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破敌之夜
被围困在县城里的叛军们,又试着突围了几天,但是在王守仁的严防死守之下根本突围不出去。
虽然匪首安排了大量的巡逻队,防止叛军们互相厮杀,拿人头出去洗白,但是收效甚微。
夜里时不时地传出惨叫声和打斗声,让叛军根本无法入睡。
在恐慌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叛军们崩溃了。
三天后的一个夜晚,叛军发生了大规模的营啸,县城内火光冲天,厮杀声,哀嚎声,响彻整晚。
这回轮到城外的官兵们睡不着了,太渗人了。
偶尔有叛军趁乱逃出城,浑身是血的拿着一个或者几个人头,状若疯癫地在官军面前大喊大叫。
“我逃出来了,我拿到人头了!”
王守仁吩咐官兵们把这些疯狂的家伙捆绑起来,他们甚至求之不得。
“什么时候给我银子?我想回家。”
被官兵绑好看押起来后,这些人莫名地感到了安全感。
既然绑我,那就代表暂时不想杀我,不像在城里那样时刻担心被杀了。
精神上一直紧绷的那根弦,终于放松下来,干脆倒在地上呼呼大睡起来。
官兵们哪怕没有看见城内的景象,但是光凭想象就已经不寒而栗了。
但是官兵们知道一件事,今晚过后,这伙叛军彻底完了。
前几个月还把官军耍得团团转嚣张跋扈的叛军,在王总兵到来之后居然就这么被活生生的玩死了。
而且官兵根本就没付出什么代价,死伤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王总兵的手段是真的狠辣。
时不时的有人偷偷看向始作俑者王守仁。
火光下,王守仁负手而立,瘦弱的身躯站得异常挺拔,面色清冷的盯着城门。
听着耳边传来的哀嚎声,王守仁也在怀疑自己这么做是不是有伤天和。
自己急着消灭这伙反贼好去支援太子殿下,行事手段确实是有些过了。
王守仁此番平叛行事,也是在实践自己的心学。
始终贯彻着自己“知行合一”的思想。
叛军不是仗着马匹多,机动性强么。
那我就让他们的马失去作用。
叛军是亡命之徒,气势上总能压过官兵一头。
那我就让他们的气势降低,甚至转移到自己人身上。
但是发生现在这个情况王守仁一开始也没预料到。
他察觉到了自己心学的恐怖之处。
这种力量甚至超越了自己的认知,甚至达到了自己无法控制的地步。
这让王守仁感觉到了恐慌。
如果这种力量得不到约束,将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
自己有必要重新理解和定义一下“知行合一”了。
在自己的定义中:
“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
“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
在这次的平叛行动中,
自己对“知”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对“行”的做法有些过了,没有控制好结果。
叛军代表的是恶的一方,我要行的是善举。
为何会得到眼下的恶果。
王守仁又体会到了那种久违的玄之又玄的感觉。
耳边仿佛听不到城内传出的惨叫声。
世间外物好像都与自己无关。
城内的厮杀一直持续到天亮。
晨光熹微,太阳带来的光明解救了城内的叛军。
喊杀声,惨叫声终于停了下来。
现在就算城外的大头兵也知道是时候攻入县城了。
继续围困这伙反贼已经没有必要了。
但是王守仁还像是一杆标枪一样笔直地站着,眼睛虽然紧闭着,但是周围的将领都不相信王守仁是睡着了,也不敢去打扰王守仁。
善与恶两个字,在王守仁的脑海中徘徊了一整晚。
王守仁好像心有所感一样突然睁开了双眼。
呼出一口浊气后,王守仁觉得自己的心境又上了一个台阶。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守仁对“知行合一”的领悟又加深了。
“进城吧,缴械投降者不杀!”
将领们终于等到了王总兵的指示,吩咐手下官兵入城。
城门昨天晚上就已经被叛军打开了,但是跑出来的人却寥寥无几。
城内的惨烈景象,让这些历经战阵的士兵都不忍心去看。
原本两只叛军合兵一处后有一万多人。
现在城内只剩下千人不到了。
有的人不顾官兵的到来,躺在地上呼呼大睡,如果不是微微起伏的胸膛,都难以分辨死活。
还有的人护着几颗人头,因为受伤了没法出城。
一遍遍地询问官兵,我这些人头可不可以抵罪。
王守仁有些自责。
虽然这些叛贼该死。
但是他们现在却受到了比死还惨烈的折磨。
那他们到底还该不该继续受罚?
也许该去问问太子殿下。
在一处大院里发现了躲藏着的匪首们。
他们也是胆战心惊地度过了这难熬的一夜。
疯狂的叛军们杀红了眼,见人就砍,根本不管你是不是头领了。
不过他们心里明镜一样,虽然躲过了晚上的厮杀,但还是躲不过朝廷的审判。
无非就是还能活多久的事情了。
几人被五花大绑地拖到了王守仁面前。
杨虎的皇帝梦彻底碎了,被官兵提到王守仁面前时,有问必答,只求给个痛快的。
而且很主动地把魏中给供了出来。
“他是白莲教的,就是他鼓动我造反的。”
魏中慌忙给自己辩解道:“我是道士,才不是白莲教的。”
白莲教是被明令禁止的,魏中还纳闷杨虎是怎么知道的。
杨虎骂道:“呸!你当老子是吃素的,你个道士身上挂个弥勒佛干什么?道士身份不过是你这个白莲教妖人掩人耳目的手段罢了。”
虽然匪首安排了大量的巡逻队,防止叛军们互相厮杀,拿人头出去洗白,但是收效甚微。
夜里时不时地传出惨叫声和打斗声,让叛军根本无法入睡。
在恐慌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叛军们崩溃了。
三天后的一个夜晚,叛军发生了大规模的营啸,县城内火光冲天,厮杀声,哀嚎声,响彻整晚。
这回轮到城外的官兵们睡不着了,太渗人了。
偶尔有叛军趁乱逃出城,浑身是血的拿着一个或者几个人头,状若疯癫地在官军面前大喊大叫。
“我逃出来了,我拿到人头了!”
王守仁吩咐官兵们把这些疯狂的家伙捆绑起来,他们甚至求之不得。
“什么时候给我银子?我想回家。”
被官兵绑好看押起来后,这些人莫名地感到了安全感。
既然绑我,那就代表暂时不想杀我,不像在城里那样时刻担心被杀了。
精神上一直紧绷的那根弦,终于放松下来,干脆倒在地上呼呼大睡起来。
官兵们哪怕没有看见城内的景象,但是光凭想象就已经不寒而栗了。
但是官兵们知道一件事,今晚过后,这伙叛军彻底完了。
前几个月还把官军耍得团团转嚣张跋扈的叛军,在王总兵到来之后居然就这么被活生生的玩死了。
而且官兵根本就没付出什么代价,死伤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王总兵的手段是真的狠辣。
时不时的有人偷偷看向始作俑者王守仁。
火光下,王守仁负手而立,瘦弱的身躯站得异常挺拔,面色清冷的盯着城门。
听着耳边传来的哀嚎声,王守仁也在怀疑自己这么做是不是有伤天和。
自己急着消灭这伙反贼好去支援太子殿下,行事手段确实是有些过了。
王守仁此番平叛行事,也是在实践自己的心学。
始终贯彻着自己“知行合一”的思想。
叛军不是仗着马匹多,机动性强么。
那我就让他们的马失去作用。
叛军是亡命之徒,气势上总能压过官兵一头。
那我就让他们的气势降低,甚至转移到自己人身上。
但是发生现在这个情况王守仁一开始也没预料到。
他察觉到了自己心学的恐怖之处。
这种力量甚至超越了自己的认知,甚至达到了自己无法控制的地步。
这让王守仁感觉到了恐慌。
如果这种力量得不到约束,将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
自己有必要重新理解和定义一下“知行合一”了。
在自己的定义中:
“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
“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
在这次的平叛行动中,
自己对“知”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对“行”的做法有些过了,没有控制好结果。
叛军代表的是恶的一方,我要行的是善举。
为何会得到眼下的恶果。
王守仁又体会到了那种久违的玄之又玄的感觉。
耳边仿佛听不到城内传出的惨叫声。
世间外物好像都与自己无关。
城内的厮杀一直持续到天亮。
晨光熹微,太阳带来的光明解救了城内的叛军。
喊杀声,惨叫声终于停了下来。
现在就算城外的大头兵也知道是时候攻入县城了。
继续围困这伙反贼已经没有必要了。
但是王守仁还像是一杆标枪一样笔直地站着,眼睛虽然紧闭着,但是周围的将领都不相信王守仁是睡着了,也不敢去打扰王守仁。
善与恶两个字,在王守仁的脑海中徘徊了一整晚。
王守仁好像心有所感一样突然睁开了双眼。
呼出一口浊气后,王守仁觉得自己的心境又上了一个台阶。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守仁对“知行合一”的领悟又加深了。
“进城吧,缴械投降者不杀!”
将领们终于等到了王总兵的指示,吩咐手下官兵入城。
城门昨天晚上就已经被叛军打开了,但是跑出来的人却寥寥无几。
城内的惨烈景象,让这些历经战阵的士兵都不忍心去看。
原本两只叛军合兵一处后有一万多人。
现在城内只剩下千人不到了。
有的人不顾官兵的到来,躺在地上呼呼大睡,如果不是微微起伏的胸膛,都难以分辨死活。
还有的人护着几颗人头,因为受伤了没法出城。
一遍遍地询问官兵,我这些人头可不可以抵罪。
王守仁有些自责。
虽然这些叛贼该死。
但是他们现在却受到了比死还惨烈的折磨。
那他们到底还该不该继续受罚?
也许该去问问太子殿下。
在一处大院里发现了躲藏着的匪首们。
他们也是胆战心惊地度过了这难熬的一夜。
疯狂的叛军们杀红了眼,见人就砍,根本不管你是不是头领了。
不过他们心里明镜一样,虽然躲过了晚上的厮杀,但还是躲不过朝廷的审判。
无非就是还能活多久的事情了。
几人被五花大绑地拖到了王守仁面前。
杨虎的皇帝梦彻底碎了,被官兵提到王守仁面前时,有问必答,只求给个痛快的。
而且很主动地把魏中给供了出来。
“他是白莲教的,就是他鼓动我造反的。”
魏中慌忙给自己辩解道:“我是道士,才不是白莲教的。”
白莲教是被明令禁止的,魏中还纳闷杨虎是怎么知道的。
杨虎骂道:“呸!你当老子是吃素的,你个道士身上挂个弥勒佛干什么?道士身份不过是你这个白莲教妖人掩人耳目的手段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