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 开眼看世界1
三天里陈维崧与郑福郑成功都已经被震惊得麻木了,他们协助杨子正做开眼看世界的讲义,除了被杨子正的科学知识所震撼,更多的是配合着科学知识的实验以及相关的科学仪器的制作。
这是杨子正发了狠心了啊,之前他还只是说说概念,写写理论,甚至只是抛出问题。
比如在《中华邮报》上开设一栏‘学问’,每次一个科学小问题,要么是物理上的,要么是化学上的,要么是生物上的,要么是天文上的等等,不一而足。
甚至他前段时间准备写科学教材都是写问题,比如物理100问,化学100个为什么之类的。
但这次泰州学派的人来投靠直接刺激了杨子正,他以为这个世界的读书人是会非常抵制儒学之外的学问的,就算有几个开明的,也只是个例,像方以智,徐光启之流。
没想到竟然会有一个学派的人来投靠,来学习科学。
如果只是少数人喜欢科学,杨子正的策略是自己开学校,慢慢培养,一步一步来。
但如果是有一大批的读书人感兴趣,那就不能只是一步一步来了,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向更多的人展示科学的魅力与能量。
他之前忽视了一个数据,那就是这天下读书人的数量,他一直以为大明读书人很少,每次的科举中秀才每省也不过几千人,举人不过几百人,进士一省不过数十人。
相对于一两亿的大明百姓,这才多少人啊。
但事实上进士选取率约为5%,举人选取率约为4%,秀才选取率高一点但也不会大过10%。
如果按照这个数值倒推一下,每次会试殿试一般选择进士约为300人,300除以5%,那么来参加会试的举人约为6000人,举人的选取率约为4%,6000除以4%,那就是每届参加乡试的秀才约为15万人,秀才的选取率约为10%,那就是参加三试的读书人约为150万人。
也就是说每三年就有150万人参加科举,然后一层一层的考试最后中进士的就300人。
按照这个算法一算,这大明读书的人至少几百万人呐,这么多读书人不可能都能靠读书出人头地,儒学的思想里又限制死了这些读书人其它的发展,如果突然出现一个科学的东西,你说那些一直没考中秀才的,没考中举人的,没考中进士的人会不会有兴趣去学一下这科学呢?
这才是杨子正在见到泰州学派那些学子们时脑海里突然想通的一个问题,因为他是后世人,看历史书了解历史文化一直都认为古代读书人少,中个秀才都了不得了,中个举人都要发疯,比如范进中举。
在他的惯性思维里一直认为中举中进士这么难是因为读书人少的原因,包括他穿越到大明的这些年他都没有去思考过这个问题真正答案。
事实上是古代科举之所以这么难,是因为进士选多了没有官位安排啊,明朝全国上下的大小官员加起来也就七八万,如果加上武官最多也就是十五万人,相对于几百万甚至更多的读书人来说这就是僧多粥少,所以只能控制进士的选取率了,一次只能选300人,还要三年才选一次。
想通了这一点,那还不赶紧的挖人?哪怕是挖过来二次培养也可以啊,有基础的总比没基础的好。
当然,这些有基础的观念可能没有没基础的那么好改变,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用科学直接震碎这些读书人的固有观念。
这就是杨子正想来个“开眼看世界”的原因,他要让每一个都开眼看世界,然后就自然而然的学起了科学了,哪怕一些人嘴上不承认,也会掉进科学的知识体系中的。
而就在这“开眼看世界”的讲义全都准备好的时候,这天傍晚,杨子正得到伙计的传报,说宋应星带着他的一家老小快要到了高沙市的码头了。
“呀,这个宋大人,怎么这么心急啊?这才多久,官就辞了,也说动了家人一起来了。”陈维崧一听乐了,连调侃起宋应星来。
“维崧啊,这天下有读书人几百万,而著书立作是每个读书人的梦想。但是,有几个著书立作的人的学问能得到宣讲,能成为显学的?这就是宋大人的急急忙忙的原因。”
杨子正这么一点破,三个学生豁然开朗,这才能明白个中的原委。
“走,随我去接宋大人去。”
这点尊重应该要有的,所以杨子正带着学生三人以及秘书长蒋灿文、副总管之一的吕作霖,以及他负责教育部长李崖几人来到码头迎接宋应星一家子,毕竟杨子正是让宋应星来做的主业是教书育人。
当然,他还想让宋应星当个新部门的部长,但这是后话了。
接待工作很快,宋应星对于这个小镇很是感叹,甚至他有点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中华学堂的情况了。
杨子正让他别着急,先让全家安定下来,带他们去选了一套房子居住,然后宴请了他们一家子,还特意邀请他明天去中华学堂的大礼堂看杨子正的第一堂“开眼看世界”的公开课。
一切准备就绪,在1640年的元月二十日清早,武冈高沙市中华学堂的礼堂内,考察了三天的泰州学派众人神色满意的恭敬的坐在礼堂前排,坐在中间的是中华邮行在本地办公的全体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以及杨家的一众成员,还有助力‘杨氏打行’起家的十大家族人员,后面的是中华学堂的老师及学生们。
这礼堂满满当当的坐下了近千人,大家都好奇的看着中央舞台上高挂的一行标语“开眼看世界”,字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具体想表达什么大家一头雾水。
没多久,陈维崧拿着个《让子弹飞》里头师爷、县长与黄老爷在讲台上讲话用的扩音喇叭上了台。
走到台上,陈维崧先是鞠子一躬,然后拿起喇叭喊起来。
“各位来宾,各位同仁,各位先生,各位女士……咳,这是我老师让我这么说的。”
“哈哈……”
“包括上句也是他让我说的,咳,那个,今天是科学门派的第一堂公开课,公开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对我们有什么用?科学是如何改变世界的。走近科学,了解科学是今天公开科的目的。今天的主讲人是科学门派的创造人,立派人杨子正先生,助理讲解人是科学门派的三个学生陈维崧,郑福,郑森。”
陈维崧念这段杨子正写的开场词总感觉好别扭,所以念一段他就清理一下喉咙。
“咳,那个,下面有请主讲人杨子正上台!”
这是杨子正发了狠心了啊,之前他还只是说说概念,写写理论,甚至只是抛出问题。
比如在《中华邮报》上开设一栏‘学问’,每次一个科学小问题,要么是物理上的,要么是化学上的,要么是生物上的,要么是天文上的等等,不一而足。
甚至他前段时间准备写科学教材都是写问题,比如物理100问,化学100个为什么之类的。
但这次泰州学派的人来投靠直接刺激了杨子正,他以为这个世界的读书人是会非常抵制儒学之外的学问的,就算有几个开明的,也只是个例,像方以智,徐光启之流。
没想到竟然会有一个学派的人来投靠,来学习科学。
如果只是少数人喜欢科学,杨子正的策略是自己开学校,慢慢培养,一步一步来。
但如果是有一大批的读书人感兴趣,那就不能只是一步一步来了,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向更多的人展示科学的魅力与能量。
他之前忽视了一个数据,那就是这天下读书人的数量,他一直以为大明读书人很少,每次的科举中秀才每省也不过几千人,举人不过几百人,进士一省不过数十人。
相对于一两亿的大明百姓,这才多少人啊。
但事实上进士选取率约为5%,举人选取率约为4%,秀才选取率高一点但也不会大过10%。
如果按照这个数值倒推一下,每次会试殿试一般选择进士约为300人,300除以5%,那么来参加会试的举人约为6000人,举人的选取率约为4%,6000除以4%,那就是每届参加乡试的秀才约为15万人,秀才的选取率约为10%,那就是参加三试的读书人约为150万人。
也就是说每三年就有150万人参加科举,然后一层一层的考试最后中进士的就300人。
按照这个算法一算,这大明读书的人至少几百万人呐,这么多读书人不可能都能靠读书出人头地,儒学的思想里又限制死了这些读书人其它的发展,如果突然出现一个科学的东西,你说那些一直没考中秀才的,没考中举人的,没考中进士的人会不会有兴趣去学一下这科学呢?
这才是杨子正在见到泰州学派那些学子们时脑海里突然想通的一个问题,因为他是后世人,看历史书了解历史文化一直都认为古代读书人少,中个秀才都了不得了,中个举人都要发疯,比如范进中举。
在他的惯性思维里一直认为中举中进士这么难是因为读书人少的原因,包括他穿越到大明的这些年他都没有去思考过这个问题真正答案。
事实上是古代科举之所以这么难,是因为进士选多了没有官位安排啊,明朝全国上下的大小官员加起来也就七八万,如果加上武官最多也就是十五万人,相对于几百万甚至更多的读书人来说这就是僧多粥少,所以只能控制进士的选取率了,一次只能选300人,还要三年才选一次。
想通了这一点,那还不赶紧的挖人?哪怕是挖过来二次培养也可以啊,有基础的总比没基础的好。
当然,这些有基础的观念可能没有没基础的那么好改变,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用科学直接震碎这些读书人的固有观念。
这就是杨子正想来个“开眼看世界”的原因,他要让每一个都开眼看世界,然后就自然而然的学起了科学了,哪怕一些人嘴上不承认,也会掉进科学的知识体系中的。
而就在这“开眼看世界”的讲义全都准备好的时候,这天傍晚,杨子正得到伙计的传报,说宋应星带着他的一家老小快要到了高沙市的码头了。
“呀,这个宋大人,怎么这么心急啊?这才多久,官就辞了,也说动了家人一起来了。”陈维崧一听乐了,连调侃起宋应星来。
“维崧啊,这天下有读书人几百万,而著书立作是每个读书人的梦想。但是,有几个著书立作的人的学问能得到宣讲,能成为显学的?这就是宋大人的急急忙忙的原因。”
杨子正这么一点破,三个学生豁然开朗,这才能明白个中的原委。
“走,随我去接宋大人去。”
这点尊重应该要有的,所以杨子正带着学生三人以及秘书长蒋灿文、副总管之一的吕作霖,以及他负责教育部长李崖几人来到码头迎接宋应星一家子,毕竟杨子正是让宋应星来做的主业是教书育人。
当然,他还想让宋应星当个新部门的部长,但这是后话了。
接待工作很快,宋应星对于这个小镇很是感叹,甚至他有点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中华学堂的情况了。
杨子正让他别着急,先让全家安定下来,带他们去选了一套房子居住,然后宴请了他们一家子,还特意邀请他明天去中华学堂的大礼堂看杨子正的第一堂“开眼看世界”的公开课。
一切准备就绪,在1640年的元月二十日清早,武冈高沙市中华学堂的礼堂内,考察了三天的泰州学派众人神色满意的恭敬的坐在礼堂前排,坐在中间的是中华邮行在本地办公的全体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以及杨家的一众成员,还有助力‘杨氏打行’起家的十大家族人员,后面的是中华学堂的老师及学生们。
这礼堂满满当当的坐下了近千人,大家都好奇的看着中央舞台上高挂的一行标语“开眼看世界”,字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具体想表达什么大家一头雾水。
没多久,陈维崧拿着个《让子弹飞》里头师爷、县长与黄老爷在讲台上讲话用的扩音喇叭上了台。
走到台上,陈维崧先是鞠子一躬,然后拿起喇叭喊起来。
“各位来宾,各位同仁,各位先生,各位女士……咳,这是我老师让我这么说的。”
“哈哈……”
“包括上句也是他让我说的,咳,那个,今天是科学门派的第一堂公开课,公开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对我们有什么用?科学是如何改变世界的。走近科学,了解科学是今天公开科的目的。今天的主讲人是科学门派的创造人,立派人杨子正先生,助理讲解人是科学门派的三个学生陈维崧,郑福,郑森。”
陈维崧念这段杨子正写的开场词总感觉好别扭,所以念一段他就清理一下喉咙。
“咳,那个,下面有请主讲人杨子正上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