十几个嘛,前面你王爷爷,后面你张爷爷,咱们这前后街,十几家都买了一对回来,还古董呢!”刘奶奶笑呵呵的说。
    好吧,她就知道,这不太现实。
    刘奶奶炒着白菜摇头,这孩子也是够能想,还古董,真要是古董,能让你爷爷买着,再说了,咱这兔子不拉屎的地方,上哪去找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