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 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错误举报

第167章 来自后世的炼铁技术支持

    黄元昌壮着胆子出来提醒这件事,其实想表明他是真心为监国府好。
    因为如今掌控蜀王财产的是朱媺娖,是监国府,所以以前蜀王府的矿产如今实际属于朱媺娖。
    要知道,蜀王一系之所以如此富有,与成都府及周边金银铜铁还有宝石等矿产丰富是有颇大关系的。
    黄元昌以为朱媺娖不知道这事才提出取消开矿免税特权的呢。
    谁知朱媺娖听了却神色不变地道:“蜀王府当然在取消开矿免税特权之列。今后本宫治下,任何人采矿、冶炼都需要纳税!”
    听到这话, 黄元昌一时呆住,心想:那么多矿产正常缴税一年得交出去多少钱啊。
    旋即又忽然想到:不对,这些税款最后不还是送到监国府了吗?
    怪不得。
    黄元昌自以为明白了朱媺娖的想法,回到原位不再说话。
    李岩、刘鳞长却是明白,蜀王府或者说朱媺娖所掌握的财产,与监国府多掌握的,多少有些区别。
    对朱媺娖愿意做出这样的表率颇为敬佩。
    于是一起道:“监国英明!”
    朱媺娖很淡然, 直接继续下一个议题。
    “除改革铁矿、铁厂管理制度外,我们还要做的就是提高钢铁的冶炼水平和生产效率。
    费司簿,将驸马编写的《炼铁、炼钢建议疏》分发下去。”
    费珍娥闻言,从案上拿起一叠由a4纸装订的册子分发了下去。
    在李岩、刘鳞长、李佐等五人翻看时,朱媺娖介绍道:“这上面驸马针对我大明现有的炼铁、炼钢技术提的一些建议。
    李从事和两位军器局大使应该是对我大明炼铁炼钢技术有所了解的吧?
    看完后就说一说,这册子上的那些建议切实可行,哪里有错误。
    如果哪里又不懂的,也可以问本宫。务必今日就将这上面技术弄明白,然后在成都建立高炉实验。
    等实验成功,便在成都府及邛州的官营铁厂使用,好尽快提升这两地的钢铁品质及产量。”
    “是。”
    李佐、黄元昌、郑祥应了,看得更认真起来。
    虽然虽然不是工匠,但都是常年管理军备制造的,对大明钢铁技术自然有所了解。
    得知这上面的建议都是“仙界”驸马提出来的,三人心里都有些怕看不懂。
    可当看进去后,三人便发现,驸马所提出的这些建议,基本都是针对大明现有的技术进行突破的。
    也就是将大明现有技术捅破一层纸, 提升到高一级的层次。
    他们不仅能看懂,甚至看着看着就不禁眉飞色舞, 差点没忍住在这承运殿高兴的叫出声来。
    李岩、刘鳞长虽然对钢铁冶炼技术了解不多,却都是聪明人。
    因此也都能看出这上面的建议对大明钢铁冶炼水平的提升有多么大的帮助。
    过了一会儿,却是李佐最先看完。
    只见他捏着册子出列,激动地道:“监国,卑职已经看过了,这上面建议不仅切实可行,而且对提升我们的钢铁冶炼水平帮助极大。
    只要落实到铁厂,至少能让现有钢铁产量提升十倍,甚至是数十上百倍!”
    朱媺娖听见郝光明罗列的建议被手下的技术官员认可,也很高兴。
    她嘴角含笑,将黄元昌、郑祥也看完了,便问:“两位大使以为如何?”
    黄元昌道:“李从事说得对,这建议疏至少可以令钢铁产量提升十倍。”
    郑祥则跟着点头。
    两人这次可不是为了拍马屁,而是真心赞叹。
    别看大明晚期官办铁厂废弛,民间铁厂却十分兴盛,钢铁冶炼水平相较于宋元时期有了巨大进步,完全领先于世界他国。
    如对活塞式鼓风机的使用,其结构功能与近代鼓风设备一致,而欧洲却要等到十八世纪后期才有这类发明。
    再如“以坩埚炼熟铁、生铁为钢”的技术,欧洲同样要等到十八世纪才有。
    又如《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生熟炼铁炉”, 将炼铁炉与炒钢炉巧妙地连接到了一起,已实现了钢铁的半连续量产。
    另外,如苏钢的灌钢冶炼技术、生铁淋口技术等,在十七世纪都是独一份。
    虽然这些技术在大明并没有完全传播开来,但却是大明工匠所发明创造的。
    此外,民间炼铁效率也不算低,其中有一种瓶炉,体型颇大,一夜能炼铁3600斤,一日就是6000多斤!
    并且炼铁厂规模也不小,官办铁厂就不说了,很多都能达到数千人。便是南方的一些民间铁厂,人数也有上千的。
    成都府周边这些铁厂的冶炼水平未必也达到了大明顶尖水平,却也因此,从郝光明这份“建议疏”中能得到的提升更多。
    如,建议疏中提到了一种高耐火砖,可用蒲江、大邑、彭州等地有的耐火材料(高铝黏土)制造,可以直接用于建造炼钢炉。
    (炼钢温度要超过1600°c,而以高铝黏土制作的高耐火砖可承受1700至1800的高温。)
    又如对炼铁炉、炼钢炉、鼓风机的改造,可以令每炉所得的铁、钢品质更好,产量更高。
    另外,还提出建立水力锻锤,替代人工锻铁成钢的方法。
    至于让冶炼过程标准化,以提升生产效率,自然也是提了的。
    在李佐三人看来,这份建议疏上的种种建议虽然真正落实下去并不容易,但确实都具有可操作性。
    而一旦落实下去,就如他们所说的那般,至少能让钢铁产量提升十倍,甚至数十上百倍也不是不可能。
    朱媺娖听了黄元昌、郑祥的话,嘴角笑容更浓了些,道:“既然你们都觉得可行,接下来便商议一下,该如何将这些建议落实下去吧。”
    “是!”
    ···
    为了提升治下铁厂的炼铁、炼钢水平,朱媺娖开了整整一天的会议。
    之后具体的实行,她就没去管了——如果后面的事还要她去办,那要李佐等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做什么呢?
    次日。
    朱媺娖却又带着刘鳞长一起去了军器局。
    待视察完,回到承运殿后,朱媺娖便一份册子交给刘鳞长,道:“这是建立兵工厂的册子,刘协理先看看吧。”
    刘鳞长对朱媺娖动辄拿出一份a4纸的装订册子已经习惯了,甚至习惯了横排阅读。
    再加上这份册子并没有多少页,他很快就看完了,然后便赞叹不已。
    “此册中所言的‘实现生产工具及产品标准化’、‘进行流水线化生产’,以及‘大规模使用水力机械生产’,都是提升军备生产效率的妙法啊。”
    朱媺娖含笑道:“这些方法都是驸马从后世得来的,自然是妙法。
    刘协理需要考虑的是,兵工厂该建在哪里,如何能尽快落实这些提升军备生产效率的妙法。”
    刘鳞长闻言略一思考便道:“可在城外西郊江安河畔建立兵工厂,江安河上通都江堰,下通锦江、岷江,不论是大规模使用水力机械,还是交通,都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