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梦之终章
各位,关于梦的解释工作,到此将告一段落。
如果再冗长地描述梦的含义,对我来说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
因为梦何其之多,如果一一阐述,足以出一本书。
而且关于梦的解析已有弗洛伊德的经典著作《梦的解析》。
我只是作为从另一角度补充的形式,来探索梦的含义。
这个角度就是——追求梦中的感动,触发并恢复做梦者最本初的美好记忆。
然后,这种感动的梦实在是难能可贵,可遇而不可求。
就像人们去回忆儿时那种无忧无虑的记忆时,只能抓住一些朦胧的片断。
这是很正常且合理的。
因为无条件的快乐,往往是容易被真正遗忘的。
只能记忆起本源无条件快乐的零星片断,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足够的;不需要刻意追求更多。
因为无条件快乐的含义就是——不需要刻意寻求解释。只需要完全沉静下来,独自品味。
而有条件的快乐,则是容易铭记在心的。
就像条件反射一样。
除了梦的经典著作《梦的解析》之外。
解梦的学说可谓是五花八门。
但是,人们往往对五花八门的东西感觉本能地厌倦。
更渴望一些统一的、和谐简单的答案。
因为五花八门总是象征着不稳定、不本质;因而使人感觉疲惫。
仿佛什么都在断断续续地变化,今天这个对,明天那个错……没有回归到最初的本源连续状态。
只有那时候,记忆才是在稳定中前进。
才是最有安全感的。
就像心理学的分类。
有:管理心理学、交际心理学、市场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婚姻心理学、心理操控、趣味心理学……
分门别类太过精细,各成一家。
看上去百花齐放。
但对于许多心理疾患者而言,这无异于给他们施展“迷魂阵”,心神疲惫。
依我看来,这更像是一种娱乐,而非理论。
可以这么说:任何小说、艺术,都可以五彩缤纷,唯独心理学不可以。
小说的种类繁多,可以丰富读者的想像,满足不同读者的口味。
因为这些都是表面意识的,轻松愉悦的,不会从根源上影响一个读者。
就像春风拂柳一般,给人带来一阵愉悦,又或是一阵伤感,然后转瞬即逝。
但是,心理学的本质就是父母。
父母是唯一的,不能是“花红叶绿”、“琳琅满目”。
而是朴素的,独有的。
当然,如果上述这些心理学类别能够共同指向一个本质,又是另当别论了。
就像梦的解释工作。
上述诸多梦的含义,最终都指向S男家中发生的突然变故,与他反抗本能的意外压制。
这看起来或许像一种陈词滥调、没有创意。
但这恰恰是唯一的答案。
就像不管大千世界有多繁杂,父母总是唯一不变的、最爱的。
这才不会让人在繁华世界中迷失。
精力得到回归,不再疲惫。
回到梦的主题。
深层心理分析有一个明显的特征。
那就是——能够把心理分析的内容转换为心理疾患者的潜意识愿望。
通俗点说就是:把心理分析中有价值的因素真正令心理疾患者吸收。
此话怎说?
比如说,人们在现实中有一些强烈的愿望。
比如说想中500万大奖、想找一个漂亮的女朋友……
但如果真正在梦中,却很难梦到这些。
即使能够梦到,也匪仪所思地梦到了反面。
这就说明:这些愿望并非他们潜意识的本能愿望,而只是一些受表面暗示得到的变形愿望。
但是,根据一些经过深层分析的人描述:他们往往在白天经过分析,晚上就梦到了分析的内容。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些分析内容在梦中还不够令他们感动。
但即便如此也是难能可贵的。
因为要控制自己的梦,几乎是没有可能的。
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但真正要梦到白天所思,并非如此简单和清晰。
感动只是时间的问题。
还有一种描述:梦中的感受,在一些偶然情况下,竟和分析的结论完全吻合。
比如说:在前面的心理分析中,有一个结论——呼吸的心因性“中断”,会导致头脑中产生一些虚幻膨胀的想像。这种幻想是心理疾患者强迫、完美意念的根源。
有位朋友在一次睡梦中,梦到一个空白的画面在不断膨胀,充斥于他的视野。
与此同时,他感觉头脑也在膨胀。
突然,他从梦中微微惊醒,感觉自己的鼻子正处于一种闭塞的状态。
这种头脑的膨胀,演化到后来,就是他对痛苦、危害、快乐的过分夸大,导致情绪极不稳定;
容易走极端。
所以,追溯到此,才能够发现“病态完美主义者”病态的真正根源。
竟只是简单的呼吸“中断”。
但这个推理过程绝不简单。
也并非人人能够理解。
引申到更广的范畴来说:人们往往为现实中那些极尽渲染的快乐万分着迷,而没有沉下心来发现——所有不快乐的根源就在于一个非常简单的本能压制。
当然,上述这种吻合并非先入为主、对号入座。
因为人几乎不可能控制自己的梦。
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巧合。
因为在前面说过:追寻无条件快乐的踪迹实在太过难能可贵。
它们只能以一种极其偶然的情况出现。
但即便如此也已足够。
因为无条件快乐本来就是不需要刻意去解释的;也不需要过多去渲染;只需记住便可。
还有一个偶然:一位做梦者梦到自己悬在半空中。从梦中惊醒后他正看到自己的手按在腹部。
在前面的分析中说过:一个人因错过一件事,万分后悔,心中有一种空洞感。
在梦中,他们梦到自己悬空,也是这种空洞感。
分析结论是:因为他们没有深入吸气,因而没有使腹部正常膨胀,而导致的一种空洞。
……
各位,梦的章节到此告一段落,接下来是有关“心理与躯体”之卷。
请不要理解为这又是一种新的见解,不过是延续前面分析所得的结论。(未完待续。)
如果再冗长地描述梦的含义,对我来说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
因为梦何其之多,如果一一阐述,足以出一本书。
而且关于梦的解析已有弗洛伊德的经典著作《梦的解析》。
我只是作为从另一角度补充的形式,来探索梦的含义。
这个角度就是——追求梦中的感动,触发并恢复做梦者最本初的美好记忆。
然后,这种感动的梦实在是难能可贵,可遇而不可求。
就像人们去回忆儿时那种无忧无虑的记忆时,只能抓住一些朦胧的片断。
这是很正常且合理的。
因为无条件的快乐,往往是容易被真正遗忘的。
只能记忆起本源无条件快乐的零星片断,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足够的;不需要刻意追求更多。
因为无条件快乐的含义就是——不需要刻意寻求解释。只需要完全沉静下来,独自品味。
而有条件的快乐,则是容易铭记在心的。
就像条件反射一样。
除了梦的经典著作《梦的解析》之外。
解梦的学说可谓是五花八门。
但是,人们往往对五花八门的东西感觉本能地厌倦。
更渴望一些统一的、和谐简单的答案。
因为五花八门总是象征着不稳定、不本质;因而使人感觉疲惫。
仿佛什么都在断断续续地变化,今天这个对,明天那个错……没有回归到最初的本源连续状态。
只有那时候,记忆才是在稳定中前进。
才是最有安全感的。
就像心理学的分类。
有:管理心理学、交际心理学、市场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婚姻心理学、心理操控、趣味心理学……
分门别类太过精细,各成一家。
看上去百花齐放。
但对于许多心理疾患者而言,这无异于给他们施展“迷魂阵”,心神疲惫。
依我看来,这更像是一种娱乐,而非理论。
可以这么说:任何小说、艺术,都可以五彩缤纷,唯独心理学不可以。
小说的种类繁多,可以丰富读者的想像,满足不同读者的口味。
因为这些都是表面意识的,轻松愉悦的,不会从根源上影响一个读者。
就像春风拂柳一般,给人带来一阵愉悦,又或是一阵伤感,然后转瞬即逝。
但是,心理学的本质就是父母。
父母是唯一的,不能是“花红叶绿”、“琳琅满目”。
而是朴素的,独有的。
当然,如果上述这些心理学类别能够共同指向一个本质,又是另当别论了。
就像梦的解释工作。
上述诸多梦的含义,最终都指向S男家中发生的突然变故,与他反抗本能的意外压制。
这看起来或许像一种陈词滥调、没有创意。
但这恰恰是唯一的答案。
就像不管大千世界有多繁杂,父母总是唯一不变的、最爱的。
这才不会让人在繁华世界中迷失。
精力得到回归,不再疲惫。
回到梦的主题。
深层心理分析有一个明显的特征。
那就是——能够把心理分析的内容转换为心理疾患者的潜意识愿望。
通俗点说就是:把心理分析中有价值的因素真正令心理疾患者吸收。
此话怎说?
比如说,人们在现实中有一些强烈的愿望。
比如说想中500万大奖、想找一个漂亮的女朋友……
但如果真正在梦中,却很难梦到这些。
即使能够梦到,也匪仪所思地梦到了反面。
这就说明:这些愿望并非他们潜意识的本能愿望,而只是一些受表面暗示得到的变形愿望。
但是,根据一些经过深层分析的人描述:他们往往在白天经过分析,晚上就梦到了分析的内容。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些分析内容在梦中还不够令他们感动。
但即便如此也是难能可贵的。
因为要控制自己的梦,几乎是没有可能的。
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但真正要梦到白天所思,并非如此简单和清晰。
感动只是时间的问题。
还有一种描述:梦中的感受,在一些偶然情况下,竟和分析的结论完全吻合。
比如说:在前面的心理分析中,有一个结论——呼吸的心因性“中断”,会导致头脑中产生一些虚幻膨胀的想像。这种幻想是心理疾患者强迫、完美意念的根源。
有位朋友在一次睡梦中,梦到一个空白的画面在不断膨胀,充斥于他的视野。
与此同时,他感觉头脑也在膨胀。
突然,他从梦中微微惊醒,感觉自己的鼻子正处于一种闭塞的状态。
这种头脑的膨胀,演化到后来,就是他对痛苦、危害、快乐的过分夸大,导致情绪极不稳定;
容易走极端。
所以,追溯到此,才能够发现“病态完美主义者”病态的真正根源。
竟只是简单的呼吸“中断”。
但这个推理过程绝不简单。
也并非人人能够理解。
引申到更广的范畴来说:人们往往为现实中那些极尽渲染的快乐万分着迷,而没有沉下心来发现——所有不快乐的根源就在于一个非常简单的本能压制。
当然,上述这种吻合并非先入为主、对号入座。
因为人几乎不可能控制自己的梦。
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巧合。
因为在前面说过:追寻无条件快乐的踪迹实在太过难能可贵。
它们只能以一种极其偶然的情况出现。
但即便如此也已足够。
因为无条件快乐本来就是不需要刻意去解释的;也不需要过多去渲染;只需记住便可。
还有一个偶然:一位做梦者梦到自己悬在半空中。从梦中惊醒后他正看到自己的手按在腹部。
在前面的分析中说过:一个人因错过一件事,万分后悔,心中有一种空洞感。
在梦中,他们梦到自己悬空,也是这种空洞感。
分析结论是:因为他们没有深入吸气,因而没有使腹部正常膨胀,而导致的一种空洞。
……
各位,梦的章节到此告一段落,接下来是有关“心理与躯体”之卷。
请不要理解为这又是一种新的见解,不过是延续前面分析所得的结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