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窥视
人的眼神往往能透露很多东西。
梁安对此深有体会。他在上学时也常常作为班委替老师处理事务或者收发作业,或者说那段时间的他其实相当热衷于这种与人交流,掌控状况的感觉,以此逃避其他的一些东西。
他其实并不适合那份工作。毕竟作为一个在校服云集的学校里生活着的脸盲,无法分辨人的面孔就意味着,他需要更注意一些独一无二的特征,比如头发长短色泽、常穿的不同鞋袜、还有人的声音。
代价不小,很容易分心。
一个人老老实实呆在角落倒还好说,日常交流就需要花费更多心思观察。不过自从上任以后每次背下全班的座位表开始,他就只在混乱且紧急的时刻需要靠其他观察来确认目标。
但那段时间起码对他而言不是一无所获。并非人们老生常谈的所谓领导能力的培养,而是对人察言观色的本领。
对于他而言,这是很基本的技巧。
通常情况下,只要有人往他的方位看上一眼,他就能分辨出这个人究竟是没写作业还是期盼着发作业批改,并对此暗自评头论足。
在正常的孩子世界中,这或许属于相对病态、被发现会惹人不悦的习惯,但梁安还是需要替自己争辩一二。
——这并不是凭空得来的习惯,有很多异样的根源。
即使早已决定把那些已经不必追究的往事抛之脑后,也决定不再让自己瞎蹚浑水,自找麻烦,梁安有时也会自嘲,自己一直以来把江秋当做怪异的天才来对待和利用,其实自己也不逞多让。
只是没有那么明显,又被更特殊的人掩饰,甚至险些骗过了自己。
但有一件事的存在相当确凿。
无论作为骗子,还是作为怪伽,他都可以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范例。
而在一切正常的观测手段都被证实无效以后,梁安终于决定暂且摒弃自己为了脱离过去遵从的那些规则,转而从比较离经叛道的方式破局。
无辜者不一定眼神坦荡,犯罪者不一定眼神犹疑。
作为一个偶尔的乐观主义者,梁安不会强迫自己去想象最难缠的对手,也不会认定自己的目前做法“此路不通”,但始终需要一个被称作万不得已的契机。
“我接下来可能需要你多配合一些事,也不一定给你及时解释原因。”
正因如此,他先找上了本来就坦言帮忙的江秋,先打好预防针。
江秋不解,但仍旧点头。
“之后无论我说什么,都不要多问。”叮嘱的同时,其实比起纠结于也许会耗费的时间,梁安现在更担忧的是这里会不会实际藏着什么其他底牌。
比如监听设备——虽然电力在这里并不可能铺满全局,但哪怕有一点暴露的可能性,他都不会冒险。
“可以。”
交代完事前的布置,梁安再转过身,让自己的眼神游弋在这个不知道有多少刻意排布和多少意外因素的岛屿之上。他所能看见的与其说是契机,不如说是借口。
既然对方在岛上埋下了自己的引线,他也必须做好自己的完全准备,瞄准所有的可能因素。
这个岛屿之上,几乎所有人都有嫌疑在身,他们的异样也许代表着一种动机,也可能源于其他理由。被选中聚集在此的规律已经浮出水面,剩下需要掌握的就是确切的立场、深埋其下的真相。
目睹着聚集在一处的人逐渐因为各自目的而散去,甚至无暇抛来好奇的眼神,梁安终于开始最基本的推理和排除。
从犯罪者的立场上,要做什么?要怎么做?
除了这种抽象的遐想以外,当然还存在更真切、更踏实的行动。
“同一种错误可不能犯第二次……”
他伸出左手,看向自己空空如也的掌心,再慢慢将手腕翻转过来。
就像要把摆在阳光下不可见的物品,转而藏在指尖下的阴影当中。
-------------------------------------
黄昏的余晖下,树影摇曳不定,行动轨迹近乎杂乱无章。
而一个人影被掩映其中时也并不显著。
尤其是在身影完全静止的同时,背光角度下的人脸甚至能融入树干和建筑物的阴影中,化作同样的深色。
然而安静的站在,男人的肤色其实偏白,但也因此更易反射朝晖的殷红的余韵,几乎与环境融为一体——这或许也是他想要的结果。
藏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众所周知,一般是做一些鬼祟之事。
而温宜廷看上去实在没那种别样的雅兴。
他的眉毛皱成一团,脸部表情紧绷,借由与肤色的对比可以发觉他的脸孔其实有些泛白,也许因为神经太过于紧张而失血委顿。他看向指尖尚带着泥土的灰色小盒,死死盯住,就像要单用眼神将其拆解开来。
这显然是不负责任的猜测。
他自己静止不动,时间却一直在流淌。温宜廷一边观察,一边用指尖缓缓从光滑平面上摩挲,抚去部分泥土的残渣。
良久过后,愈发昏暗的视野之下,他再将牙关一咬,抑制住了脱口而出的骂声,神情难看至极。
或许是因为在长久而审慎的调查中发现了什么常人无法辨识的异样,又或者方才发现自己被欺骗、被蒙蔽的事实。
而在楼上,早先被女儿嘱咐先去休息的王楚月也望向了窗外。她环视四周布设,浑浊的双眼一时有些恍惚,遍布皱纹脸颊转向窗口处……
然后她骤然转头,就像被毒蛇咬了一口。
她似乎能从中看到别样的情景,以致如此淡泊,与往日几乎毫无不同的景象似乎也多了其他的意味。
与此同时,在建筑物的另一端,不太靠近丛林蚊虫的空地里。
李丰年的目光游离在外,心中思绪万千,甚至就要让自己蹲在不远处草丛边蹲着看草的小姑娘脱离了视野。
“她在干什么?”
温润平和的声音从他身后传来,令李丰年不由得一愣,一时甚至没有发觉这是谁在开口,问的究竟是“谁在干什么”。
转头一看,正是江秋。
梁安对此深有体会。他在上学时也常常作为班委替老师处理事务或者收发作业,或者说那段时间的他其实相当热衷于这种与人交流,掌控状况的感觉,以此逃避其他的一些东西。
他其实并不适合那份工作。毕竟作为一个在校服云集的学校里生活着的脸盲,无法分辨人的面孔就意味着,他需要更注意一些独一无二的特征,比如头发长短色泽、常穿的不同鞋袜、还有人的声音。
代价不小,很容易分心。
一个人老老实实呆在角落倒还好说,日常交流就需要花费更多心思观察。不过自从上任以后每次背下全班的座位表开始,他就只在混乱且紧急的时刻需要靠其他观察来确认目标。
但那段时间起码对他而言不是一无所获。并非人们老生常谈的所谓领导能力的培养,而是对人察言观色的本领。
对于他而言,这是很基本的技巧。
通常情况下,只要有人往他的方位看上一眼,他就能分辨出这个人究竟是没写作业还是期盼着发作业批改,并对此暗自评头论足。
在正常的孩子世界中,这或许属于相对病态、被发现会惹人不悦的习惯,但梁安还是需要替自己争辩一二。
——这并不是凭空得来的习惯,有很多异样的根源。
即使早已决定把那些已经不必追究的往事抛之脑后,也决定不再让自己瞎蹚浑水,自找麻烦,梁安有时也会自嘲,自己一直以来把江秋当做怪异的天才来对待和利用,其实自己也不逞多让。
只是没有那么明显,又被更特殊的人掩饰,甚至险些骗过了自己。
但有一件事的存在相当确凿。
无论作为骗子,还是作为怪伽,他都可以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范例。
而在一切正常的观测手段都被证实无效以后,梁安终于决定暂且摒弃自己为了脱离过去遵从的那些规则,转而从比较离经叛道的方式破局。
无辜者不一定眼神坦荡,犯罪者不一定眼神犹疑。
作为一个偶尔的乐观主义者,梁安不会强迫自己去想象最难缠的对手,也不会认定自己的目前做法“此路不通”,但始终需要一个被称作万不得已的契机。
“我接下来可能需要你多配合一些事,也不一定给你及时解释原因。”
正因如此,他先找上了本来就坦言帮忙的江秋,先打好预防针。
江秋不解,但仍旧点头。
“之后无论我说什么,都不要多问。”叮嘱的同时,其实比起纠结于也许会耗费的时间,梁安现在更担忧的是这里会不会实际藏着什么其他底牌。
比如监听设备——虽然电力在这里并不可能铺满全局,但哪怕有一点暴露的可能性,他都不会冒险。
“可以。”
交代完事前的布置,梁安再转过身,让自己的眼神游弋在这个不知道有多少刻意排布和多少意外因素的岛屿之上。他所能看见的与其说是契机,不如说是借口。
既然对方在岛上埋下了自己的引线,他也必须做好自己的完全准备,瞄准所有的可能因素。
这个岛屿之上,几乎所有人都有嫌疑在身,他们的异样也许代表着一种动机,也可能源于其他理由。被选中聚集在此的规律已经浮出水面,剩下需要掌握的就是确切的立场、深埋其下的真相。
目睹着聚集在一处的人逐渐因为各自目的而散去,甚至无暇抛来好奇的眼神,梁安终于开始最基本的推理和排除。
从犯罪者的立场上,要做什么?要怎么做?
除了这种抽象的遐想以外,当然还存在更真切、更踏实的行动。
“同一种错误可不能犯第二次……”
他伸出左手,看向自己空空如也的掌心,再慢慢将手腕翻转过来。
就像要把摆在阳光下不可见的物品,转而藏在指尖下的阴影当中。
-------------------------------------
黄昏的余晖下,树影摇曳不定,行动轨迹近乎杂乱无章。
而一个人影被掩映其中时也并不显著。
尤其是在身影完全静止的同时,背光角度下的人脸甚至能融入树干和建筑物的阴影中,化作同样的深色。
然而安静的站在,男人的肤色其实偏白,但也因此更易反射朝晖的殷红的余韵,几乎与环境融为一体——这或许也是他想要的结果。
藏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众所周知,一般是做一些鬼祟之事。
而温宜廷看上去实在没那种别样的雅兴。
他的眉毛皱成一团,脸部表情紧绷,借由与肤色的对比可以发觉他的脸孔其实有些泛白,也许因为神经太过于紧张而失血委顿。他看向指尖尚带着泥土的灰色小盒,死死盯住,就像要单用眼神将其拆解开来。
这显然是不负责任的猜测。
他自己静止不动,时间却一直在流淌。温宜廷一边观察,一边用指尖缓缓从光滑平面上摩挲,抚去部分泥土的残渣。
良久过后,愈发昏暗的视野之下,他再将牙关一咬,抑制住了脱口而出的骂声,神情难看至极。
或许是因为在长久而审慎的调查中发现了什么常人无法辨识的异样,又或者方才发现自己被欺骗、被蒙蔽的事实。
而在楼上,早先被女儿嘱咐先去休息的王楚月也望向了窗外。她环视四周布设,浑浊的双眼一时有些恍惚,遍布皱纹脸颊转向窗口处……
然后她骤然转头,就像被毒蛇咬了一口。
她似乎能从中看到别样的情景,以致如此淡泊,与往日几乎毫无不同的景象似乎也多了其他的意味。
与此同时,在建筑物的另一端,不太靠近丛林蚊虫的空地里。
李丰年的目光游离在外,心中思绪万千,甚至就要让自己蹲在不远处草丛边蹲着看草的小姑娘脱离了视野。
“她在干什么?”
温润平和的声音从他身后传来,令李丰年不由得一愣,一时甚至没有发觉这是谁在开口,问的究竟是“谁在干什么”。
转头一看,正是江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