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正气
御驾马车之内,陈暮清跪在一旁,为正在看各地呈报上来新法推行进度的萧知宴奉上热茶。
他低声问:“陛下……如此就将大邺朝堂交给圣后,当真放心?圣后可是……曾对陛下动过杀念的!”
闻言,萧知宴的目光都未曾从公文上挪开,抿了一口茶道:“你的忠心朕知道,可朕在你的眼里当真就这么蠢吗?皇后的权力是朕的给的,给她是一道圣旨的事,收回是一句话的事!更何况……你以为朕真在朝中没有自己的钉子?”
萧知宴笑着抬眸瞧了陈暮清一眼:“把心放回肚子里,目前的皇后泛不出什么大浪。”
谢云初立身端正,可谢氏一族的人都立身端正吗?
萧知宴手中捏着的何止是谢瑾元的软肋……
如今萧知宴想要新政顺利迅速推行,富国强民,就必须提升谢云初这个主持新政之人在大邺朝堂的权威,所以萧知宴愿意巡游,给谢云初这么一个施展拳脚的机会。
可到底他是皇帝,她是皇后……
就连谢云初荣耀与否的大权都在他的手中,都是他一句话的事情。
等谢云初这一次立威妥当,新政逐渐推行顺利之后,萧知宴便要动手翦除谢云初的羽翼了。
·
皇帝不在汴京的个六月,谢云初临朝监国,国政大事皆在朝堂之上解决,绝不拖延,颇有些独断专行的意味。
然而,谁也不能不承认,谢云初对朝中大小事物的处置皆十分圆满。
盛平初年八月初九,谢云初再次对下放权,给了地方官员和朝中大臣更多做决断的权力。
盛平初年九月二十,谢云初暗中设立匦使院,由亲信万竹任匦院主管。
在御史台狱之下,设刑事由刑部侍郎王安乐主管,王安乐在刑部之时便是出了名的酷吏,在他手上能挨过不认罪的几乎没有。
刑事狱的设立,如同另一个皇城司,只不过一个皇城司只听皇帝的命令,刑事狱只听王安乐调遣。
期间与谢云初为难的官员,暗中辱骂谢云初妖女的宗亲和臣子,接连入狱。
入狱者几乎十不存一,一时间刑事狱让朝野震恐,朝臣莫敢正言。
弹劾王安乐和万竹的奏折铺天盖地,就连御史台也上了折子。
宋绍忠和李安然两人在谢云初下朝批折子之时,前来请见。
谢云初入宫后一直在她身边伺候的太监周兴来入殿,跪在谢云初一侧,双手捧着的黑漆方盘内放着擦手的热毛巾,低声同谢云初说:“圣后,御史大夫与御史中丞在外求见。”
自谢云初封后之时,萧知宴明言二圣临朝,朝臣便称呼谢云初为“圣后”。
谢云初并不在意称呼,如今萧知宴要她来做挡箭牌,让朝臣觉着她妖女魅惑皇帝,竟然哄的皇帝圣旨明书“二圣临朝”这样的荒诞之事,除却是萧知宴为了让新政顺利快速推行,给她足够震慑大邺臣民的权威之外……
更是萧知宴给将来云昭的位置铺路,用她做前例。
谢云初拿过周兴来捧着的帕子擦了擦手,端过热茶,强压着咳嗽之感:“今日,该是秀行师兄进宫的日子了吧?”
“回圣后,正是呢……”周兴来应声。
谢云初颔首垂眸抿了一口茶,手指摩挲着茶杯边缘,道:“你去将……御史大夫宋大人单独请进来。”
“是!”周兴来应声退出大殿。
很快,周身带着寒意的宋绍忠进门,将手中手炉交给小太监,同谢云初行礼:“臣宋绍忠叩见圣后。”
谢云初摆手示意守在殿中的太监出去。
“宋大人,咱们自己人就不闹这些虚礼了,我知道你是为了王安乐而来。”谢云初指了指堆积满奏折的桌案一旁的位置,“来坐。”
宋绍忠恭敬跪坐于谢云初身侧缓声开口:“圣后……”
“宋大人,你还是唤我云初吧!”谢云初拎起小火炉上的茶壶,为宋绍忠斟茶,将茶杯推至宋绍忠的面前。
宋绍忠犹豫了许久,最终缓声开口道:“云初,咱们相识也不是一日两日,对于你的品性我们再清楚不过。可为何……要设立匦使院还有刑事狱,刑事狱还要王安乐主管?曾经你还在御史台之中时就应当知道,王安乐……有吏能,却是个为了向上爬不择手段之人,手中有过不少屈打成招的冤案!如今审案更是手段残酷!捕风捉影屈打成招,动辄就是祸及满门!不仅仅是宗亲,如今朝中人人自危,以至于不敢直言上谏,甚至……甚至……”
“甚至有人称我为妖后?要等皇帝巡游回来之后,将我的罪行呈于皇帝面前,让皇帝处置?”谢云初眉目带笑。
见谢云初丝毫不在意的模样,宋绍忠点头。
“宋大人,你作为御史直言上谏是你的本分,朝廷需要你这样的大臣!”谢云初靠在隐几上,徐徐同宋绍忠道,“因着你是自己人,我不想瞒你,新政到底是不是利国利民之策,我想宋大人心中十分清楚!可改革推行新政的阻力太多,陛下此时巡游就是将这个烂摊子留给我,让我来做这个恶人,你可明白?”
宋绍忠一怔,随即看着谢云初意外的目光变得不可置信。
“所以在这个非常时期,启用王安乐这样心狠手辣之人,是必要的!”谢云初强压着咳嗽又道,“但宋大人你作为御史大夫,包括整个御史台……该参奏还是要参奏,这是你们的本分,不能因你我私交,坏了御史直言上谏的名声。”
“可……可若是御史台上谏,你却不做处置,骂名就要你来背了!”宋绍忠不解,为何谢云初还要让他参奏。
“骂名,从我决意开始推行新政起,我便不在意了!牛御史可为护朝堂清风赴死,郭子都可为祭法舍身,又有什么骂名是我不能担负的?只不过为了新政……我只能辜负牛御史对我的期望,我希望……宋大人能成为牛御史的后继之人,为我大邺朝堂留清风正气。”谢云初语重心长道。
他低声问:“陛下……如此就将大邺朝堂交给圣后,当真放心?圣后可是……曾对陛下动过杀念的!”
闻言,萧知宴的目光都未曾从公文上挪开,抿了一口茶道:“你的忠心朕知道,可朕在你的眼里当真就这么蠢吗?皇后的权力是朕的给的,给她是一道圣旨的事,收回是一句话的事!更何况……你以为朕真在朝中没有自己的钉子?”
萧知宴笑着抬眸瞧了陈暮清一眼:“把心放回肚子里,目前的皇后泛不出什么大浪。”
谢云初立身端正,可谢氏一族的人都立身端正吗?
萧知宴手中捏着的何止是谢瑾元的软肋……
如今萧知宴想要新政顺利迅速推行,富国强民,就必须提升谢云初这个主持新政之人在大邺朝堂的权威,所以萧知宴愿意巡游,给谢云初这么一个施展拳脚的机会。
可到底他是皇帝,她是皇后……
就连谢云初荣耀与否的大权都在他的手中,都是他一句话的事情。
等谢云初这一次立威妥当,新政逐渐推行顺利之后,萧知宴便要动手翦除谢云初的羽翼了。
·
皇帝不在汴京的个六月,谢云初临朝监国,国政大事皆在朝堂之上解决,绝不拖延,颇有些独断专行的意味。
然而,谁也不能不承认,谢云初对朝中大小事物的处置皆十分圆满。
盛平初年八月初九,谢云初再次对下放权,给了地方官员和朝中大臣更多做决断的权力。
盛平初年九月二十,谢云初暗中设立匦使院,由亲信万竹任匦院主管。
在御史台狱之下,设刑事由刑部侍郎王安乐主管,王安乐在刑部之时便是出了名的酷吏,在他手上能挨过不认罪的几乎没有。
刑事狱的设立,如同另一个皇城司,只不过一个皇城司只听皇帝的命令,刑事狱只听王安乐调遣。
期间与谢云初为难的官员,暗中辱骂谢云初妖女的宗亲和臣子,接连入狱。
入狱者几乎十不存一,一时间刑事狱让朝野震恐,朝臣莫敢正言。
弹劾王安乐和万竹的奏折铺天盖地,就连御史台也上了折子。
宋绍忠和李安然两人在谢云初下朝批折子之时,前来请见。
谢云初入宫后一直在她身边伺候的太监周兴来入殿,跪在谢云初一侧,双手捧着的黑漆方盘内放着擦手的热毛巾,低声同谢云初说:“圣后,御史大夫与御史中丞在外求见。”
自谢云初封后之时,萧知宴明言二圣临朝,朝臣便称呼谢云初为“圣后”。
谢云初并不在意称呼,如今萧知宴要她来做挡箭牌,让朝臣觉着她妖女魅惑皇帝,竟然哄的皇帝圣旨明书“二圣临朝”这样的荒诞之事,除却是萧知宴为了让新政顺利快速推行,给她足够震慑大邺臣民的权威之外……
更是萧知宴给将来云昭的位置铺路,用她做前例。
谢云初拿过周兴来捧着的帕子擦了擦手,端过热茶,强压着咳嗽之感:“今日,该是秀行师兄进宫的日子了吧?”
“回圣后,正是呢……”周兴来应声。
谢云初颔首垂眸抿了一口茶,手指摩挲着茶杯边缘,道:“你去将……御史大夫宋大人单独请进来。”
“是!”周兴来应声退出大殿。
很快,周身带着寒意的宋绍忠进门,将手中手炉交给小太监,同谢云初行礼:“臣宋绍忠叩见圣后。”
谢云初摆手示意守在殿中的太监出去。
“宋大人,咱们自己人就不闹这些虚礼了,我知道你是为了王安乐而来。”谢云初指了指堆积满奏折的桌案一旁的位置,“来坐。”
宋绍忠恭敬跪坐于谢云初身侧缓声开口:“圣后……”
“宋大人,你还是唤我云初吧!”谢云初拎起小火炉上的茶壶,为宋绍忠斟茶,将茶杯推至宋绍忠的面前。
宋绍忠犹豫了许久,最终缓声开口道:“云初,咱们相识也不是一日两日,对于你的品性我们再清楚不过。可为何……要设立匦使院还有刑事狱,刑事狱还要王安乐主管?曾经你还在御史台之中时就应当知道,王安乐……有吏能,却是个为了向上爬不择手段之人,手中有过不少屈打成招的冤案!如今审案更是手段残酷!捕风捉影屈打成招,动辄就是祸及满门!不仅仅是宗亲,如今朝中人人自危,以至于不敢直言上谏,甚至……甚至……”
“甚至有人称我为妖后?要等皇帝巡游回来之后,将我的罪行呈于皇帝面前,让皇帝处置?”谢云初眉目带笑。
见谢云初丝毫不在意的模样,宋绍忠点头。
“宋大人,你作为御史直言上谏是你的本分,朝廷需要你这样的大臣!”谢云初靠在隐几上,徐徐同宋绍忠道,“因着你是自己人,我不想瞒你,新政到底是不是利国利民之策,我想宋大人心中十分清楚!可改革推行新政的阻力太多,陛下此时巡游就是将这个烂摊子留给我,让我来做这个恶人,你可明白?”
宋绍忠一怔,随即看着谢云初意外的目光变得不可置信。
“所以在这个非常时期,启用王安乐这样心狠手辣之人,是必要的!”谢云初强压着咳嗽又道,“但宋大人你作为御史大夫,包括整个御史台……该参奏还是要参奏,这是你们的本分,不能因你我私交,坏了御史直言上谏的名声。”
“可……可若是御史台上谏,你却不做处置,骂名就要你来背了!”宋绍忠不解,为何谢云初还要让他参奏。
“骂名,从我决意开始推行新政起,我便不在意了!牛御史可为护朝堂清风赴死,郭子都可为祭法舍身,又有什么骂名是我不能担负的?只不过为了新政……我只能辜负牛御史对我的期望,我希望……宋大人能成为牛御史的后继之人,为我大邺朝堂留清风正气。”谢云初语重心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