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重生朱棣之子 > 重生朱棣之子
错误举报

第一百七十章:朱棣的愤怒

    次日。
    巳时两刻。
    秋日虽然耀眼,但树荫下却有着丝丝凉意。
    此时,在魏国公府后花园的池塘边上。
    第二代魏国公徐辉祖手持一杆黑色的鱼竿,正在聚精会神的钓着鱼。
    就在这时,徐膺绪独自一人走了过来,坐在了徐辉祖的旁边。
    “我没记错的话, 今日该你当值。”
    徐辉祖瞅了一眼身边的二弟,随口说道。
    “大哥,我昨日接到了兵部的通知,三天后就要动身前往西北增援宋将军。所以,我现在不是金吾前卫指挥使了。”
    徐膺绪面色凝重的回答道。
    他与徐增寿皆为勋卫带刀侍从出身。
    大明王朝的勋卫与散骑舍人是宫廷侍卫中的特殊成员,简称“勋卫”,均从勋贵、都督、指挥等中高级将领的子弟中选任,并铨注于锦衣卫衙门, 职在带刀随从帝王朝会。
    徐辉祖放下鱼竿,双手搭在膝盖上,扭头看着徐膺绪道:“看你心事重重的样子,是害怕上战场?”
    “这倒不是。”徐膺绪立即反驳道。
    “我记得洪武二十三年正月,增寿奉太祖皇帝之命跟从今上(燕王朱棣)出征胡寇乃儿不花,立下功劳。你是担心这次在战场上的表现,不如当年的增寿?”
    徐辉祖嘴角含笑,打趣的说道。
    “也不是。”
    徐膺绪低声道。
    徐辉祖先是“哈哈”一笑,随即玩味的问道:“那你还担心什么?怕做不好新差事?”
    “大哥,我的新差事太子殿下已经与陛下议定了,乃是本次援西大军的总军需官。”
    徐膺绪十分恭敬的答道。
    徐辉祖望着平静的水面,沉思片刻后,缓缓道:“这是好事,不仅容易立功,而且相对来说,比去前线作战更安全。陛下给你安排这个新差事,显然是有意保护你、历练你。”
    “大哥。”徐膺绪略作犹豫道:“我觉得陛下这次直接下诏兵部,未与五军都督府商议, 有欠公允。”
    徐辉祖闻言,沉默以对。
    “如今我大明的一众勋贵武将,推以大哥为首,且大哥又担着都督府都督之职,而此次增兵西北,调兵遣将,陛下竟然问都不问大哥,事后也没有任何的抚慰。”
    徐膺绪还以为徐辉祖没听懂他的意思,于是又作了一番解释。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大都督府权力太大,在废丞相制的同时,为防止军权过分集中,也废大都督府,改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别管理京师及各地卫所。
    同时,朱元璋为了防范统军将领的专权,又规定五军都督府对军队无调遣权,其调遣之权由皇帝直接掌管。
    兵部在军队中虽有任免、升调、训练之权, 但不统兵。
    因此, 每逢战事, 由皇帝临时委派专人担任总兵官, 统率卫所部队出征,战事结束,总兵归还将印,军队归还卫所。
    朱棣继位后,延续了洪武年间五军都督府的旧制。
    所以,眼下五军都督府的权力仍然很大,各都督不仅负责管理卫所的训练与生产,还有参与朝廷军事决策之权。
    但这次选拔援西大军的中高级将领,朱棣竟然事先没有召集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商议,而是直接通过兵部下了调兵遣将的诏令。
    “我问你,若陛下事先问了我,那你说我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徐辉祖忽然问道。
    “自然是——”
    徐膺绪说了一半,顿时语塞。
    徐辉祖缓缓说道:“我若答应了,消息传出去,大家都会以为命你担任总军需官,是我的主意,别人会怎么看?指责我以权谋私,还是任人唯亲?”
    “大哥是魏国公,谁敢胡言乱语?”
    徐膺绪弱弱的怼了一句。
    徐辉祖直接无视了徐膺绪这句话,而是直言道:“陛下若问了,只会让我为难。而不问,却是为了保全我的名誉,乃至我们徐家的名声啊!”
    “我懂了。”
    徐膺绪恭声道。
    徐辉祖又道:“洪武年间,那么多开国功臣,有十几家跟皇室结了亲。但你看看,到目前还能在这大明朝廷里说上几句话的,恐怕只有曹国公府、西平侯府、武定侯府,还有我们魏国公府这四家了。”
    “大哥放心,我这次能坐上援西大军总军需官的位子,全靠太子殿下力荐,今后我必定以太子殿下马首是瞻。”
    徐膺绪颔首沉声道。
    “这还不够!”
    徐辉祖提醒道:“二弟,你要记住,太子殿下可以把你我当做大舅、二舅,可你我万万不能端起舅父的架子。你、我,乃至我魏国公府的子子孙孙,皆为大明的臣子,不是什么皇亲国戚。”
    “大哥放心。”
    徐膺绪也是聪慧之人,当即接话道:“我等既然是臣子,那就应该恪守为臣者的本分,陛下如何调兵遣将,我们就如何奉命执行。”
    “不错,正是此理!”
    徐辉祖欣慰点头道。
    与此同时。
    文华殿。
    “陛下。”
    蒋瓛躬着身,看了一眼朱高煦。
    朱棣道:“太子是朕的至亲,不是外人,你直言便是。”
    “这几天散朝之后,赵王就直接打道回府,连府门都没出,却是在家中忙着收银圆、金钞。卑职记录了一份暗中给赵王送钱者的名单,共有十二人。”
    蒋瓛说着话,从怀中拿出一份名单,呈了上去。
    朱高煦接过名单,递给了朱棣。
    就在朱棣看名单的时候,朱高煦奇怪的道:“三弟可是堂堂亲王,怎么会缺钱?”
    朱棣合上名单,看向蒋瓛,沉声道:“可探知赵王收了多少钱?”
    蒋瓛恭声禀告道:“陛下,据卑职调查,赵王殿下如今收的钱,折合成银圆的话,大概已有一百五十多万两。”
    朱棣闻言之后,默不作声,脸色阴沉的可怕。
    朱高煦挥手示意蒋瓛退下。
    蒋瓛很识趣的退了下去。
    待蒋瓛离开文化殿之后,朱棣猛然站起,一脚踹在了御桌上。
    只听扑通一声巨响,桌子被朱棣一脚踹翻了。
    “父皇息怒,容儿臣调查清楚,三弟想必是有什么苦衷?”
    朱高煦当即躬身道。
    “你看看那份名单。”
    朱棣冷冷的说道。
    朱高煦捡起名单,扫了一眼,发现上面竟然都是出自应天府境内的卫所中级将领,其中有两个千户他还认识。
    朱棣怒不可恕道:“朕派兵增援西北,他却趁机捞钱,往大军之中塞人,这是打仗,不是做买卖!”
    他说到这里,走下丹陛,靠近朱高煦,低声道:“上次跟随郑和回航的货船,少了七船,朕已查清楚,是被老三贪墨了。”
    朱高煦闻言,沉默不语。
    此时,朱棣向殿外喊道:“李兴,去召汉王入宫,朕有事吩咐他。”
    谷坹
    “奴婢遵旨。”
    李兴作揖行礼道。
    待李兴离开后,朱棣对朱高煦吩咐道:“朕上次打发章皓去市舶司,记得他应该被分配到了泉州市舶司,归老三节制,你去敲打一下他。”
    “儿臣领命。”
    朱高煦躬身道:“父皇,儿臣先退下了。”
    “去罢。”
    朱棣挥手道。
    两刻钟后。
    文华殿。
    “儿臣高炽拜见父皇陛下。”
    朱高炽作势就要跪下行参拜大礼。
    朱棣赶紧上前扶起朱高炽,道:“你腿脚不便,些许虚礼就免了,快坐下说话。”
    “谢父皇。”
    待朱高煦坐下后,朱棣挥手让李兴退了下去。
    于是,武英殿内,就剩下了父子二人。
    “这是之前郑和回航,船队停泊在泉州休整时,高燧派人送来的信。这一份是郑和船队抵达太仓附近海域时,太仓卫指挥使平安派信使快马来报的信。”
    朱棣拿出两封信,交给了朱高炽,沉声道:“你看看这两封信,瞧瞧有何异常。”
    朱高炽看完两封信之后,发现此次跟随郑和回航的货船,从泉州出发到达刘家港之前,在路上少了七艘。
    当时,赵王朱高燧来信报告说郑和船队已抵达泉州,并提及回航货船有八十七艘,但太仓卫指挥使平安来信中提及的回航货船,只有八十艘。
    “平叔(平安)行事谨慎,不会弄错货船的数量,这里面必然另有隐情。”
    朱高炽恭声道。
    朱棣欣慰道:“朕没记错的话,当时高煦发现这个蹊跷之后说的话,跟你刚才说的一模一样。”
    “敢问父皇,郑和对此事是如何解释的?”
    朱高炽问道。
    朱棣沉声道:“郑和禀告说,回航的货船在泉州停泊的最后几天,不幸遭遇了一阵暴风雨,有七艘货船被巨大的风浪给掀翻了。”
    “此事朕已命平安暗中调查,得知那七艘货船确实遭遇了突发的风浪,虽然被掀翻,但货物却被你三弟派人打捞走了。”
    “父皇是怀疑三弟趁着风浪,派人搬走了货物?”
    朱高炽小声试探着道。
    “高燧有没有做此事,怕只有他自己知道。有些话,朕不方便说。”
    朱棣冷声道:“朕此次召你入宫,就是希望你去劝一劝高燧,亲王的俸禄足够他府上花销了,要懂得适可而止,否则一旦东窗事发,朕也饶他不得!”
    “儿臣领命!”
    朱高炽当即躬身道。
    天黑之后。
    宗王坊,赵王府。
    赵王书房之中。
    “大胆!你竟然不经本王允许,而把倭人带入王府,你是嫌命长么?”
    朱高燧望着王府总管余勇,气急败坏的训斥道:“若不是看你忠心不二,信不信老子砍了你?”
    “殿下容禀,此倭人自称有一桩大买卖要送给殿下。”
    余勇吓得颤抖着双腿,恭声说道。
    “放屁!大买卖?这是来做买卖的么?私下会见倭人,往大了说,可以是通敌卖国!”
    朱高燧从来都不是没脑子的人,他很清楚现在的处境。
    “那倭人信誓旦旦的承诺是做买卖,一出手就给了属下厚厚一叠百元金钞,属下想着殿下如今正缺钱,这才把那倭人领了进来。”
    余勇低声解释道。
    “你!你真是被钱财迷了心啊!”
    朱高燧见余勇满头冷汗,欲言又止,最终叹了口气道:“罢了,让那倭人进来。”
    “是。”
    余勇如临大赦,急忙躬身退了下去。
    不多时,他领着一位倭国浪人打扮的黑矮倭人走进了赵王书房。
    “小人织田次郎,见过赵王殿下。”
    织田次郎作揖行礼,同时用沙哑的嗓音,说出了一番并不流利的汉话。
    朱高燧不耐烦的挥手道:“免礼,坐下说话。”
    “赵王殿下喜欢办事爽快的人,小人冒昧前来,是想结交殿下。”
    织田次郎再次躬身道。
    朱高燧给身边的余勇使了一个眼色,后者低声道:“次郎阁下有什么事,请直言。”
    “好,那小人就说了。自从各国贡使纷纷来到大明,大明天子非常好客,赏赐的回礼极其丰厚,真是让人喜出望外。”
    织田次郎客套的说道。
    “漂亮话就不必说了,说重点。”
    朱高燧有些不耐烦的打断了织田次郎的话。
    织田次郎道:“可大明天子赏赐的东西,仅限于丝绸、茶叶、锦缎、瓷器。”
    朱高煦冷声道:“这足以让阁下赚的盆满钵满了吧?”
    “殿下。”
    织田次郎恭声道:“我们倭国更喜欢大明工匠制造的精密之物,比如精美的铜钱、银圆。殿下有所不知,大明的铜钱与银圆在倭国极受欢迎,可殿下的父皇、大明的天子却控制的非常严。”
    “你不要跟本王兜圈子,有话就直言。”
    朱高燧皱眉道。
    织田次郎故作犹豫,不敢开口。
    朱高燧笑眯眯的道:“你们是不是看上我大明的武器了?比如说,神机兵手持的燧发火铳?”
    “殿下果然快人快语!小人此来,想与殿下做的大买卖,就是火器。”
    织田次郎当即接话道。
    “混账!你当本王得了失心疯么?”
    朱高燧猛然站起,呵斥道:“老余,把此人给本王赶出府出去!”
    “殿下!请听小人一言,就一言!”
    织田次郎急忙鞠躬道。
    朱高燧板着脸道:“说!”
    “小人知道殿下的处境,自然不会明着来。”
    织田次郎低声道:“到时候,小人会伪装成倭寇,侵扰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