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回京
“老三,你这是怎么搞的?和鞑子近战肉搏了?”
看着王冰头脸上仍未完全消去的淤青,小胖子不禁一脸坏笑的调侃道。
“呃,回陛下,这个,这是和戚家军比试的时候受的皮肉伤而已,嘿嘿!”
虽说因为李诚铭这个‘内奸’的原因,明知小胖子对于事情的经过心知肚明,但王冰可不会承认这是因为夜会佳人,然后被人当成了贼人殴打出来的。
“怎么样,这几个月巡视下来,感觉边军如何?”
听到王冰说起了戚家军,小胖子也收起了调侃,随即向他询问起了这几个月巡视边境的情况来。
“回禀陛下,末将以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宣府和蓟镇有马老将军和戚将军镇守,倒是没有什么担心的。不过马老将军年事已高,一旦……所以倒是要提前考虑好接替马老将军的人选。”
“至于辽东镇,虽说李总兵捷报连连,但末将以为,这却恰恰说明了辽东不如宣府和蓟镇那么稳定。”
正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像蓟镇和宣府,在戚继光和马芳的威名下,那些鞑子根本就不敢犯边。因此不敢擅启边衅的两位将军自然也就无功可立了。
这一点,其实不光王冰,就连李遵祖这个李成梁的亲孙子,那也是十分认同的。
“都是屡战屡胜,为何辽东就不能安稳下来呢!”
听了王冰对三边情况的禀报,小胖子不禁疑惑的喃喃自语道。
“陛下,末将认为这主要还是因为,李总兵的辽东军既要对付西边北边的土蛮和朵颜鞑子,又要对付东边的女真诸部,从而不能集中力量,没将这些人打疼、杀怕而已!”
确实,后世有人说辽东之所以不能真正稳固下来,最主要的便是李成梁的养寇自重所造成的。
之前王冰自己对这个说法也是深信不疑,但在这次辽东之行后,王冰却是发现,这种说法却是并不完全正确。
或许养寇自重的心思李成梁也确实有,但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眼下辽东的情况太过复杂。鞑子和女真诸部将辽东军的实力分散了,导致李成梁不
能像戚继光那样打大歼灭战,一下把敌人打疼打残,从而只能零敲碎打,无法伤敌元气。
所以在土蛮部鞑靼的左右牵制下,辽东军只能将重心放在眼下威胁最大的西边和北边。而对女真诸部只能实行‘以夷制夷’,拉一个打一个的策略,进而给了建州女真坐大的机会。
“辽东镇的兵力可是九边之最,为何仍是兵力不足?”
听到王冰的回答,小胖子不禁眉头一皱。要知道,九边重镇中,就数辽东镇兵力最盛。按兵部的备案,辽东镇可是总共有二十万兵马的。
“呵呵,眼下我大明军队中,恐怕也就蓟镇兵马能与兵部备案的数字合得上了。”
听到小胖子的质疑,王冰不由得有些无奈的呵呵笑道。
没办法,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抽空额、吃空饷已经成了满朝上下都知道的事实。整个大明,除了戚家军这个另类外,从卫所到边军再到京营,就没有真正齐装满员的。
而对于这个情况,包括历代皇帝在内其实也都心知肚明。只不过若要清查,牵扯面实在太广,所以只要不是太过分,朝廷上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那辽东军现在到底有多少人?”
听到王冰的提醒,这时候也反应了过来的小胖子不禁有些无奈的开口问道。
“大概在八万到十万左右吧,不过分驻各要塞城堡后,辽东军的机动兵力最多也就三五万左右!”
“难怪辽东军捷报连连,每次斩首却只有数百呢!”
在得到羽林卫这次出塞所斩杀鞑子的头颅数量后,对于几百头颅的斩首之功,小胖子现在已经彻底看不上眼了。
“其实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咱们不能老守着长城边墙把自己关在里面等别人来打吧?咱们得主动打出去,把那些鞑子蛮夷什么的打疼,打怕了,他们自然不敢前来犯边!”
趁着这个机会,王冰却是提出了主动出击的构想。
“你以为朕不想啊?这几个月跟着先生理政,朕才发现,这每年除去开支后,国库的盈余实在是没剩多少,支撑不了一场大仗啊!”
听到王冰主动出击的构想,小胖子却是不禁一阵的苦笑。看来这几个月的理政,倒是让他对国家的财政情况更加的心中有数了。
“嘿嘿,陛下说的那是大军出征,若是咱们只派一支人数不多的精锐,学当年冠军侯那样,打到哪儿吃到哪儿,哪儿用得了那么多钱!”
看到小胖子一脸为难的样子,王冰当即自信的开口笑道。
“行啊,老三,这可是你说的。等以后羽林卫扩充成军后,就由你就去给朕横扫草原,征伐不臣,哈哈哈哈!”
心有默契的小胖子哪会不知道王冰说的这支精锐就是羽林卫。
“陛下放心,末将绝对有信心让羽林卫成为我大明的一柄尖刀利刃,斩尽一切敢于不臣之敌!”
经过这次巡边实战对火器的验证过后,王冰对于羽林卫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个完全明确的方向,那就是以燧发鸟铳和手雷为主的全火器部队。
“老三,勋戚那边朕已经提前打过招呼了,等大伙这次休沐结束后,扩充羽林的事也该着手进行了。”
对于这支自己担任主帅,并且是亲自参与训练出来的羽林亲军,小胖子的期望可是相当高的。因此在王冰刚刚才开始这次巡边之行时,他便已经通过皇家商行将此事通知了那些勋戚。
“陛下,那羽林招募的事就定在十天之后如何?刚好也给那些良家子一个准备的时间。”
“那行,就这么定了!”
早就迫不及待的小胖子当即便叫来了杨荣,让他将羽林卫扩充招募的诏书刊登在第二日的《大明皇家日报》头版头条上。
没办法,以如今皇家日报每日的售卖量来说,比起以前用皇榜和邸报来传达诏书的效率,却是不知快了多少。
看着王冰头脸上仍未完全消去的淤青,小胖子不禁一脸坏笑的调侃道。
“呃,回陛下,这个,这是和戚家军比试的时候受的皮肉伤而已,嘿嘿!”
虽说因为李诚铭这个‘内奸’的原因,明知小胖子对于事情的经过心知肚明,但王冰可不会承认这是因为夜会佳人,然后被人当成了贼人殴打出来的。
“怎么样,这几个月巡视下来,感觉边军如何?”
听到王冰说起了戚家军,小胖子也收起了调侃,随即向他询问起了这几个月巡视边境的情况来。
“回禀陛下,末将以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宣府和蓟镇有马老将军和戚将军镇守,倒是没有什么担心的。不过马老将军年事已高,一旦……所以倒是要提前考虑好接替马老将军的人选。”
“至于辽东镇,虽说李总兵捷报连连,但末将以为,这却恰恰说明了辽东不如宣府和蓟镇那么稳定。”
正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像蓟镇和宣府,在戚继光和马芳的威名下,那些鞑子根本就不敢犯边。因此不敢擅启边衅的两位将军自然也就无功可立了。
这一点,其实不光王冰,就连李遵祖这个李成梁的亲孙子,那也是十分认同的。
“都是屡战屡胜,为何辽东就不能安稳下来呢!”
听了王冰对三边情况的禀报,小胖子不禁疑惑的喃喃自语道。
“陛下,末将认为这主要还是因为,李总兵的辽东军既要对付西边北边的土蛮和朵颜鞑子,又要对付东边的女真诸部,从而不能集中力量,没将这些人打疼、杀怕而已!”
确实,后世有人说辽东之所以不能真正稳固下来,最主要的便是李成梁的养寇自重所造成的。
之前王冰自己对这个说法也是深信不疑,但在这次辽东之行后,王冰却是发现,这种说法却是并不完全正确。
或许养寇自重的心思李成梁也确实有,但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眼下辽东的情况太过复杂。鞑子和女真诸部将辽东军的实力分散了,导致李成梁不
能像戚继光那样打大歼灭战,一下把敌人打疼打残,从而只能零敲碎打,无法伤敌元气。
所以在土蛮部鞑靼的左右牵制下,辽东军只能将重心放在眼下威胁最大的西边和北边。而对女真诸部只能实行‘以夷制夷’,拉一个打一个的策略,进而给了建州女真坐大的机会。
“辽东镇的兵力可是九边之最,为何仍是兵力不足?”
听到王冰的回答,小胖子不禁眉头一皱。要知道,九边重镇中,就数辽东镇兵力最盛。按兵部的备案,辽东镇可是总共有二十万兵马的。
“呵呵,眼下我大明军队中,恐怕也就蓟镇兵马能与兵部备案的数字合得上了。”
听到小胖子的质疑,王冰不由得有些无奈的呵呵笑道。
没办法,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抽空额、吃空饷已经成了满朝上下都知道的事实。整个大明,除了戚家军这个另类外,从卫所到边军再到京营,就没有真正齐装满员的。
而对于这个情况,包括历代皇帝在内其实也都心知肚明。只不过若要清查,牵扯面实在太广,所以只要不是太过分,朝廷上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那辽东军现在到底有多少人?”
听到王冰的提醒,这时候也反应了过来的小胖子不禁有些无奈的开口问道。
“大概在八万到十万左右吧,不过分驻各要塞城堡后,辽东军的机动兵力最多也就三五万左右!”
“难怪辽东军捷报连连,每次斩首却只有数百呢!”
在得到羽林卫这次出塞所斩杀鞑子的头颅数量后,对于几百头颅的斩首之功,小胖子现在已经彻底看不上眼了。
“其实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咱们不能老守着长城边墙把自己关在里面等别人来打吧?咱们得主动打出去,把那些鞑子蛮夷什么的打疼,打怕了,他们自然不敢前来犯边!”
趁着这个机会,王冰却是提出了主动出击的构想。
“你以为朕不想啊?这几个月跟着先生理政,朕才发现,这每年除去开支后,国库的盈余实在是没剩多少,支撑不了一场大仗啊!”
听到王冰主动出击的构想,小胖子却是不禁一阵的苦笑。看来这几个月的理政,倒是让他对国家的财政情况更加的心中有数了。
“嘿嘿,陛下说的那是大军出征,若是咱们只派一支人数不多的精锐,学当年冠军侯那样,打到哪儿吃到哪儿,哪儿用得了那么多钱!”
看到小胖子一脸为难的样子,王冰当即自信的开口笑道。
“行啊,老三,这可是你说的。等以后羽林卫扩充成军后,就由你就去给朕横扫草原,征伐不臣,哈哈哈哈!”
心有默契的小胖子哪会不知道王冰说的这支精锐就是羽林卫。
“陛下放心,末将绝对有信心让羽林卫成为我大明的一柄尖刀利刃,斩尽一切敢于不臣之敌!”
经过这次巡边实战对火器的验证过后,王冰对于羽林卫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个完全明确的方向,那就是以燧发鸟铳和手雷为主的全火器部队。
“老三,勋戚那边朕已经提前打过招呼了,等大伙这次休沐结束后,扩充羽林的事也该着手进行了。”
对于这支自己担任主帅,并且是亲自参与训练出来的羽林亲军,小胖子的期望可是相当高的。因此在王冰刚刚才开始这次巡边之行时,他便已经通过皇家商行将此事通知了那些勋戚。
“陛下,那羽林招募的事就定在十天之后如何?刚好也给那些良家子一个准备的时间。”
“那行,就这么定了!”
早就迫不及待的小胖子当即便叫来了杨荣,让他将羽林卫扩充招募的诏书刊登在第二日的《大明皇家日报》头版头条上。
没办法,以如今皇家日报每日的售卖量来说,比起以前用皇榜和邸报来传达诏书的效率,却是不知快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