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公子盛名
一场大雪,给整座新郑城都换上了一件新衣,以往繁华和喧嚣早已不见,倒是多了些宁静与祥和,颇有几分铅华洗尽的诗意。
然而,在这座全新的新郑城中,同样换了身白衣的韩王宫,与往常的恢宏大气相比,如今却显得有些阴冷与森然。
那王宫宫墙檐下的冰挂,都是小心翼翼地吊在檐上,不敢落下,生怕惊扰到了什么,从而遭受无妄之灾。
“嘭!”
上好的千年紫檀木雕刻而成的案桌上,一声沉闷的响声传了出来,顿时将下方几名本就战战兢兢的小太监,“啪”的一声就跪在了地上,脑袋“咚咚咚”地在地上磕着头。
“混账!废物!”
蕴含着巨大怒火的咆哮声在大殿之中回荡着!
“逆子!逆子!竟敢违逆寡人的旨意,该死!该死!”
韩王安那无处宣泄的怒火,此刻就想囤积在大坝中的洪水,此刻终于找到了泄洪口,一发不可收拾的释放了出来。
而在下方,作为韩王安的左膀右臂,肱股之臣的大将军姬无夜,相国张开地,正一左一右站立在下方,低眉垂首,目光直视朝履。
发泄了许久之后,韩王安也是终于勉强镇定了下来,随后双目在下方的姬无夜和张开地身上来后游弋。
“两位爱卿,你们二人都是寡人的肱股之臣,可有良策,为寡人分忧啊?”
韩王安的忧,自然是出自他口中的逆子,如今的韩国四公子,被外界誉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韩宇!
“公子韩宇,少有贤名,勤勉好学,尊师知礼,曾出使于秦国,行半道,路华山,于华山山麓,沐浴焚香,以祭祀先贤,人皇轩辕氏!”
“秦国大典之上,以礼侍群豪,昔日秦惠文王曾盛赞,少年英杰,有孔孟遗风!期间,赵国使者受秦王之难,公子韩宇仗义执言,不负韩赵兄弟之谊!”
“而今,北方狼族犯我中华,赵国大将李牧镇守雁门,但将少兵寡,故赵王求助韩魏,然,魏国政权混乱,难以出兵,韩王无义,亦不出兵相助。”
“时而,公子韩宇,年尚不过十五,只身游六国,说百家,以德服儒,以义动墨,以礼请农,是以儒墨农三家助赵,方救赵国百姓,中华同族于水火!”
“如此风采,不输魏之信陵,齐之孟尝,赵之平原!”
这是世人对于如今韩国四公子的评价,又因为四人皆是出自七国王室,于是也被人称之七国四大公子!
其中,又因为韩赵魏乃是兄弟之国,统称三晋,因此,韩宇和信陵君,平原君又被人称之,三晋之贤,即是指三晋之地的大贤之才,又是指三个晋地的贤能。
而这,也是韩王安如此愤怒的原因。
如今的韩国,被世人所知的,不是他这个韩国的王,而是他的儿子,公子韩宇!
无论是在七国之间的名声,还是在韩国民间的声望,如今的四公子韩宇,都是韩王安难以望其项背的。
这一点,正好触碰到了韩王安的逆鳞!
同样被触及到底线的,还有姬无夜。
尽管姬无夜心底也有着自己的野心,但是,就目前而言,韩王安的利益,和他的利益是一致的。
如果韩宇的威望,远远超过了韩王安,那就会动摇韩王安在韩国的正统地位,而他姬无夜,这位韩国的大将军,就无法做到大权在握,一手遮天。
“王上,臣有一策,可助王上永除后患!”
姬无夜的话,让韩王安眼睛一亮,急切地望着他,连忙催促道。
“大将军有何良策,可解寡人之忧,快快道来,若是有功,寡人必定重重有赏!”
姬无夜轻轻瞥了一眼身旁不远处看似神游天外,却时刻关注着他的张开地,冷笑了一声。
“回王上,四公子如今年尚不满十五,正是要学习王室礼仪的年纪,而非如同现在这般,不顾自己安危,游历六国。”
看着韩王安因为他的提醒,脸上露出明悟的表情之后,阴险毒辣的神情自姬无夜眼中闪过。
“更何况,四公子可是王室的掌权之人,王室事宜,可都还需要四公子主持,可出不得差错!”
之前那一句,是姬无夜给韩王安出谋划策,那这一局,就已经是赤裸裸地在提醒韩王安——王室的大权还在韩宇的手里,只有除掉韩宇,韩王安才是真正的韩王!
“哈哈哈哈!好!大将军不愧是寡人的良将,果然是足智多谋!”
韩王安并不吝啬自己的夸赞,只要不触及自己的利益,韩王安还是很大方的。
“待事成之后,寡人重重有赏!”
“来人!”
“王上,且慢!”
韩王安刚刚出声,就被之前闭目养神的张开地给打断了。
“张爱卿,可是觉得有何不妥?”
韩王安的脸上已经有些挂不住了,如果不是看在张开地三朝为相的份上,韩王安此刻已经让侍卫拖下去砍了!
“回王上,此事当三思而行!”
相比于韩王安和姬无夜二人,恨不得将韩宇凌迟不同,张开地本身就跟韩宇关系十分密切,再加上老韩王离世之前给他的遗命。
所以,张开地本就偏向于韩宇,而且作为文人,张开地更清楚韩宇的做法,给韩国带来了多大的好处。
韩赵乃兄弟之国,如今赵国受狼族侵略,向韩国求援,若是韩国漠视赵国受异族祸乱,若是无人相助还好。
但是,只要有一人相助于赵,韩国必将颜面扫地!
堂堂一国,本着兄弟之名,却无动于衷,便是失义于天下,届时韩国必将被天下人耻笑。
如今,韩宇独自游说百家,不仅自身名声大噪,更是让韩国王室之名,流传于世!
公子韩宇,韩国王室之后!韩国,礼仪之邦!韩赵,兄弟之国!
“王上!如今四公子人远在赵国北境,离去之前,也曾向宗室族老辞行,而今身侧又有儒家小圣贤庄庄主相随,王上此举,怕是容易落人口舌,说我韩国堂堂礼仪之邦,却有违礼制!”
张开地一番话,顿时让韩王安明白,如今的韩宇,占据着大义,他根本动不了!
儒家大家相随,何来失礼之说?再加上身旁一众百家高手,赵国的军队,又如何能让韩宇回来“学习”王室礼仪?
然而,在这座全新的新郑城中,同样换了身白衣的韩王宫,与往常的恢宏大气相比,如今却显得有些阴冷与森然。
那王宫宫墙檐下的冰挂,都是小心翼翼地吊在檐上,不敢落下,生怕惊扰到了什么,从而遭受无妄之灾。
“嘭!”
上好的千年紫檀木雕刻而成的案桌上,一声沉闷的响声传了出来,顿时将下方几名本就战战兢兢的小太监,“啪”的一声就跪在了地上,脑袋“咚咚咚”地在地上磕着头。
“混账!废物!”
蕴含着巨大怒火的咆哮声在大殿之中回荡着!
“逆子!逆子!竟敢违逆寡人的旨意,该死!该死!”
韩王安那无处宣泄的怒火,此刻就想囤积在大坝中的洪水,此刻终于找到了泄洪口,一发不可收拾的释放了出来。
而在下方,作为韩王安的左膀右臂,肱股之臣的大将军姬无夜,相国张开地,正一左一右站立在下方,低眉垂首,目光直视朝履。
发泄了许久之后,韩王安也是终于勉强镇定了下来,随后双目在下方的姬无夜和张开地身上来后游弋。
“两位爱卿,你们二人都是寡人的肱股之臣,可有良策,为寡人分忧啊?”
韩王安的忧,自然是出自他口中的逆子,如今的韩国四公子,被外界誉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韩宇!
“公子韩宇,少有贤名,勤勉好学,尊师知礼,曾出使于秦国,行半道,路华山,于华山山麓,沐浴焚香,以祭祀先贤,人皇轩辕氏!”
“秦国大典之上,以礼侍群豪,昔日秦惠文王曾盛赞,少年英杰,有孔孟遗风!期间,赵国使者受秦王之难,公子韩宇仗义执言,不负韩赵兄弟之谊!”
“而今,北方狼族犯我中华,赵国大将李牧镇守雁门,但将少兵寡,故赵王求助韩魏,然,魏国政权混乱,难以出兵,韩王无义,亦不出兵相助。”
“时而,公子韩宇,年尚不过十五,只身游六国,说百家,以德服儒,以义动墨,以礼请农,是以儒墨农三家助赵,方救赵国百姓,中华同族于水火!”
“如此风采,不输魏之信陵,齐之孟尝,赵之平原!”
这是世人对于如今韩国四公子的评价,又因为四人皆是出自七国王室,于是也被人称之七国四大公子!
其中,又因为韩赵魏乃是兄弟之国,统称三晋,因此,韩宇和信陵君,平原君又被人称之,三晋之贤,即是指三晋之地的大贤之才,又是指三个晋地的贤能。
而这,也是韩王安如此愤怒的原因。
如今的韩国,被世人所知的,不是他这个韩国的王,而是他的儿子,公子韩宇!
无论是在七国之间的名声,还是在韩国民间的声望,如今的四公子韩宇,都是韩王安难以望其项背的。
这一点,正好触碰到了韩王安的逆鳞!
同样被触及到底线的,还有姬无夜。
尽管姬无夜心底也有着自己的野心,但是,就目前而言,韩王安的利益,和他的利益是一致的。
如果韩宇的威望,远远超过了韩王安,那就会动摇韩王安在韩国的正统地位,而他姬无夜,这位韩国的大将军,就无法做到大权在握,一手遮天。
“王上,臣有一策,可助王上永除后患!”
姬无夜的话,让韩王安眼睛一亮,急切地望着他,连忙催促道。
“大将军有何良策,可解寡人之忧,快快道来,若是有功,寡人必定重重有赏!”
姬无夜轻轻瞥了一眼身旁不远处看似神游天外,却时刻关注着他的张开地,冷笑了一声。
“回王上,四公子如今年尚不满十五,正是要学习王室礼仪的年纪,而非如同现在这般,不顾自己安危,游历六国。”
看着韩王安因为他的提醒,脸上露出明悟的表情之后,阴险毒辣的神情自姬无夜眼中闪过。
“更何况,四公子可是王室的掌权之人,王室事宜,可都还需要四公子主持,可出不得差错!”
之前那一句,是姬无夜给韩王安出谋划策,那这一局,就已经是赤裸裸地在提醒韩王安——王室的大权还在韩宇的手里,只有除掉韩宇,韩王安才是真正的韩王!
“哈哈哈哈!好!大将军不愧是寡人的良将,果然是足智多谋!”
韩王安并不吝啬自己的夸赞,只要不触及自己的利益,韩王安还是很大方的。
“待事成之后,寡人重重有赏!”
“来人!”
“王上,且慢!”
韩王安刚刚出声,就被之前闭目养神的张开地给打断了。
“张爱卿,可是觉得有何不妥?”
韩王安的脸上已经有些挂不住了,如果不是看在张开地三朝为相的份上,韩王安此刻已经让侍卫拖下去砍了!
“回王上,此事当三思而行!”
相比于韩王安和姬无夜二人,恨不得将韩宇凌迟不同,张开地本身就跟韩宇关系十分密切,再加上老韩王离世之前给他的遗命。
所以,张开地本就偏向于韩宇,而且作为文人,张开地更清楚韩宇的做法,给韩国带来了多大的好处。
韩赵乃兄弟之国,如今赵国受狼族侵略,向韩国求援,若是韩国漠视赵国受异族祸乱,若是无人相助还好。
但是,只要有一人相助于赵,韩国必将颜面扫地!
堂堂一国,本着兄弟之名,却无动于衷,便是失义于天下,届时韩国必将被天下人耻笑。
如今,韩宇独自游说百家,不仅自身名声大噪,更是让韩国王室之名,流传于世!
公子韩宇,韩国王室之后!韩国,礼仪之邦!韩赵,兄弟之国!
“王上!如今四公子人远在赵国北境,离去之前,也曾向宗室族老辞行,而今身侧又有儒家小圣贤庄庄主相随,王上此举,怕是容易落人口舌,说我韩国堂堂礼仪之邦,却有违礼制!”
张开地一番话,顿时让韩王安明白,如今的韩宇,占据着大义,他根本动不了!
儒家大家相随,何来失礼之说?再加上身旁一众百家高手,赵国的军队,又如何能让韩宇回来“学习”王室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