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收个皇帝做小弟 > 收个皇帝做小弟
错误举报

第五十五章 牢不可破的联盟

    最重要的是,在吴浩、史氏叔侄、赵与莒这个复杂的三角关系中,吴知古有着独特的、关键的、不可取代的作用,她非但不是吴浩的负资产,反而是他最重要的凭藉。
    若赵与莒真的是合适的储君人选,史氏叔侄欲影响、控制未来的皇帝,作为对赵与莒最具影响力的那个人,吴知古理所当然成为史氏叔侄最重要的抓手之一。
    吴浩既同吴知古存在“特殊关系”,那么,为了抓紧吴知古,理所当然,抓紧吴浩。
    于是,吴、吴、史、赵,四个方面,共同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联盟”。
    退一万步,即便因为某种特殊的原因,或纯粹不小心,二吴的“特殊关系”曝露了,那也没什么实质性的损害:吴浩未婚,吴知古寡居,她违反的,是戒律,不是法律,顶多不做道士还俗去也呗。
    还正中下怀呢。
    史嵩之立即将相关情况向堂叔汇报,史弥远颇为意外,沉吟片刻,“那就见个面再说罢!”
    见面,自然不是史弥远、赵与莒直接见面,那样太着痕迹了,自然是史嵩之代堂叔“掌眼”。
    此时,上乘宗败逃未久,吴浩担心绍兴那边或有首尾,因此,赵与莒一直呆在临安,没回绍兴;对史嵩之,自然有另一个说法,不过就是赵与莒到临安求学,尚未找到合适的老师,云云。
    如此,见面就很好安排了。
    史嵩之和吴浩是好朋友,台面上,又不过是候任的光化军司户参军,芝麻官一个,“邂逅”赵与莒,毫无痕迹。
    吴浩主动表明:请兄长放心,我绝不会将候选沂王嗣子一事透露给赵与莒——我若说了,他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紧张拘谨,必形于外,兄长何等眼光,自然看得出来!
    吴浩这个承诺,史嵩之是相信的;同时,如吴浩所言,对自己的眼光,史嵩之也有足够的信心。
    事实上,吴浩确实未对赵与莒透露任何选立沂王嗣子的信息。
    他非但自己不说,还同吴知古做好沟通,她那里,暂时也不要说,对赵与莒不说,对赵母——也即吴的姨母,以及外祖——姊弟俩的外祖,都不说。
    见面的结果,史嵩之非常满意,这个小郎君非但举止有度,其谦恭、有礼、好学,也不似假的,真应了自己说的那两句话,“藏于内才能够形于外”,“扮不来的!”
    史嵩之再次回报史弥远,认为赵与莒各方面条件都很合适——应该找不到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他的兴奋感染了史弥远,不过,兴奋归兴奋,叔侄俩都不以为可以“一面定终身”,还要继续考察的——高宗立嗣,那个胖小子,一直到进入复试的时候,还是“各方面条件都很合适”的,最终的结果呢?
    问题是,怎么考察呢?
    史嵩之不断寻由头,隔三岔五同赵与莒见个面?
    那就太着痕迹了,而且,效果也未必好,“邂逅”也好,同席也好,彼此客客气气,沟通的方式,单一而固定,“秉性”如何,能看出来的,早都看出来了;看不出来的,见多几回,还是看不出来。
    最后,接受了吴浩的建议:
    请恩相指派一位亲信的宿儒,赵与莒拜其为师——赵与莒之至临安,本就是为求学而来的嘛!这样,师徒朝夕相处,一年半载下来,啥“秉性”看不出来?
    反正,官家不是说了吗,“不着急”?
    另外,这一年半载,也不尽为“考察”,赵与莒还是个少年人,三观还未定型,你们满可以通过这位宿儒,照自己的要求,替与莒郎君塑造三观嘛!
    嗯……很有道理!很有道理!
    史弥远指派的这位“亲信宿儒”,姓郑,名清之。
    郑清之二十六岁中进士,但今年四十五岁了,还只是在国子监做一个书库官——也就是个图书管理员,形同吏役。
    由此可见,“宿儒”归“宿儒”,但郑清之原本肯定不算是史弥远的“亲信”。
    史弥远何以看中了这样一个人,托付如此重任?
    这是因为,首先,史弥远不信任自己的“亲信”。
    啊?
    史弥远是这样想的:
    若赵与莒日后登基为帝,此刻指派的“亲信宿儒”,就是不折不扣的“帝师”,就必是新君最尊重、最信任的人士之一;而且,这个尊重、信任,发自内心,而非迫于势力。
    我史丞相的亲信,学问好的,不在少数,但为人处事,皆同我史丞相仿佛:心思灵动、心狠手辣——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嘛!这种人,若成了新君最尊重、最信任的“帝师”,会不会一不小心,窜到我史丞相头上,取我史丞相而代之呢?
    哼哼。
    而郑清之——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
    老实。
    若不老实,进士出身,怎可能混了二十年,还是个图书管理员?
    放眼朝野,找不到比郑德源更老实的人啦。
    郑清之字德源。
    所以,他即便成了新君最尊敬、最信任的人,也绝不会动取我史丞相而代之的念头滴。
    放心呀。
    瞧,这就叫“宰相算度”。
    其次,目下,郑清之沉沦下僚,俺托以心腹,付以重任,他必感恩戴德,感激涕零,尽心竭力,鞠躬尽瘁。
    我那班正经亲信,个个身居高位,未必有更多的精力、时间、心思好好的做个老师呢。
    所以,就是郑清之了!
    *
    史弥远为其父史浩饭僧净慈寺——所谓“饭僧”,就是给寺庙送钱做法事啦;法事做过了,登寺北慧日阁,说是要清净自省,悼念亡父,闲杂人等,一律回避。
    阁内,郑清之已在等候了。
    这不是二人的第一次密会。
    “皇子不堪负荷,”史弥远缓缓说道,“此子甚贤,吾欲以之后沂邸,君其善训导之!事成,弥远之座即君座也!”
    什么?
    郑清之一下子瞪大了眼睛。
    您是说,以后,我也可以做宰相?
    史弥远面色冷峻,“然言出于弥远之口,入于君之耳,一语泄,吾与君皆族矣!”
    郑清之激动的浑身发抖,“不敢!呃,我是说,敢不为丞相效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