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煌明 > 煌明
错误举报

第六十九章 盐场

    看着众人远去的背影,吴大有面有难色。
    他担忧地道:“大人,那李家又是官又是盐商的,还跟卫城的罗大人有勾结,势力庞大,我们不该与他们为敌的。”
    徐煌瞪了他一眼,道:“一群杂鱼而已,本官何惧之有?惹毛了老子,全部送走!”
    还有两年大明就完犊子了,连皇族王公们都自身难保,自己手里有兵,还怕这些地方杂鱼?
    徐煌不是没给他们机会,先是罗体仁,哪知他不识好歹。
    这个李知州,徐煌也曾给机会暗示过,可他光在这打嘴炮,一点机会不给!
    最重要的是,李知州和罗体仁有关联,想来他们在通州已合作多年,不会轻易让一个刚上位的自己分蛋糕。
    既然吃不了这块蛋糕,那便砸蛋糕掀桌子,来硬的!
    吴大有只是叹息,目光投向那边一群不知所措的灶户们。
    州城的官都走了,这些灶户靠盐场生存,他们无处可去,只能守着盐场。
    灶户中,一个年轻煎丁看徐煌他们看来,有些慌乱道:“叔,我们怎么办?”
    团头叹道:“连官府的老爷们都斗不过他们,还能怎么办?
    他们的眼中闪着恐惧,有些不知所措。
    徐煌策马上前两步,喝道:“谁是这里的管事?”
    人群中出来一个粗布麻衣的中年男子,小心翼翼地抱拳道:“小的是新灶团的团头,贱名马柱,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百户佘六三窜出来,喝道:“现在知道认怂了?刚才吆三喝五的那股子牛逼劲呢?”
    之前佘六三带人来清查军田,以团头马柱为首的灶户们最为闹腾,还大打出手,打伤了几个军户。
    马柱脸色有些苍白,低头呆呆不语,半晌,他才喃喃说了一声:“之前是小的有眼不识泰山......”
    “好了!”
    徐煌摆摆手,道:“这事先放着,带本官进盐场!”
    盐场就是一座银山,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拿下!
    团头马柱不敢怠慢,成了一名光荣的带路党。
    不多时,众人来到盐场,一眼看去,海滨广斥,盐田相望。
    这座盐场处在通州湾附近,坑坑洼洼,到处都是煮盐的痕迹,里面至少三四百人在煮盐。
    盐场内,一眼望去,上百口直径一米五左右的大锅有序排放着,下面烧着木柴,冒着腾腾的蒸汽,不断传出沸水翻滚的咕噜声,锅旁还有专人搅拌。
    徐煌道:“马团头,盐场有多少人?”
    马柱哈腰点头,紧张地道:“回大人的话,我们兴隆盐场有八个盐团,共计灶户一千零二十人。”
    “你不要紧张,放开些,只要你听话,本官不会责罚你。”徐煌安慰道。
    “是......是是!”马柱稍稍松了口气。
    徐煌重申道:“但有一点你们要清楚,兴隆盐场所占之地,是通州千户所的军田,本官是一定要收回的。”
    话音刚落,灶户们差点要急眼了。
    “不过!”
    徐煌拉着谱,说道:“既然盐场已成,又有上千灶户靠此吃饭,本官向来仁慈,这盐场就不用拆了,以后就留着吧。”
    灶户们欢喜一阵欢喜,先不说这家伙是真仁慈还是假仁慈,起码盐场保住了!
    徐煌又道:“但你们要知道,兴隆盐场以后归通州千户所掌管,你们以后务必听本官的!”
    “是是是,一定一定!”马团头满口答应。
    他们不过是想混口饭吃而已,管他东家是谁呢!
    这姓徐的家伙,连知州大人都奈何不了他,他们这些小人物能怎么办?
    灶户们最关心的是盐价,其他都是次要的。
    不过慑于徐煌的威势,没人敢问盐价问题,只是乖巧地跟在后面。
    “一锅能煮多少盐?”徐煌指着那片煮盐锅,询问道。
    马团头立马回道:“一口铁锅需煮三个时辰,煮出成盐七到十斤。”
    “一锅海水能煮这么多?”徐煌皱眉,仿佛智商受到了侮辱。
    再怎么说他也是未来人,知道海水的含盐量,科学的严谨让他接受不了这种超自然现象。
    马团头咳嗽一声,尴尬说道:“大人误会了,煮盐并非将海水倒入锅中开煮,先是要制卤,然后将卤水放在锅内用火熬煮成盐。”
    他指着另一片大水池,道:“那里是铺灰淋卤的地方。”
    徐煌看去,旁边还有一排大水池子,上面不知铺着何物,正有一群男男女提着桶在上面浇水。
    他点点头,皱眉道:“这么说,这盐场的产盐也不多嘛。”
    马团头怕他无知一怒之下拆了盐场,连忙解释道:“大人,除了铁锅煮盐,还有竹锅煮盐,那玩意煮的多,每锅可煮盐一千斤。”
    说着,慌忙带着徐煌到另一片场地,指着一片方形平底、外涂石灰或黄泥的竹锅,道:“就是这里。”
    徐煌看去,这些所谓的竹锅乃竹篾编成,长三米三,宽一米六,深一米,若是用卤水煮,差不多能煮千斤。
    “马团头,你直接告诉本官,这兴隆盐场一年能产多少盐?”
    徐煌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产量,以便计算利润。
    这个问题关系到灶户们的利益,马团头不敢隐瞒,直言道:“一年产盐两万引,最多三万引,每引拆合三百斤。”
    “两三万引......”徐煌盘算着。
    他只知道,扬州府一年产盐七十万引,下面主要由通州和泰州两地产出,而通州就有十二处盐场。
    这么算来,平均一个盐场产盐三万引,也差不多。
    徐煌笑着道:“马团头,那盐商李富开的什么价购盐的?”
    按照万历年间朝廷推行的刚盐法,商人可以和盐户直接交易,盐业生产不再受官府的监督控制。
    只要按时缴纳了盐课,其地时间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既可以发展副业,也可以多产盐。
    盐课司,顾名思义,就是专门收取盐税的税收部门,征收对象就是盐课司所在地之盐场,再把收来的税款解兑至两淮盐运使司。
    那些盐课司的官员常驻盐场,只是为了收税,督促灶户们多产盐,以便他们多捞好处。
    说道盐价,马团头来劲了,双目炯炯地道:“按往年正常的收购价格,一引盐在二两到二两五钱白银,全靠盐商老爷们的心情。”
    “既然这样。”
    徐煌笑着道:“那本官以后按照三两一引的价格,收购你们的盐,如何?”
    “三两一引?”
    马团头兴奋了,周围跟着的几个团头也瞬间集体高潮了!
    其实,大多盐商采取不等价交换的手法,残酷剥削煎丁灶户攫取商业利润,盐商李富便是其中之一,往年他收购盐场的盐,价格往往在二两一引。
    没想到这位新东家,出手竟如此阔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