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联郑抗清
郑成功对张煌言十分推崇,亲自出门来迎接,见到张煌言之后,忙向他作了一揖,道:“苍水兄,你远道而来,郑森未能远迎,实在是罪过罪过。还望苍水兄不要见怪。”
张煌言是文人出身,还中过举人,本来想着走科举仕途这条路报效国家的,只可惜还没等到他中进士明朝就已经灭亡了。
张煌言擅长骑射,喜欢谈论兵法,值此国破家亡之际,他也无心再去参加科考,只能弃笔从戎,招募义军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抗清生涯。
不过,虽然此时身在行伍,但是张煌言从来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个读书人,因此礼数十分周到,见郑成功向他作了一揖,连忙将他扶起来,回拜道:“国姓爷太客气了,煌言乃是败军之将,不足言勇,羞愧难当,实在是当不起国姓爷的这份礼数。”
张煌言今年本来奉了监国鲁王的旨意,负责监张名振军,准备接应打算反正的清苏松提督吴胜兆,只不过天不佑大明,他们的战船在崇明岛遭遇大飓风,损失十分惨重。
总督浙直水师户部左侍郎沈廷扬、总兵蔡聪等十余名高官好不容易逃上岸之后被清军俘虏,张煌言本人也被清军俘虏,幸亏他眼疾手快,运气也不错,找了个机会逃走了,跑到了浙东一带重新聚拢人马。
此次大败,虽然主要原因是天气,但是张煌言也深以为耻,因此自称为败军之将。
郑成功拥立的是唐王,也就是隆武帝,跟鲁王政权一直不大对付,双方还干过仗。
只不过,由于他的父亲郑芝龙降清,隆武政权迅速土崩瓦解,被清军消灭。
现在,清军势大难敌,南明的有识之士也都知道,他们不能再搞内斗了,必须要联合起来,否则的话,大家就只能被清军各个击破,全部都得玩完。
更何况,现在隆武帝已经不在了,郑成功和张煌言之间没有什么原则性的矛盾,反而有联合抗清的共同愿望,所以二人也就放下来芥蒂开始联合作战了。
因此,在见到张煌言如此客气,还自称败军之将后,郑成功也不能不有所表示,他一把扶起张煌言,笑着安慰道:“苍水兄不要太过自责。上次兵败非战之罪也。我与苍水兄同为大明袍泽,共同抗清,虽不是亲兄弟,但也有手足之情。以后苍水兄千万不要再称呼什么国姓爷,你我兄弟相称如何?”
见郑成功如此客气,张煌言心中也很感动,他矢志恢复大明江山,也很想和郑成功联手,现在见对方颇有诚意,也就不再推辞,便笑道:“如此再好不过。如果我没有记错,我应该虚长你四五岁,如果你不嫌弃,我以后就称呼你为大木贤弟了。”
“苍水兄,如此正合我意。”郑成功哈哈一下,便拉着张煌言的手走进了大堂。
张煌言来到南澳岛的目的大家心里都清楚,就是劝说郑成功联合鲁王政权一同起兵抗清。
这种事属于军国大事,即便郑成功贵为国姓爷,他也不能独断专行,必须得和手下的大将商量。
坦白来说,郑成功是不愿意拥护鲁王的,因为他们之间有过节,而且,他之前是拥立隆武帝的,若是此时改拥立鲁王,在那边的地位也不会太高。
毕竟鲁王身边已经有了张煌言、张名振这些大咖,甚至是他的族叔郑彩此时也支持鲁王,他要是去了鲁王政权那边,地位和权势肯定是会受到这些人的压制和分割的,比不上他们父子当初在隆武政权的时候一言九鼎。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他的父亲郑芝龙贪图清廷三省封王的空口承诺,竟然猪油蒙了心般的北上降清,结果王位没有捞到,还被人软禁了起来,不仅使他们郑家人受到了耻笑,还连累隆武帝被杀。
隆武帝死了之后,郑成功找不到了依靠,他也考虑过承认永历皇帝,但是现在还没有决定。
此时的东南沿海就剩下了鲁王政权,而且在福建的反清活动打得有声有色,已经拿下了不少州县,此时的郑成功即便是再不怎么乐意,在反清复明在这个大业上也只能和鲁王合作了。
于是,郑成功遍招诸将,在大厅议事,商讨是否与鲁王政权联合的事情。
他手下的大将甘辉、刘国轩、施琅、陈永华、周全斌、冯锡范等人悉数到场,共商与鲁王政权合作的事情。
郑袭由于是郑成功的弟弟,在之前的行动中立了大功,得到了郑成功的器重和重点培养,所以也被叫到了大厅里。
只是,郑袭知道,他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子,官职又只是百户,在这种高级别的将领会议中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老老实实地站在一边旁听就行了。
张煌言作为鲁王的说客,此时也不再沉默,站起身来,向郑成功和大堂内的郑家众位家将作了一揖,道:“诸位,今年正月,监国鲁王在长垣誓师伐清,明确昭告世人,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今年以来,在各路义师,尤其是国姓爷的族叔郑彩等人的协助下,鲁王已经收复了福建多个府县,想必不久之后就会光复整个福建,进而挥师北伐,收复南京,再进取中原。
国姓爷乃是国之干城,忠勇之名播于四海,鲁王一向是甚为仰慕,因此特意派在下前来力邀国姓爷出兵相助,事成之后,不仅我大明江山光复,日月晦而复明,国姓爷也必有裂土封侯之赏,并青史留名,岂不美哉?”
郑彩算是郑氏集团的老人,在郑芝龙的时代就跟着他往返日本等地,现在手里也有一支武装。
郑芝龙降清之后,郑成功已经很难掌控郑氏家族的全部资源,因此,像郑彩这种老资格、老前辈是相当具有独立性的。
郑彩不愿意降清,而且当郑芝龙降清的时候,郑彩害怕他把鲁王献出去以取悦清朝,就把鲁王给藏了起来,另外找了一个和鲁王相貌很像的人,准备如果郑芝龙强行索要鲁王,就把这个人杀了来交差。
张煌言是文人出身,还中过举人,本来想着走科举仕途这条路报效国家的,只可惜还没等到他中进士明朝就已经灭亡了。
张煌言擅长骑射,喜欢谈论兵法,值此国破家亡之际,他也无心再去参加科考,只能弃笔从戎,招募义军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抗清生涯。
不过,虽然此时身在行伍,但是张煌言从来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个读书人,因此礼数十分周到,见郑成功向他作了一揖,连忙将他扶起来,回拜道:“国姓爷太客气了,煌言乃是败军之将,不足言勇,羞愧难当,实在是当不起国姓爷的这份礼数。”
张煌言今年本来奉了监国鲁王的旨意,负责监张名振军,准备接应打算反正的清苏松提督吴胜兆,只不过天不佑大明,他们的战船在崇明岛遭遇大飓风,损失十分惨重。
总督浙直水师户部左侍郎沈廷扬、总兵蔡聪等十余名高官好不容易逃上岸之后被清军俘虏,张煌言本人也被清军俘虏,幸亏他眼疾手快,运气也不错,找了个机会逃走了,跑到了浙东一带重新聚拢人马。
此次大败,虽然主要原因是天气,但是张煌言也深以为耻,因此自称为败军之将。
郑成功拥立的是唐王,也就是隆武帝,跟鲁王政权一直不大对付,双方还干过仗。
只不过,由于他的父亲郑芝龙降清,隆武政权迅速土崩瓦解,被清军消灭。
现在,清军势大难敌,南明的有识之士也都知道,他们不能再搞内斗了,必须要联合起来,否则的话,大家就只能被清军各个击破,全部都得玩完。
更何况,现在隆武帝已经不在了,郑成功和张煌言之间没有什么原则性的矛盾,反而有联合抗清的共同愿望,所以二人也就放下来芥蒂开始联合作战了。
因此,在见到张煌言如此客气,还自称败军之将后,郑成功也不能不有所表示,他一把扶起张煌言,笑着安慰道:“苍水兄不要太过自责。上次兵败非战之罪也。我与苍水兄同为大明袍泽,共同抗清,虽不是亲兄弟,但也有手足之情。以后苍水兄千万不要再称呼什么国姓爷,你我兄弟相称如何?”
见郑成功如此客气,张煌言心中也很感动,他矢志恢复大明江山,也很想和郑成功联手,现在见对方颇有诚意,也就不再推辞,便笑道:“如此再好不过。如果我没有记错,我应该虚长你四五岁,如果你不嫌弃,我以后就称呼你为大木贤弟了。”
“苍水兄,如此正合我意。”郑成功哈哈一下,便拉着张煌言的手走进了大堂。
张煌言来到南澳岛的目的大家心里都清楚,就是劝说郑成功联合鲁王政权一同起兵抗清。
这种事属于军国大事,即便郑成功贵为国姓爷,他也不能独断专行,必须得和手下的大将商量。
坦白来说,郑成功是不愿意拥护鲁王的,因为他们之间有过节,而且,他之前是拥立隆武帝的,若是此时改拥立鲁王,在那边的地位也不会太高。
毕竟鲁王身边已经有了张煌言、张名振这些大咖,甚至是他的族叔郑彩此时也支持鲁王,他要是去了鲁王政权那边,地位和权势肯定是会受到这些人的压制和分割的,比不上他们父子当初在隆武政权的时候一言九鼎。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他的父亲郑芝龙贪图清廷三省封王的空口承诺,竟然猪油蒙了心般的北上降清,结果王位没有捞到,还被人软禁了起来,不仅使他们郑家人受到了耻笑,还连累隆武帝被杀。
隆武帝死了之后,郑成功找不到了依靠,他也考虑过承认永历皇帝,但是现在还没有决定。
此时的东南沿海就剩下了鲁王政权,而且在福建的反清活动打得有声有色,已经拿下了不少州县,此时的郑成功即便是再不怎么乐意,在反清复明在这个大业上也只能和鲁王合作了。
于是,郑成功遍招诸将,在大厅议事,商讨是否与鲁王政权联合的事情。
他手下的大将甘辉、刘国轩、施琅、陈永华、周全斌、冯锡范等人悉数到场,共商与鲁王政权合作的事情。
郑袭由于是郑成功的弟弟,在之前的行动中立了大功,得到了郑成功的器重和重点培养,所以也被叫到了大厅里。
只是,郑袭知道,他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子,官职又只是百户,在这种高级别的将领会议中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老老实实地站在一边旁听就行了。
张煌言作为鲁王的说客,此时也不再沉默,站起身来,向郑成功和大堂内的郑家众位家将作了一揖,道:“诸位,今年正月,监国鲁王在长垣誓师伐清,明确昭告世人,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今年以来,在各路义师,尤其是国姓爷的族叔郑彩等人的协助下,鲁王已经收复了福建多个府县,想必不久之后就会光复整个福建,进而挥师北伐,收复南京,再进取中原。
国姓爷乃是国之干城,忠勇之名播于四海,鲁王一向是甚为仰慕,因此特意派在下前来力邀国姓爷出兵相助,事成之后,不仅我大明江山光复,日月晦而复明,国姓爷也必有裂土封侯之赏,并青史留名,岂不美哉?”
郑彩算是郑氏集团的老人,在郑芝龙的时代就跟着他往返日本等地,现在手里也有一支武装。
郑芝龙降清之后,郑成功已经很难掌控郑氏家族的全部资源,因此,像郑彩这种老资格、老前辈是相当具有独立性的。
郑彩不愿意降清,而且当郑芝龙降清的时候,郑彩害怕他把鲁王献出去以取悦清朝,就把鲁王给藏了起来,另外找了一个和鲁王相貌很像的人,准备如果郑芝龙强行索要鲁王,就把这个人杀了来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