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暴君是我第二人格 > 暴君是我第二人格
错误举报

第26页

    她拿他当成什么?
    生来尊贵的周氏皇子,从没有暗自揣测旁人心思的习惯。
    他径直质问:【你为什么不留下我去应对你伯父一家?】
    苏昭昭:“啊?哦,我伤了苏熊,他们肯定没什么好脸色,当然不能叫你留下了。”
    虽然提起来还是有些尴尬似的,但苏昭昭仍是认真的承认了自己第二人格的设定:“你是皇子嘛,皇子殿下不该被这种人冒犯的。”
    周沛天猛然一滞。
    苏昭昭说这话,心情平静又积极,仿佛只是在说起一件天经地义的小事,平常的毫无波澜。
    半晌,周沛天忽然冷笑:【你以为你是谁?】
    “啊?”
    苏昭昭有些莫名:“我是苏昭昭?”
    周沛天:【……】
    “哎呦,我在灶下就瞧见这儿冒的烟,想着也只有这一个地儿,果真是昭姐儿你点的!”
    不等两人说的更多,屋外便忽的传来一道沙哑的声音。
    苏昭昭闻声抬头,眼前是一个穿着洗的褪色棉布旧裙,手提竹篮的半老仆妇。
    苏昭昭便笑起来,叫了一声:“李婆婆。”
    第14章 教养 你操心的不少。
    这个称呼有些耳熟,过耳不忘的周沛天略微回想,便也记起苏昭昭上次的鞋底子,似乎就是这个李婆婆送来叫做的。
    李婆婆一进来,瞧见苏昭昭的模样就叫起来:“哎呦,姐儿啊,瞧瞧你这满手的灰,眼瞅着要嫁人,怎么还和小娃娃时一样,整日里蹭得满身灰四处惹祸!”
    苏昭昭摊着手,难得的十分乖巧,一点不反驳不说,心里竟还生出一股不好意思般的情绪,
    这个苏昭昭,原来竟还知道丢人惭愧?
    周沛天简直都有些惊讶了。
    “快进来打水洗洗!”说着,李婆婆就放下竹篮,去水缸旁拿瓢舀水。
    李婆婆的面貌老了些,可将苏昭昭拽回屋里后,那唠叨的声调还如曾经一模一样:“姐儿你大了,也该懂事了,怎的还把熊哥儿的胳膊打折了?也难怪你大伯生气。”
    “你伯娘不是个好惹的,你得听话些。”
    “忍一忍,往后就好了……”
    “等往后嫁了人……”
    来来回回,都是认命忍耐的老一套。
    苏昭昭心底自然不会认同这话,但自父母去世后,她已不复幼时的任性。
    知道李婆婆这话都是单纯的好意,苏昭昭便都乖巧答应,
    “怪我,又说这些没用的。”
    倒是李婆婆说着自个停了下来,将提进来的竹篮放下:“这一坛子里是腌好的瓜条,还有几条小糟鱼,光喝粥哪成呢,配着好歹算是一顿。”
    “姐儿你收好了,我也是寻空偷偷过来,不好叫旁人瞧见,这就得走。”
    苏昭昭站起来:“我送婆婆。”
    李婆婆按住她,可到底不放心,几步的功夫又忍不住唠叨:“现在不是从前,你是在旁人家里,不是你娘,嘴上骂你骂得再狠,回头也总是心疼……”
    一说起苏昭昭的娘,李婆婆便有些忍不住了,又一次红着眼絮絮的念叨起来:
    “可怜你娘,我看着她长大,才刚嫁人没过几天好日子,生了你,偏落下一身病……”
    “她的命苦啊……”
    “姐儿你懂事,得体谅些,别怨恨你娘……”
    苏昭昭安静的听着。
    又这么说了半晌,眼看着要耽搁灶上的活计,李婆婆才抹抹眼泪,忙不迭匆匆离去。
    直到看着李婆婆离开。苏昭昭转身回屋,
    她去盆中沉默的洗了手。
    苏昭昭洗得十分认真,从手心到手背,还将轮换着将指尖捏在一起,在另一手的掌心里转来转去,好清洗出指甲里的土尘。
    洗过一遍,再换清水来第二回 、第三回。
    整个过程中一改先前的聒噪,安静的没说一个字。
    周沛天也很平静,尤其是等他看见苏昭昭将手脸都洗干净后,才伸手去拿篮子里的腌菜糟鱼之后,就更觉满意。
    苏昭昭把肉菜在炕头小案摆好,立在原处中间还愣愣出了一阵神,才突然开口:“段段你想吃这个吗?这个腌瓜条很爽口的。”
    她向来积极的心情,突然有些低落起来。
    像是万里晴空沾染了一块乌云,便显得分外碍眼。
    周沛天感受到了这变化。
    他有些猜到是为了什么,因此开口之时,带了几分似有似无的恶意:【想你娘了?】
    苏昭昭顿了顿,坦然点头:“嗯,这个瓜条我娘很喜欢,从小吃到大,若是她活着,吃着这个一定高兴。”
    她提起自己的亡母时,并不算悲恸,甚至方才的乌云都褪去多半,只是一阵惋惜似的怅然。
    周沛天再一次感受这苏昭昭身上的违和。
    这个苏昭昭,出身平平,寄人篱下,不曾读书明理,言语行事都有些疯癫,但奇怪的是,不论发生再大的变故,虽也会惧忧哀伤,却都只如深井之上泛起几丝涟漪——
    她的心底总有一股无缘故的、荣辱不惊的坦然与底气。
    周沛天沉默一阵,再开口时,声音有些复杂:【你父母教养你想必很用心。】
    不是用心教养出的孩子,不会有这样不卑不亢的君子之范。
    这苏昭昭既然从未上学,又无有德行的长辈,想必就是父母教得仔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