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五章 水师
问题又来了,大炮不是别的物资。这东西笨重难行,一门炮动不动就几吨重。这样的火器,想运往前线是极其困难的。
马拉人推,大炮想运抵前线,最少也得三个月之后的事了。
好在朱慈烺并不着急,他决定先采取围城的策略。八万神机营大军,围住满清沈阳盛京,坐等红夷大炮的到来。
大炮一到,攻城即刻开始。炮火连天在中,朱慈烺相信多尔衮天大的本事也无力回天。
满清也有大炮,可是比起如今大明的大炮来,就相形见绌了。
科技的力量,明军的红夷大炮已经达到了黑火药时期的巅峰。射程比满清的大炮要远,精度也准的多。
重要的是,开花弹的应用。这一点完胜对方,开花弹,大明终于研制出来了。
为此,兵仗局居功至伟。兵仗局的那些个官员们,在朱慈烺的授意点拨下,终于克服了种种困难,开花弹得到了巨大的突破。
要知道,满清的大炮都是实心弹。打出来,动静大够唬人。奈何,实心弹不能爆炸,威力有限。
反观明军这边,开花弹落地既炸。当年朱慈烺技术不成熟,一炮还把范文寀送上了西天。炸的黄台吉七荤八素,差点丢了性命。
而多尔衮,是亲眼见识过开花弹威力的。当时,见到过开花弹威力的清军,无不魂飞魄散。
兵仗局到底是怎么克服开花弹难题的呢,“开花弹”最开始的时候被叫做空心弹,就是空的铁弹壳,里面放上火药,通过延时引信来引爆它。
开花弹一直没有普及的原因,是由于制造工艺太落后,所以火炮发射的时候非常危险。火炮发射时要先点燃“开花弹”上的引信,把开花弹放进炮管里面时引信朝前,然后在迅速点燃火炮上面的发射药引信。
那时候的炮管直径要比炮弹直径大,发射药被引爆后,会从“开花弹”和炮管之间的缝隙里面喷出来,极容易引燃“开花弹”暴露在外面的引信,导致提前爆炸。而且当时的铸造工艺不能一次性生产炮弹全壳,要一半一半的生产然后拼凑起来,这种壳子很脆弱,很容易被发射药爆燃时摧毁。
再者除了危险外,即使成功发射出去威力也很小,所以“开花弹”在那时候一直处于瓶颈期,无法得到更大的突破。
为了发射开花弹,炮兵需要冒着炸膛的巨大风险。往往三门大炮中,有一门就会炸膛。这等于,是拿命在赌。
后来兵仗局在毕懋康等人的主持下,发明另一种新型延时引信:木管引信,一般是锥形信管。这种木管引信是插入炮弹内部的,只留引燃点露在外面。
不得不说,毕懋康确实是个天才。在火器方面,顶级的专家。尤其是经过朱慈烺的点拨,懂得火器的原理之后,更是改进和发明了许多威力巨大的火器。
毕懋康发明的开花弹,木管引信基本构造:木管的两头都是木头,中间一大段是空心的,里面放上燃烧速度很稳定的药埝,木管上面提前标好刻度,在发射时炮兵会根据距离的远近估算炮弹飞行的时间,然后在对应刻度上挖出一个孔能够接触炮弹内部的火药,再然后把木管引信插入炮弹内。
木管上面的刻度是根据炮弹发射距离来标刻的,都是经过大量实验汇总计算出来的。比如说发射的时候,燃烧一根香的时间内,你能跑十公里;那么你跑五公里,就用半根香,就这样提前在木管上标好刻度。
炮弹木制弹托:就是炮弹底用木制托固定住,保护炮弹底部,这些,都是无数次实验的结果。
而且大明炮兵金贵,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训练。从而使得这些炮兵,明白大炮发射的原理。
训练一个炮兵,需要纹银五十两。可以说,是个天价了。大明朝的炮兵待遇,也是仅次于虎贲军将士的。炮兵,是大明的宝藏。
古人智慧当真无穷,不得不令人佩服之至。虽然铸造工艺落后,炮弹的弹壳壁承受不住大量发射药爆燃后的压力,开花弹一般都用低膛压的火炮,射程自然大打折扣。
可是毕懋康另辟蹊径,在炮弹底部装上木制木托可以在发射药爆燃的时候起到保护“开花弹”的作用。而且木托“开花弹”发射出去后,前头重后头轻,类似于羽毛球,使得弹道更加精确。
在发射木托“开花弹”时,不用提前点燃开花弹,直接点燃火炮发射药的引信就行,发射药爆燃后一部分会从炮弹和炮管之间的缝隙喷出来直接引燃“开花弹”的引信,然后发射出去。
这种开花弹的发射原理,直到近现代史依旧在采用。黑火药的巅峰,开花弹爆炸后,威力惊人。
可惜大炮的运输实在缓慢,朱慈烺只能采取先围城的策略。静静等待红夷大炮的支援,只要大炮一到,盛京必然会被攻破。
没有人想到,此时的多尔衮竟然拿自己的老巢做赌注。用的就是盛京为诱饵,引诱朱慈烺围攻盛京。他则带着满清水师,经朝鲜入海。然后,在营口登陆,一举烧掉朱慈烺的粮草。
尽管朱慈烺防守严密,他把粮草大营安排在了后方,自以为天衣无缝。可是,殊不知这一切都在多尔衮的意料之中。
战争从来都是公平的,不因为你是朱慈烺,就会向你倾斜。
即便是你没有低估敌人,可敌人韬光养晦了这许多年,早就在苦苦钻研对付明军火器的办法了。
说实话,满清水师战斗力并不强,实际上是弱鸡。只是,架不住那些投降的汉奸。
大明朝的汉奸们,纷纷投降了满清之后,使得满清的水师迅速壮大起来。
其实多尔衮也不多奢求水师多能打,只要能够熟悉航海就行。毕竟他们的目的,是登岸烧敌人粮草。
烧掉了明军粮草,朱慈烺只能被迫撤兵。到时候,多尔衮就可以在沿途埋伏伏兵。以骑兵机动性优势,冲乱他的神机营。
马拉人推,大炮想运抵前线,最少也得三个月之后的事了。
好在朱慈烺并不着急,他决定先采取围城的策略。八万神机营大军,围住满清沈阳盛京,坐等红夷大炮的到来。
大炮一到,攻城即刻开始。炮火连天在中,朱慈烺相信多尔衮天大的本事也无力回天。
满清也有大炮,可是比起如今大明的大炮来,就相形见绌了。
科技的力量,明军的红夷大炮已经达到了黑火药时期的巅峰。射程比满清的大炮要远,精度也准的多。
重要的是,开花弹的应用。这一点完胜对方,开花弹,大明终于研制出来了。
为此,兵仗局居功至伟。兵仗局的那些个官员们,在朱慈烺的授意点拨下,终于克服了种种困难,开花弹得到了巨大的突破。
要知道,满清的大炮都是实心弹。打出来,动静大够唬人。奈何,实心弹不能爆炸,威力有限。
反观明军这边,开花弹落地既炸。当年朱慈烺技术不成熟,一炮还把范文寀送上了西天。炸的黄台吉七荤八素,差点丢了性命。
而多尔衮,是亲眼见识过开花弹威力的。当时,见到过开花弹威力的清军,无不魂飞魄散。
兵仗局到底是怎么克服开花弹难题的呢,“开花弹”最开始的时候被叫做空心弹,就是空的铁弹壳,里面放上火药,通过延时引信来引爆它。
开花弹一直没有普及的原因,是由于制造工艺太落后,所以火炮发射的时候非常危险。火炮发射时要先点燃“开花弹”上的引信,把开花弹放进炮管里面时引信朝前,然后在迅速点燃火炮上面的发射药引信。
那时候的炮管直径要比炮弹直径大,发射药被引爆后,会从“开花弹”和炮管之间的缝隙里面喷出来,极容易引燃“开花弹”暴露在外面的引信,导致提前爆炸。而且当时的铸造工艺不能一次性生产炮弹全壳,要一半一半的生产然后拼凑起来,这种壳子很脆弱,很容易被发射药爆燃时摧毁。
再者除了危险外,即使成功发射出去威力也很小,所以“开花弹”在那时候一直处于瓶颈期,无法得到更大的突破。
为了发射开花弹,炮兵需要冒着炸膛的巨大风险。往往三门大炮中,有一门就会炸膛。这等于,是拿命在赌。
后来兵仗局在毕懋康等人的主持下,发明另一种新型延时引信:木管引信,一般是锥形信管。这种木管引信是插入炮弹内部的,只留引燃点露在外面。
不得不说,毕懋康确实是个天才。在火器方面,顶级的专家。尤其是经过朱慈烺的点拨,懂得火器的原理之后,更是改进和发明了许多威力巨大的火器。
毕懋康发明的开花弹,木管引信基本构造:木管的两头都是木头,中间一大段是空心的,里面放上燃烧速度很稳定的药埝,木管上面提前标好刻度,在发射时炮兵会根据距离的远近估算炮弹飞行的时间,然后在对应刻度上挖出一个孔能够接触炮弹内部的火药,再然后把木管引信插入炮弹内。
木管上面的刻度是根据炮弹发射距离来标刻的,都是经过大量实验汇总计算出来的。比如说发射的时候,燃烧一根香的时间内,你能跑十公里;那么你跑五公里,就用半根香,就这样提前在木管上标好刻度。
炮弹木制弹托:就是炮弹底用木制托固定住,保护炮弹底部,这些,都是无数次实验的结果。
而且大明炮兵金贵,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训练。从而使得这些炮兵,明白大炮发射的原理。
训练一个炮兵,需要纹银五十两。可以说,是个天价了。大明朝的炮兵待遇,也是仅次于虎贲军将士的。炮兵,是大明的宝藏。
古人智慧当真无穷,不得不令人佩服之至。虽然铸造工艺落后,炮弹的弹壳壁承受不住大量发射药爆燃后的压力,开花弹一般都用低膛压的火炮,射程自然大打折扣。
可是毕懋康另辟蹊径,在炮弹底部装上木制木托可以在发射药爆燃的时候起到保护“开花弹”的作用。而且木托“开花弹”发射出去后,前头重后头轻,类似于羽毛球,使得弹道更加精确。
在发射木托“开花弹”时,不用提前点燃开花弹,直接点燃火炮发射药的引信就行,发射药爆燃后一部分会从炮弹和炮管之间的缝隙喷出来直接引燃“开花弹”的引信,然后发射出去。
这种开花弹的发射原理,直到近现代史依旧在采用。黑火药的巅峰,开花弹爆炸后,威力惊人。
可惜大炮的运输实在缓慢,朱慈烺只能采取先围城的策略。静静等待红夷大炮的支援,只要大炮一到,盛京必然会被攻破。
没有人想到,此时的多尔衮竟然拿自己的老巢做赌注。用的就是盛京为诱饵,引诱朱慈烺围攻盛京。他则带着满清水师,经朝鲜入海。然后,在营口登陆,一举烧掉朱慈烺的粮草。
尽管朱慈烺防守严密,他把粮草大营安排在了后方,自以为天衣无缝。可是,殊不知这一切都在多尔衮的意料之中。
战争从来都是公平的,不因为你是朱慈烺,就会向你倾斜。
即便是你没有低估敌人,可敌人韬光养晦了这许多年,早就在苦苦钻研对付明军火器的办法了。
说实话,满清水师战斗力并不强,实际上是弱鸡。只是,架不住那些投降的汉奸。
大明朝的汉奸们,纷纷投降了满清之后,使得满清的水师迅速壮大起来。
其实多尔衮也不多奢求水师多能打,只要能够熟悉航海就行。毕竟他们的目的,是登岸烧敌人粮草。
烧掉了明军粮草,朱慈烺只能被迫撤兵。到时候,多尔衮就可以在沿途埋伏伏兵。以骑兵机动性优势,冲乱他的神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