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节戏团助哀 孝道昭昭
小河村有一个不成文地规矩,从古代传至今日,渐而渐之,形成了当地一种风俗习惯,人们慢慢地认为,这是一种正确隆重的哀悼礼仪,以此来表达对,过世之人的孝敬,一种悲痛离别之情。既然默认,那就是达到一种传播扩大地效应,人人皆争相效仿。
秦忠声辞世之后,邻居好友闻炮响哭泣之声,纷纷前来,开始在院子里,搭建木棚,雨布或包袱盖住垂下,作为临时帐篷,初建形成之后,便作为惦念死人地福寿安详之大厅,中央堆砌砖块,立在地面,当作支撑之梁柱,门板安放其上,秦忠声的尸骨安详的躺在板上,用寿衣遮盖全身,头下则安放寿枕。
女性至亲后辈,则在南面一侧排成一队,或站立,或座凳子,身上披挂,白布孝衣。
男人至亲后辈在北侧,有一片空旷之地,供使男子哭诉跪拜之礼,人人手持白纸棒条,头戴白布帽,皆蹲在地面,面朝东方。
灵柩正前方,有供台焚香烛火,台下放有火盆,做烧纸祭祀之用,安排停放三天,才可迁往村西坟场,落土为安。
期间,有亲朋好友手持烧纸,有些送花圈。断断续续地前来悼念,缅怀亲人死亡,表达沉痛思念之苦。当然有精通哀仪之礼地长辈,秦涛主持吊丧事宜。
上午观之,孙昌豪三人前来,秦涛便声音高亢,用力拉长:“孙昌豪,孙昌吉,孙昌盛前来悼念。”
话毕,接过烧纸,单手持烧纸,靠近祭台烛火,须臾间纸张燃烧起来,一刻不停地放入焚火盆,秦涛便郑重其事,威严肃穆的讲道:“开始行礼。”
兄弟三人前屈膝盖,跪在事先铺好的草席,向辞世之人,行跪拜之礼,连续磕三个头,期间:“呜呜……。”以此来表达,对亲人永远离别,思念之情。
“礼毕。”当磕头完毕后,起身离开场地。
“回礼。”秦涛见三人转身离开,接应而来,急忙呼之欲出,连忙表示,感谢回敬之恩情。
男人至亲孝子们,则双手握拳,伸出手臂平放地面,跪下磕头,跪拜而不能起身,并发出哭腔,其中哀语没有规范,各自临场发挥,随着哀伤,前言后语混为一团,有人便哭叫:“爹啊,亲朋好友,都来看你来啦!爹啊,再也看不到你啦……。”
“礼毕。”当听到这句话,便连忙起身,蹲在地面,算作回礼答谢之情。
前边刚平息,下一波便又来。
听闻嘣嘣炮声,秦丽颖五人相伴而前来。
观之。秦涛张口就来:
“秦丽颖,秦淑玲,秦美艳等五人前来吊唁。”声音浑厚,高亢音长,以此提示女性至亲,准备俯身哭泣。
接过烧纸,伸手递进烛火,点燃放入火盆:“行礼。”
女性朋友,遂不用行跪拜之礼,走进女性至亲后辈的身后,俯身双手趴在腰上,哀伤哭泣,连连喊道:“叔啊,你怎么就走了呢?没有享过一天福气。以后再也见不到你啦,呜呜……”
连同女性至亲后辈,一片哀痛哭恸之语:“爹啊,再也见不到你啦,以后想你,如何是好啊……”
期间,根据风俗习性,特请来戏班一帮人马,临时搭棚建台,安放音响,乐器设备,戏子仓促化妆,穿戴古装……
一切准备就续,开始,唢呐哀声一声扬,敲锣打鼓皆上场,二胡快板响天地,一名戏子便登场,哀乐一响,戏曲开幕,传至深远……
对于喜爱听戏之父老乡亲,纷纷前来围观,人数可达二百来人,以高天为棚账,以一米之高为舞曲戏台,连续大敲大唱三日,女戏子涂脂抹粉,身穿锦绣花衣,妆色唯美,腔调尖锐,纤细魅腰,手眼雅韵传神,演技一流。犹如清朝千金小姐,戏语情节大多,悲大苦深,泣涕涟涟,相公战死疆场,从此不归,留遗妇一人孤苦伶仃……
男戏子妆容,不亚于女子,英姿飒爽,身壮骨威,干脆利练,有武士之勇,报效国家之志,驰骋沙场,将匈奴斩于刀下。犹如清朝古人重活在世,解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剧情跌宕起伏,不时甚者,拍手称快,连连称赞:“好戏,好戏。”
哀乐一响起,受戏班唱戏的熏陶渲染,哀者更哀,哭声更伤情。
一边一片哭声,
一边假戏真唱。
此处真情流露,
那边连连叫好。
这边磕头行礼,
戏子长袖善舞。
这边孝女晕厥,
那边助哀敲鼓。
真是相得益彰,
真是相形见绌。
一边生龙活虎,
这边孝道昭昭。
其实在外人看来,这些行为作法,这些花费铺张,被人们议论纷纷,津津乐道,反倒成为人们的相互比较,相互超越的优缺点。如此行径,如此作派,誉为孝敬辞世之人地不舍美名,树立品德良好之家风。
可谓是,在哭声中揭露世间真情,在笑声中寓悲世之意。
第三日下午,一些亲朋好友,纷纷开始在棺材内,投入大枣,钱币,大多一元、五角、一角钢镚,或一些稀少随身生前喜爱的物品,比如烟斗,烟袋……
前来帮忙的人员众多,被主管临时分为三个组,主管秦涛讲到:“大家集合一下,快点集合,你们十个人一组,手持钢钉铁锤,待在一旁,当遗体入殓完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盯牢棺椁,使其密不透气,打牢固定。然后你们十个人,分为第二个组当,当我说道,起灵,立马闯入灵堂,抬起遗体,放入棺材内部。你们二十来人,分为第三个组,死命阻拦前来疯狂拦截的戴孝之人,搀扶戴孝儿子,一会准备完毕,便向村西方向前进,做好下葬地准备。各负其责,各自分工,一样要干脆利索,完成任务。”
“起灵”当主管秦涛,大喝一声,人员便迅速到位,各忙各自的任务。
便冲入灵柩每人抓住一角,抬起遗体,便往棺木之处靠近,这时候,子孙后代至亲们大哭大闹,疯狂阻拦抬走秦忠声的遗体,哪怕在停放一分钟?也是一种念想。这一分别,便是阴阳之隔,这一次远离,便永无相见之日。哀伤之情油然而生,哇哇哭恸:“求求你们,等会,再看一眼……”
这可不能停下,防止一拥而上,致使遗体倾覆掉落。可谓乱哄哄,拉拉扯扯,又哭闹又嚷叫,可谓是鼎沸一时。
按事前分配的任务,打牢棺材顶盖,进行封闭,其中俩人一组,左右搀扶戴孝之子,等待出发。
放炮车在前面带路,负责放炮与沿街抛洒白色纸钱,灵柩车在后,一帮戴孝男性,紧随其后步行,向村西坟场迈进……
行至大街,每遇到十字路口,便停下脚步,炮声嘣嘣响彻云霄,一帮戴孝男性,至亲后辈,手持高挑白棒,皆行跪拜之礼:“呜呜,父亲啊,再也看不到你了……”
伤心流泪,送别长辈一路走好
女子戴孝之人,便坐在棺椁灵柩车上,趴在棺材上面哭泣连连:“呜呜……”
哀声一片
“礼毕”
主管秦涛大喝一声,炮声便暂时停息,孝子贤孙便起身前进,每逢一条十字路口,便如此……
傍晚二十二点,在白天送殡的路上,为逝去之人,烧小马,纸电视,纸家居,衣物等一些生活用具
“奶奶,为什么烧这些东西啊?”秦记疑惑不解,好奇惊讶,不懂就问。
“烧这些,是为你爷爷送去马车,以供驱使,送去电视,床,柜子,钱财,衣物,到了阴间可以有电视欣赏,有钱花费,有床可以歇息,有衣服可以穿,家居可以使用。
初去阴间,人生地不熟的,总得有些家当不是?再烧些橘子,面饼,怕饿着你爷爷,有饭可吃,一个人在那边,没有人照顾,所以便多烧一些,这边一切安好,不用挂念……”
奶奶一边用棒条,撩起冥间纸具,防止熄灭,以便燃尽,一边回复秦记所问,又好像再告诉爷爷:“那边吃喝用度,不用发愁,你安心的去吧,都给你送过去。”
“嗯!”秦记小声答应,不懂装懂的点头。
“孙子,来张口,吃些面饼吧,给你爷爷烧过地食物,吃下以后,就会八字变硬,以后什么都不用怕。”奶奶用棒条,将烧过的面饼剥拉出来,蹲下身子,伸手捡起,便往秦记的嘴里塞。
“我不吃,好脏啊,都烧糊了。”秦记大声反驳,严词拒绝的回复。
“听奶奶的话,快吃吧,不然就……”奶奶本是善心之举,慈爱之心,但动作绝不客气,没把话说完,已经塞进嘴里。
“这是生的,还有湿气面粉,而且烧糊的味道,吐……”秦记刚咀嚼两下,发现面团粘住牙齿,表面烧糊,连忙吐出口外。
奶奶蹲下身子,手指前方:
“孙子,你细细感悟,听说七岁以下的孩子,在烧完小马之后,会看见爷爷驾着马车,向前方驶去,你看见没有啊?”
“没有,嗯,看不见爷爷。”
秦记并不感到害怕,因为是自己的亲人,立即屏住呼吸,微闭眼眸,瞄准前方,进行细致地窥探。
“怎么没有,那你闭上眼睛,能不能听见,马车铃铛,来回晃荡的声响。”奶奶一脸严肃,不大相信,反复指导,好像真有此事一般。
秦记紧闭双眼,两耳伸展,转过头去,使劲倾听,仍无答案的讲道:
“真的,奶奶没有,什么也没有听见。”
并内心疑虑,奶奶好迷信,哪有这么神奇,故弄玄虚。
奶奶讲述的两次封建思想,上一次吃冰雹,这一次吃面饼,成为秦记永久的记忆。
谁知?将来的人生旅程,丧葬送殡之白事,成为了秦记的必修之课,有一年之久的工作奇缘,不分白昼黑夜,使人惊魂不定,无奇不有……
秦忠声辞世之后,邻居好友闻炮响哭泣之声,纷纷前来,开始在院子里,搭建木棚,雨布或包袱盖住垂下,作为临时帐篷,初建形成之后,便作为惦念死人地福寿安详之大厅,中央堆砌砖块,立在地面,当作支撑之梁柱,门板安放其上,秦忠声的尸骨安详的躺在板上,用寿衣遮盖全身,头下则安放寿枕。
女性至亲后辈,则在南面一侧排成一队,或站立,或座凳子,身上披挂,白布孝衣。
男人至亲后辈在北侧,有一片空旷之地,供使男子哭诉跪拜之礼,人人手持白纸棒条,头戴白布帽,皆蹲在地面,面朝东方。
灵柩正前方,有供台焚香烛火,台下放有火盆,做烧纸祭祀之用,安排停放三天,才可迁往村西坟场,落土为安。
期间,有亲朋好友手持烧纸,有些送花圈。断断续续地前来悼念,缅怀亲人死亡,表达沉痛思念之苦。当然有精通哀仪之礼地长辈,秦涛主持吊丧事宜。
上午观之,孙昌豪三人前来,秦涛便声音高亢,用力拉长:“孙昌豪,孙昌吉,孙昌盛前来悼念。”
话毕,接过烧纸,单手持烧纸,靠近祭台烛火,须臾间纸张燃烧起来,一刻不停地放入焚火盆,秦涛便郑重其事,威严肃穆的讲道:“开始行礼。”
兄弟三人前屈膝盖,跪在事先铺好的草席,向辞世之人,行跪拜之礼,连续磕三个头,期间:“呜呜……。”以此来表达,对亲人永远离别,思念之情。
“礼毕。”当磕头完毕后,起身离开场地。
“回礼。”秦涛见三人转身离开,接应而来,急忙呼之欲出,连忙表示,感谢回敬之恩情。
男人至亲孝子们,则双手握拳,伸出手臂平放地面,跪下磕头,跪拜而不能起身,并发出哭腔,其中哀语没有规范,各自临场发挥,随着哀伤,前言后语混为一团,有人便哭叫:“爹啊,亲朋好友,都来看你来啦!爹啊,再也看不到你啦……。”
“礼毕。”当听到这句话,便连忙起身,蹲在地面,算作回礼答谢之情。
前边刚平息,下一波便又来。
听闻嘣嘣炮声,秦丽颖五人相伴而前来。
观之。秦涛张口就来:
“秦丽颖,秦淑玲,秦美艳等五人前来吊唁。”声音浑厚,高亢音长,以此提示女性至亲,准备俯身哭泣。
接过烧纸,伸手递进烛火,点燃放入火盆:“行礼。”
女性朋友,遂不用行跪拜之礼,走进女性至亲后辈的身后,俯身双手趴在腰上,哀伤哭泣,连连喊道:“叔啊,你怎么就走了呢?没有享过一天福气。以后再也见不到你啦,呜呜……”
连同女性至亲后辈,一片哀痛哭恸之语:“爹啊,再也见不到你啦,以后想你,如何是好啊……”
期间,根据风俗习性,特请来戏班一帮人马,临时搭棚建台,安放音响,乐器设备,戏子仓促化妆,穿戴古装……
一切准备就续,开始,唢呐哀声一声扬,敲锣打鼓皆上场,二胡快板响天地,一名戏子便登场,哀乐一响,戏曲开幕,传至深远……
对于喜爱听戏之父老乡亲,纷纷前来围观,人数可达二百来人,以高天为棚账,以一米之高为舞曲戏台,连续大敲大唱三日,女戏子涂脂抹粉,身穿锦绣花衣,妆色唯美,腔调尖锐,纤细魅腰,手眼雅韵传神,演技一流。犹如清朝千金小姐,戏语情节大多,悲大苦深,泣涕涟涟,相公战死疆场,从此不归,留遗妇一人孤苦伶仃……
男戏子妆容,不亚于女子,英姿飒爽,身壮骨威,干脆利练,有武士之勇,报效国家之志,驰骋沙场,将匈奴斩于刀下。犹如清朝古人重活在世,解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剧情跌宕起伏,不时甚者,拍手称快,连连称赞:“好戏,好戏。”
哀乐一响起,受戏班唱戏的熏陶渲染,哀者更哀,哭声更伤情。
一边一片哭声,
一边假戏真唱。
此处真情流露,
那边连连叫好。
这边磕头行礼,
戏子长袖善舞。
这边孝女晕厥,
那边助哀敲鼓。
真是相得益彰,
真是相形见绌。
一边生龙活虎,
这边孝道昭昭。
其实在外人看来,这些行为作法,这些花费铺张,被人们议论纷纷,津津乐道,反倒成为人们的相互比较,相互超越的优缺点。如此行径,如此作派,誉为孝敬辞世之人地不舍美名,树立品德良好之家风。
可谓是,在哭声中揭露世间真情,在笑声中寓悲世之意。
第三日下午,一些亲朋好友,纷纷开始在棺材内,投入大枣,钱币,大多一元、五角、一角钢镚,或一些稀少随身生前喜爱的物品,比如烟斗,烟袋……
前来帮忙的人员众多,被主管临时分为三个组,主管秦涛讲到:“大家集合一下,快点集合,你们十个人一组,手持钢钉铁锤,待在一旁,当遗体入殓完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盯牢棺椁,使其密不透气,打牢固定。然后你们十个人,分为第二个组当,当我说道,起灵,立马闯入灵堂,抬起遗体,放入棺材内部。你们二十来人,分为第三个组,死命阻拦前来疯狂拦截的戴孝之人,搀扶戴孝儿子,一会准备完毕,便向村西方向前进,做好下葬地准备。各负其责,各自分工,一样要干脆利索,完成任务。”
“起灵”当主管秦涛,大喝一声,人员便迅速到位,各忙各自的任务。
便冲入灵柩每人抓住一角,抬起遗体,便往棺木之处靠近,这时候,子孙后代至亲们大哭大闹,疯狂阻拦抬走秦忠声的遗体,哪怕在停放一分钟?也是一种念想。这一分别,便是阴阳之隔,这一次远离,便永无相见之日。哀伤之情油然而生,哇哇哭恸:“求求你们,等会,再看一眼……”
这可不能停下,防止一拥而上,致使遗体倾覆掉落。可谓乱哄哄,拉拉扯扯,又哭闹又嚷叫,可谓是鼎沸一时。
按事前分配的任务,打牢棺材顶盖,进行封闭,其中俩人一组,左右搀扶戴孝之子,等待出发。
放炮车在前面带路,负责放炮与沿街抛洒白色纸钱,灵柩车在后,一帮戴孝男性,紧随其后步行,向村西坟场迈进……
行至大街,每遇到十字路口,便停下脚步,炮声嘣嘣响彻云霄,一帮戴孝男性,至亲后辈,手持高挑白棒,皆行跪拜之礼:“呜呜,父亲啊,再也看不到你了……”
伤心流泪,送别长辈一路走好
女子戴孝之人,便坐在棺椁灵柩车上,趴在棺材上面哭泣连连:“呜呜……”
哀声一片
“礼毕”
主管秦涛大喝一声,炮声便暂时停息,孝子贤孙便起身前进,每逢一条十字路口,便如此……
傍晚二十二点,在白天送殡的路上,为逝去之人,烧小马,纸电视,纸家居,衣物等一些生活用具
“奶奶,为什么烧这些东西啊?”秦记疑惑不解,好奇惊讶,不懂就问。
“烧这些,是为你爷爷送去马车,以供驱使,送去电视,床,柜子,钱财,衣物,到了阴间可以有电视欣赏,有钱花费,有床可以歇息,有衣服可以穿,家居可以使用。
初去阴间,人生地不熟的,总得有些家当不是?再烧些橘子,面饼,怕饿着你爷爷,有饭可吃,一个人在那边,没有人照顾,所以便多烧一些,这边一切安好,不用挂念……”
奶奶一边用棒条,撩起冥间纸具,防止熄灭,以便燃尽,一边回复秦记所问,又好像再告诉爷爷:“那边吃喝用度,不用发愁,你安心的去吧,都给你送过去。”
“嗯!”秦记小声答应,不懂装懂的点头。
“孙子,来张口,吃些面饼吧,给你爷爷烧过地食物,吃下以后,就会八字变硬,以后什么都不用怕。”奶奶用棒条,将烧过的面饼剥拉出来,蹲下身子,伸手捡起,便往秦记的嘴里塞。
“我不吃,好脏啊,都烧糊了。”秦记大声反驳,严词拒绝的回复。
“听奶奶的话,快吃吧,不然就……”奶奶本是善心之举,慈爱之心,但动作绝不客气,没把话说完,已经塞进嘴里。
“这是生的,还有湿气面粉,而且烧糊的味道,吐……”秦记刚咀嚼两下,发现面团粘住牙齿,表面烧糊,连忙吐出口外。
奶奶蹲下身子,手指前方:
“孙子,你细细感悟,听说七岁以下的孩子,在烧完小马之后,会看见爷爷驾着马车,向前方驶去,你看见没有啊?”
“没有,嗯,看不见爷爷。”
秦记并不感到害怕,因为是自己的亲人,立即屏住呼吸,微闭眼眸,瞄准前方,进行细致地窥探。
“怎么没有,那你闭上眼睛,能不能听见,马车铃铛,来回晃荡的声响。”奶奶一脸严肃,不大相信,反复指导,好像真有此事一般。
秦记紧闭双眼,两耳伸展,转过头去,使劲倾听,仍无答案的讲道:
“真的,奶奶没有,什么也没有听见。”
并内心疑虑,奶奶好迷信,哪有这么神奇,故弄玄虚。
奶奶讲述的两次封建思想,上一次吃冰雹,这一次吃面饼,成为秦记永久的记忆。
谁知?将来的人生旅程,丧葬送殡之白事,成为了秦记的必修之课,有一年之久的工作奇缘,不分白昼黑夜,使人惊魂不定,无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