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浅谈商业
“为什么你这么看好南方?”这是李世民一直都不懂的地方。
一直以来姜云志几次三番的提到南方,在这个北方才是龙头的时代这是很特立独行的。
“因为发展的测中心是迟早要往南方推的。”姜云志耸了耸肩。
这是个毋庸置疑的问题。
看看历史,长安是十三朝古都,但是以长安为都城的朝代也就只到唐朝了。
说起来这还是唐朝开的头,要不是面前这位老丈人的子孙被人打得迁都,怕是经济和政治中心的南移还要推迟很长时间。
当然了,这得不算夏商周这些朝代, 真要算起来的话人家洛阳才是天下真正的中心。
“于农来说,南方气候温润,水系众多,只要开发出来的话是很适合耕种的。”
“于商来说,南方水系众多,交通便利, 而且最重要的是物产丰富,只要发展起来就会带来极大地收益, 会让天下商人都趋之若鹜。”
“所以, 中心向南迁移是必定的事情,除非永远都没有人开发南方。”
“商?”在姜云志提到这个字的时候李世民下意识的皱起了眉头。
“你很重视商业?不然的话为什么要把它提出来?甚至你说这话给朕一种把商和农相提并论的感觉?”
重农抑商,这是绝大多数封建时代都在奉行并且坚决贯彻落实的政策。
姜云志的话给李世民一种一群白天鹅中混入了一只黑天鹅的感觉,格格不入。
当然了,姜云志也是这么认为的,只不过在他的视角里他才是白天鹅,而其他人都是黑天鹅。
“其实您不用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商,商和农一样都是很重要的。”姜云志想了想,他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说一下的。
“重农抑商是没错,但您得知道,历朝历代之所以重农抑商是因为粮食一直都不够吃,所以才会有重农抑商这种政策流传下来,并且被近乎所有的朝代奉为国策。”
“只是您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天下不再缺粮了呢?”
……
李世民没有说话, 或者可以说他不敢说话。
天下不再缺粮, 这可以说是他早就定下并且准备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但在姜云志的口中就这么轻飘飘的说了出来, 给李世民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
“咱们先摒弃之前前往北方的那批将士们不谈,就说等南方开发出来之后,像岭南、交趾等地稻谷可以一年三熟,这些开发出来的土地能给大唐带来多少的收益?”
“您可以说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人口也会增多,这的确没错,因为人们就是这样,总是会在生活得到保证的时候开始考虑后代的问题。”
“但是您想过没有,不管如何,当耕地面积增多的时候,朝廷的税收是一定会增多的。”
李世民陷入了沉思。
姜云志所说的观点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心灵,因为他以前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商业一直都是历朝历代的君主们所不喜的一个行业,不仅仅是因为儒家认为商人不事生产、投机取巧以及重利轻义的原因,也因为商人最终都会积聚大量的财富。
说白了就是商人在君主的眼中是极大的影响贫富均衡的存在。
历史上很多的王朝都对商人加以重税,其中汉武帝可能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了。
别的不说,就一个算缗告缗就差点儿整死大半的商人。
算缗告缗说白了就是财产税,而且征收的比例很大,如果商人不缴纳的话别人就可以告发, 一旦告发这位商人的财产将会全部被没收。
一部分充入国库, 一部分奖励给告发的那个人。
连这种政策都出台过,有此可见在封建时代的商人是多么不受待见了。
所以,一直以来李世民都是按照他心中那份理所当然去看待商业的,从来就没有自己一个人仔细的去想过。
现在,姜云志的话给他带来了极大地冲击力。
“如果您暂时想不通也无妨,咱们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去解析,那就是商业的作用。”
看着李世民陷入了沉思,姜云志想了想换了个角度。
“您想想看,如果没有商业,桑麻丝绸等货物该怎么流通?笔墨纸砚、灯油甚至是农具这些东西又从哪里来?难道让工匠打造完了之后自己上街摆摊售卖?”
“近乎所有人都认为商人是不事生产投机取巧的一类人,但殊不知他们要去农户、工匠甚至其他商户家里签订交易,要把货物从南运到北或者从北运到南,这都是一种劳作。”
“这和百姓们种地会遇到天灾一样,他们在路上遇到的突发事件以及货物在运输途中的损耗也都是一种损失。”
“所以,他们和农户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区别在于形势不同罢了。”
“而人们正是因为这种不同的形势才认为商人不事生产,但其实他们也是要本钱的,不是什么都会从天上掉下来。”
其实姜云志一直挺奇怪封建时代对商人的歧视是怎么来的,你要说商人重利轻义,与这个时代名义上的主基调不符这个可以理解,但不事生产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
在姜云志看来,这或许可能是世家贵族想要垄断的一种举措吧,毕竟世家贵族虽然在名义上一直歧视商业,但在私底下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参与到商业中去。
“所以,你很看好商?”李世民终于是抬起了头,看向了姜云志。
“没错。”反正没有什么外人,姜云志也没有遮遮掩掩的。
“商业能够造就很大利润,比如说我与长孙舅舅柴姑父他们弄的茶叶。”
“草原人因为主食是肉食,所以大多都有那啥不通畅的毛病,以至于他们会常备巴豆粉这种东西,而茶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情况。”
“再说咱们中原的丝绸在西域甚至是更西面的大食都很畅销,商人在这一来一往的过程中就能够得到极大地利润,朝廷也能够从商人身上征收到不菲的商税。”
“当然了,我不是在告诉您要重商抑农,农永远是根基,是不能够放下的存在。”
“我的意思只是您没必要对商业抱以歧视,正常对待就好了,反正他们又不是不交税。”
一直以来姜云志几次三番的提到南方,在这个北方才是龙头的时代这是很特立独行的。
“因为发展的测中心是迟早要往南方推的。”姜云志耸了耸肩。
这是个毋庸置疑的问题。
看看历史,长安是十三朝古都,但是以长安为都城的朝代也就只到唐朝了。
说起来这还是唐朝开的头,要不是面前这位老丈人的子孙被人打得迁都,怕是经济和政治中心的南移还要推迟很长时间。
当然了,这得不算夏商周这些朝代, 真要算起来的话人家洛阳才是天下真正的中心。
“于农来说,南方气候温润,水系众多,只要开发出来的话是很适合耕种的。”
“于商来说,南方水系众多,交通便利, 而且最重要的是物产丰富,只要发展起来就会带来极大地收益, 会让天下商人都趋之若鹜。”
“所以, 中心向南迁移是必定的事情,除非永远都没有人开发南方。”
“商?”在姜云志提到这个字的时候李世民下意识的皱起了眉头。
“你很重视商业?不然的话为什么要把它提出来?甚至你说这话给朕一种把商和农相提并论的感觉?”
重农抑商,这是绝大多数封建时代都在奉行并且坚决贯彻落实的政策。
姜云志的话给李世民一种一群白天鹅中混入了一只黑天鹅的感觉,格格不入。
当然了,姜云志也是这么认为的,只不过在他的视角里他才是白天鹅,而其他人都是黑天鹅。
“其实您不用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商,商和农一样都是很重要的。”姜云志想了想,他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说一下的。
“重农抑商是没错,但您得知道,历朝历代之所以重农抑商是因为粮食一直都不够吃,所以才会有重农抑商这种政策流传下来,并且被近乎所有的朝代奉为国策。”
“只是您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天下不再缺粮了呢?”
……
李世民没有说话, 或者可以说他不敢说话。
天下不再缺粮, 这可以说是他早就定下并且准备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但在姜云志的口中就这么轻飘飘的说了出来, 给李世民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
“咱们先摒弃之前前往北方的那批将士们不谈,就说等南方开发出来之后,像岭南、交趾等地稻谷可以一年三熟,这些开发出来的土地能给大唐带来多少的收益?”
“您可以说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人口也会增多,这的确没错,因为人们就是这样,总是会在生活得到保证的时候开始考虑后代的问题。”
“但是您想过没有,不管如何,当耕地面积增多的时候,朝廷的税收是一定会增多的。”
李世民陷入了沉思。
姜云志所说的观点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心灵,因为他以前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商业一直都是历朝历代的君主们所不喜的一个行业,不仅仅是因为儒家认为商人不事生产、投机取巧以及重利轻义的原因,也因为商人最终都会积聚大量的财富。
说白了就是商人在君主的眼中是极大的影响贫富均衡的存在。
历史上很多的王朝都对商人加以重税,其中汉武帝可能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了。
别的不说,就一个算缗告缗就差点儿整死大半的商人。
算缗告缗说白了就是财产税,而且征收的比例很大,如果商人不缴纳的话别人就可以告发, 一旦告发这位商人的财产将会全部被没收。
一部分充入国库, 一部分奖励给告发的那个人。
连这种政策都出台过,有此可见在封建时代的商人是多么不受待见了。
所以,一直以来李世民都是按照他心中那份理所当然去看待商业的,从来就没有自己一个人仔细的去想过。
现在,姜云志的话给他带来了极大地冲击力。
“如果您暂时想不通也无妨,咱们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去解析,那就是商业的作用。”
看着李世民陷入了沉思,姜云志想了想换了个角度。
“您想想看,如果没有商业,桑麻丝绸等货物该怎么流通?笔墨纸砚、灯油甚至是农具这些东西又从哪里来?难道让工匠打造完了之后自己上街摆摊售卖?”
“近乎所有人都认为商人是不事生产投机取巧的一类人,但殊不知他们要去农户、工匠甚至其他商户家里签订交易,要把货物从南运到北或者从北运到南,这都是一种劳作。”
“这和百姓们种地会遇到天灾一样,他们在路上遇到的突发事件以及货物在运输途中的损耗也都是一种损失。”
“所以,他们和农户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区别在于形势不同罢了。”
“而人们正是因为这种不同的形势才认为商人不事生产,但其实他们也是要本钱的,不是什么都会从天上掉下来。”
其实姜云志一直挺奇怪封建时代对商人的歧视是怎么来的,你要说商人重利轻义,与这个时代名义上的主基调不符这个可以理解,但不事生产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
在姜云志看来,这或许可能是世家贵族想要垄断的一种举措吧,毕竟世家贵族虽然在名义上一直歧视商业,但在私底下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参与到商业中去。
“所以,你很看好商?”李世民终于是抬起了头,看向了姜云志。
“没错。”反正没有什么外人,姜云志也没有遮遮掩掩的。
“商业能够造就很大利润,比如说我与长孙舅舅柴姑父他们弄的茶叶。”
“草原人因为主食是肉食,所以大多都有那啥不通畅的毛病,以至于他们会常备巴豆粉这种东西,而茶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情况。”
“再说咱们中原的丝绸在西域甚至是更西面的大食都很畅销,商人在这一来一往的过程中就能够得到极大地利润,朝廷也能够从商人身上征收到不菲的商税。”
“当然了,我不是在告诉您要重商抑农,农永远是根基,是不能够放下的存在。”
“我的意思只是您没必要对商业抱以歧视,正常对待就好了,反正他们又不是不交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