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3章 萧何这是···老糊涂了?
不敢。
这,就是刘盈穷尽所有力气,为老爹刘邦的问题,所给出的答复。
不是不曾,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丢下这一声极尽暧昧的‘不敢’,刘盈便在老天子那似是能看透一切,甚至能看到人灵魂深处的深邃目光下,恭敬的退出了长信殿。
也正是从这一天的君臣、父子奏对开始,刘盈的太子身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三日之后,长信正殿。
时隔近一年,长乐宫长信殿,终于迎来了又一次由刘邦亲自与会,公卿百官共至的朝议。
而今日这场朝议的主题,早已在过去这几天,传遍了整个长安。
天还没大亮,公卿百官、功侯贵戚们便怀着或忐忑、或期待,或古井无波的心情,在老丞相萧何的带领下,自殿门外鱼贯而入。
不一会儿的功夫,皇后吕雉、太子刘盈的身影,也次序出现在了御阶中段。
而后,便是身着绛色冠玄,头顶十二硫冕冠的天子刘邦,在殿内公卿百官、功侯贵戚的恭迎下,在上首的御榻之上安然落座。
“唔。”
“太子且上前。”
刚坐上御榻,甚至都还没正式对功侯百官回礼答谢,刘邦开口的第一句话,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在殿内百官的注视,以及母亲吕雉鼓励的目光下,刘盈只稍一迟疑,便乖巧的从座位上起身,快步走上御阶,来到了御榻旁。
“父皇······”
一声略带请示之意的轻唤,却并未惹得刘邦侧过头,而是缓缓从御榻上起身,将双手背负于身后,朝殿内的方向稍叹了口气。
“朕闻民间有谚,曰:男二十而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半百,知天命;六十花甲,耳顺;七十古稀,致事;八十耄耋,杖朝;九十鲐背;百岁,则为期颐······”
“朕起布衣之身,兴大业于不惑之壮年;待汉祚得立,朕,便已知天命······”
说着,刘邦面容之上,也稍涌现出些许感怀。
“今,朕岁六十又一,已年过花甲;又往多征战于天下,累患为疾。”
“朕又闻:人之活,终不过百余,而化作黄土一捧;”
“昔,秦王政畏死,而大兴方术之士,欲求长生之道;后更遣徐福携巨财而下海,以求寻仙问道。”
语调满是郑重的道出这番话,刘邦便将锐利的目光,次序扫过殿内的每一个人。
“王政之所为,朕,甚不取。”
此言一出,殿内朝臣当中,立时便有几道跃跃欲试的身影,如丧考妣般低下头去,将嘴边的话强自咽回了肚中。
又见刘邦沉脸扫视一圈殿内,才侧低下头,将那张如枯木般粗糙的手掌,轻轻扶上了刘盈的肩头。
待刘邦再次正过身,望向殿内众人之时,刘邦的面容之上,已是涌现出无尽的欣慰。
“秦王政毕生,独遗一祸,而致秦二世而亡!”
“幸得先祖庇佑,吾汉,当无蹈嬴秦之覆辙······”
听闻刘邦这句看似隐晦,实则不能再浅显的暗示,殿内朝臣功侯纵是有所准备,也是不由将诧异的目光,撒向御阶上的刘邦。
片刻之后,便又见刘邦将欣慰的目光,从刘盈的身上转回殿内,面容之上,也悄然带上了些许严肃。
“去岁,陈豨起乱兵而反代、赵,朕不吝赐以雷霆,御驾亲征;今,陈豨败亡在即!”
“及朕,往数岁奔走于关东,积劳成疾,又为代、赵之春寒所伤,偶有抱恙。”
“此番回京,朕本欲直往甘泉,稍是调养,及朝堂政务,则皆托太子之手,以为历练。”
说到这里,刘邦的面容不由又是一沉,眉头也稍皱起,神情之中,更是悄然涌上一抹夹杂着暗恼的冷笑。
“朕欲歇养,怎奈淮南,有贼不允······”
阴恻恻的笑着,刘邦锐利的目光,又是在殿内缓缓扫视一周。
待殿内的朝臣百官,都被刘邦锐利的目光注视,惹得纷纷低下头,便见刘邦面容之上,陡然涌上一抹狠厉!
砰!!!
一声清脆的响声,惊得殿内百官公卿赶忙抬起头,就见刘邦手扶着面前御案,面上神情,可谓是极尽愤怒!
“陈豨尚未授首,英布贼子,又欲反于淮南!”
“朕立汉祚,始封异姓诸侯八人,至今,叛者已足有六!!!”
面色狰狞的发出接连几声咆哮,刘邦面上怒容,终是达到极致。
“朕早有言:异姓诸侯,甚不可取!”
“往数岁之祸,更证朕言之无缪!!!”
“待明岁开春,朕当焚香斋戒以誓盟:凡吾汉家,非刘氏,皆不得王之!!!!!!”
随着刘邦极尽愤怒的咆哮声,殿内朝臣百官、功侯贵戚不由再次将头深深低下,更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从过往数年,发生在关东的一系列变故来看,分封异姓为诸侯王一事,无疑早就被贴上了‘祸国殃民’的标签。
从最早的共尉、臧荼,到后来的韩王信,以及‘因罪’失去王爵,被贬为彻侯的宣平侯张敖,再加上今年,接连因‘谋逆’而举家灭亡的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
林林总总算下来,天子刘邦在汉室鼎立之时,所分封的八家异姓诸侯,至今,只剩下二世长沙王吴臣,以及淮南王英布二人。
即便是这二人中,也有一个人正蠢蠢欲动,起兵作乱在即······
这,也是过往这短短数年,长安朝堂极其迅速的就‘分封’一事,得出‘异姓不得为王’这个共识的主要原因。
——异姓诸侯的反叛成本,实在是太低了······
夸张点说:心情不好、心情太好,喝酒喝多了、喝酒喝少了,乃至于喝口水被噎到,都可能成为异姓诸侯反叛的原因。
与这种‘一言不合兴兵造反’的不稳定性所不同,刘氏宗亲诸侯,好歹得顾忌一层道德成本;中央与宗亲诸侯之间,也多少能不那么猜忌······
“唉······”
“终究,还是来了······”
对于刘邦今日,在朝议上毫不拐弯抹角的表示‘非刘氏不得王’,朝臣百官自是早有心理准备。
——早自临江王共尉打响‘作乱关东’的第一枪,其余异姓诸侯又次序跟进之后,‘异姓诸侯留不得’,就早已是长安朝堂的共识。
对已经存在的异姓诸侯,朝堂都得出了‘断不可留’的结论,刘邦以开国皇帝的身份,彻底堵上‘分封异姓诸侯’的口子,自然也是题中应有之理。
但很显然:今日这场朝议的主题,绝对不是‘到底该不该分封异姓诸侯’。
没让殿内百官等待太久,刘邦便朝御阶下,早已蓄势待发的中郎官们一挥手。
随着一卷卷尚还散发着竹香,其上内容又毫无诧异的竹简,被郎官们分发到朝臣百官手中,刘邦那阴沉到令人脊背发凉的有音调,也再次于长信殿响起。
“夏四月,梁王彭越坐谋逆,为朕斩于洛阳!”
“为免余异姓诸侯莫行叛逆,布彭越后尘,朕遂枭彭越之尸而得肉糜,分发往淮南、长沙,以为训诫。”
“纵燕王身朕手足,亦未能例外!”
语调满是阴沉的道出此语,刘邦便抬起手臂,朝殿内众人手上的竹简一指。
“前数日,淮南中大夫贲赫入长安,觐朕当面。”
“此书,便乃贲赫状告英布欲反之证。”
神情阴戾的说着,刘邦终是深吸一口气,将胸中恼怒稍压制下去些许。
待面色勉强能维持在‘面无表情’的程度,刘邦又缓缓吐出一口气,大咧咧坐回了御榻之上。
“诸公以为:贲赫之所言,可信否?”
“又淮南王英布,得朕以彭越之肉为训诫,竟果真不知收敛,反如贲赫所言般,暗蓄甲士,意欲图谋不轨?”
闻刘邦再次开口,殿内众人不由得将头抬起。
待听闻刘邦此问,众人只再次低下头,似是在仔细阅读手中竹简,实际上,却是悄然陷入了短暂的思考之中。
英布,有没有反意?
这个问题,几乎和母鸡会不会生蛋、匪盗会不会抢掠,以及匈奴人会不会洗澡一样简单。
但即便如此,天子刘邦依旧是强自压抑着胸中恼怒,将‘英布会不会真的想造反’这句话,堂而皇之的摆在了朝堂之上,摆在了朝臣百官面前。
作为汉室开国批次的官僚,刘邦此举所暗含的用意,殿内众人体会起来,自然是不费吹灰之力。
很快,便见西席朝臣摆列最靠前的位置,站起一道老态龙钟,甚至隐隐有些萎靡之色的身影。
“丞相酂侯臣何,谨拜陛下······”
沙哑的一声拜谒,自是将众人的目光尽数吸引,就连站在刘邦身旁,一时间颇有些无措的刘盈,都没有再被任何人注意到。
就见萧何对御阶上的刘邦稍一拱手,旋即轻咳两声,才将手中的竹简稍托高了些。
“贲赫此人,臣尚有些许知解······”
面不改色的道出这句‘贲赫我认识’,萧何的面容之上,便应然涌上一抹鄙夷。
“汉五年,奉陛下诏谕,迁九江王英布王淮南之时,英布曾表奏:请调能臣干吏往淮南,以为王用。”
“贲赫,便于臣奉陛下诏谕,遣往淮南之官吏四百余人列。”
“臣曾闻贲赫,于长安风闻不善,其人不精政务,而专研蝇营狗苟之术,便欲除其名于官吏册。”
“然彼时,社稷方兴,官、吏奇缺;臣纵心有不愿,亦只得遣贲赫入淮南,以为英布之臣······”
慢条斯理的道出这番追忆之语,萧何不由又是两声轻咳,才再度抬起头。
“后朝堂遣御史于淮南采风,归而谓臣:中大夫贲赫,其人阴险狡诈,又不善政务,为淮南共弃。”
“于贲赫同入淮南之官、佐,今皆已为千石;然贲赫始为英布任以中大夫之职,至今,仍如是······”
“又去岁,太上皇驾崩,英布遣内史入京吊唁,谓臣曰:贲赫此人,用之徒耗禄米,实当完为城旦······”
听着萧何面色淡然的道出这番话,殿内朝臣百官面上神情,无不带上了一抹怪异之色。
在先前,听到刘邦说起‘贲赫举报英布造反’之时,众人还都之以为:这是刘邦又要唱‘那出戏’了······
——从汉立当年的共尉、臧荼,到次年的张敖、韩王信,再到后来的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其‘谋反’的信息,几乎无一不是贲赫这种中层官员检举!
其从‘王臣’到‘举王叛逆’的历程,也都是极为相似。
左右不过是在诸侯国做官,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或是没得到重用,或是得罪了那个大人物乃至于诸侯王本人,惶惶不可终日,生怕那天被清理。
而后,自然是这类人‘碰巧’发现xx王在王宫或者王都周围,暗蓄甲士、粮草、军械若干,于是‘拼死逃亡’,状告于天子刘邦当面。
再然后,便是刘邦顺理成章的率军出征,将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乃至于有可能发生的诸侯王叛乱,扼杀于萌芽之中。
对于类似的剧本,过去这十来年,长安朝堂的朝臣百官,基本可以说是听腻了!
所以,在听到刘邦说‘贲赫检举英布谋反’,甚至似有其事的将拓抄般‘检举书’分发给众人之时,众人只当又是这个熟悉的剧本上演在即。
但在萧何满是笃定的说出‘贲赫这个人,用过都说差’之后,殿内众人的神情之上,又无一不涌上了一抹迟疑。
这······
贲赫检举英布,不应该是剧本吗?
既然是剧本,那按照惯例,大家伙不是应该配合天子刘邦演一出戏,再得出一个‘英布必须死’的结论?
往常,和刘邦搭戏搭的最好的,可就是丞相萧何!
可今天,萧何这是······
老糊涂了?
正当众人陷入疑惑之时,萧何的下一句话,更是让众人面上疑惑,转变为了一股彻彻底底的迷茫。
“依贲赫此人之秉性,此番,贲赫举英布欲反,恐另有隐情。”
“故臣之意,陛下或当先囚贲赫于长安,另遣使往淮南,面探英布之虚实!”
与先前,那副走两步就要咳嗽两声,说两句话就要停下喘口气时所不同,说这句话时,萧何的面容之上,只陡然带上了一抹摄人的强势!
而后,萧何便在殿内众人孤疑的目光注视下,极其迅速的恢复到了先前那副寿命即将欠费的模样,颤颤巍巍来到座位,缓缓坐了下来······
这,就是刘盈穷尽所有力气,为老爹刘邦的问题,所给出的答复。
不是不曾,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丢下这一声极尽暧昧的‘不敢’,刘盈便在老天子那似是能看透一切,甚至能看到人灵魂深处的深邃目光下,恭敬的退出了长信殿。
也正是从这一天的君臣、父子奏对开始,刘盈的太子身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三日之后,长信正殿。
时隔近一年,长乐宫长信殿,终于迎来了又一次由刘邦亲自与会,公卿百官共至的朝议。
而今日这场朝议的主题,早已在过去这几天,传遍了整个长安。
天还没大亮,公卿百官、功侯贵戚们便怀着或忐忑、或期待,或古井无波的心情,在老丞相萧何的带领下,自殿门外鱼贯而入。
不一会儿的功夫,皇后吕雉、太子刘盈的身影,也次序出现在了御阶中段。
而后,便是身着绛色冠玄,头顶十二硫冕冠的天子刘邦,在殿内公卿百官、功侯贵戚的恭迎下,在上首的御榻之上安然落座。
“唔。”
“太子且上前。”
刚坐上御榻,甚至都还没正式对功侯百官回礼答谢,刘邦开口的第一句话,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在殿内百官的注视,以及母亲吕雉鼓励的目光下,刘盈只稍一迟疑,便乖巧的从座位上起身,快步走上御阶,来到了御榻旁。
“父皇······”
一声略带请示之意的轻唤,却并未惹得刘邦侧过头,而是缓缓从御榻上起身,将双手背负于身后,朝殿内的方向稍叹了口气。
“朕闻民间有谚,曰:男二十而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半百,知天命;六十花甲,耳顺;七十古稀,致事;八十耄耋,杖朝;九十鲐背;百岁,则为期颐······”
“朕起布衣之身,兴大业于不惑之壮年;待汉祚得立,朕,便已知天命······”
说着,刘邦面容之上,也稍涌现出些许感怀。
“今,朕岁六十又一,已年过花甲;又往多征战于天下,累患为疾。”
“朕又闻:人之活,终不过百余,而化作黄土一捧;”
“昔,秦王政畏死,而大兴方术之士,欲求长生之道;后更遣徐福携巨财而下海,以求寻仙问道。”
语调满是郑重的道出这番话,刘邦便将锐利的目光,次序扫过殿内的每一个人。
“王政之所为,朕,甚不取。”
此言一出,殿内朝臣当中,立时便有几道跃跃欲试的身影,如丧考妣般低下头去,将嘴边的话强自咽回了肚中。
又见刘邦沉脸扫视一圈殿内,才侧低下头,将那张如枯木般粗糙的手掌,轻轻扶上了刘盈的肩头。
待刘邦再次正过身,望向殿内众人之时,刘邦的面容之上,已是涌现出无尽的欣慰。
“秦王政毕生,独遗一祸,而致秦二世而亡!”
“幸得先祖庇佑,吾汉,当无蹈嬴秦之覆辙······”
听闻刘邦这句看似隐晦,实则不能再浅显的暗示,殿内朝臣功侯纵是有所准备,也是不由将诧异的目光,撒向御阶上的刘邦。
片刻之后,便又见刘邦将欣慰的目光,从刘盈的身上转回殿内,面容之上,也悄然带上了些许严肃。
“去岁,陈豨起乱兵而反代、赵,朕不吝赐以雷霆,御驾亲征;今,陈豨败亡在即!”
“及朕,往数岁奔走于关东,积劳成疾,又为代、赵之春寒所伤,偶有抱恙。”
“此番回京,朕本欲直往甘泉,稍是调养,及朝堂政务,则皆托太子之手,以为历练。”
说到这里,刘邦的面容不由又是一沉,眉头也稍皱起,神情之中,更是悄然涌上一抹夹杂着暗恼的冷笑。
“朕欲歇养,怎奈淮南,有贼不允······”
阴恻恻的笑着,刘邦锐利的目光,又是在殿内缓缓扫视一周。
待殿内的朝臣百官,都被刘邦锐利的目光注视,惹得纷纷低下头,便见刘邦面容之上,陡然涌上一抹狠厉!
砰!!!
一声清脆的响声,惊得殿内百官公卿赶忙抬起头,就见刘邦手扶着面前御案,面上神情,可谓是极尽愤怒!
“陈豨尚未授首,英布贼子,又欲反于淮南!”
“朕立汉祚,始封异姓诸侯八人,至今,叛者已足有六!!!”
面色狰狞的发出接连几声咆哮,刘邦面上怒容,终是达到极致。
“朕早有言:异姓诸侯,甚不可取!”
“往数岁之祸,更证朕言之无缪!!!”
“待明岁开春,朕当焚香斋戒以誓盟:凡吾汉家,非刘氏,皆不得王之!!!!!!”
随着刘邦极尽愤怒的咆哮声,殿内朝臣百官、功侯贵戚不由再次将头深深低下,更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从过往数年,发生在关东的一系列变故来看,分封异姓为诸侯王一事,无疑早就被贴上了‘祸国殃民’的标签。
从最早的共尉、臧荼,到后来的韩王信,以及‘因罪’失去王爵,被贬为彻侯的宣平侯张敖,再加上今年,接连因‘谋逆’而举家灭亡的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
林林总总算下来,天子刘邦在汉室鼎立之时,所分封的八家异姓诸侯,至今,只剩下二世长沙王吴臣,以及淮南王英布二人。
即便是这二人中,也有一个人正蠢蠢欲动,起兵作乱在即······
这,也是过往这短短数年,长安朝堂极其迅速的就‘分封’一事,得出‘异姓不得为王’这个共识的主要原因。
——异姓诸侯的反叛成本,实在是太低了······
夸张点说:心情不好、心情太好,喝酒喝多了、喝酒喝少了,乃至于喝口水被噎到,都可能成为异姓诸侯反叛的原因。
与这种‘一言不合兴兵造反’的不稳定性所不同,刘氏宗亲诸侯,好歹得顾忌一层道德成本;中央与宗亲诸侯之间,也多少能不那么猜忌······
“唉······”
“终究,还是来了······”
对于刘邦今日,在朝议上毫不拐弯抹角的表示‘非刘氏不得王’,朝臣百官自是早有心理准备。
——早自临江王共尉打响‘作乱关东’的第一枪,其余异姓诸侯又次序跟进之后,‘异姓诸侯留不得’,就早已是长安朝堂的共识。
对已经存在的异姓诸侯,朝堂都得出了‘断不可留’的结论,刘邦以开国皇帝的身份,彻底堵上‘分封异姓诸侯’的口子,自然也是题中应有之理。
但很显然:今日这场朝议的主题,绝对不是‘到底该不该分封异姓诸侯’。
没让殿内百官等待太久,刘邦便朝御阶下,早已蓄势待发的中郎官们一挥手。
随着一卷卷尚还散发着竹香,其上内容又毫无诧异的竹简,被郎官们分发到朝臣百官手中,刘邦那阴沉到令人脊背发凉的有音调,也再次于长信殿响起。
“夏四月,梁王彭越坐谋逆,为朕斩于洛阳!”
“为免余异姓诸侯莫行叛逆,布彭越后尘,朕遂枭彭越之尸而得肉糜,分发往淮南、长沙,以为训诫。”
“纵燕王身朕手足,亦未能例外!”
语调满是阴沉的道出此语,刘邦便抬起手臂,朝殿内众人手上的竹简一指。
“前数日,淮南中大夫贲赫入长安,觐朕当面。”
“此书,便乃贲赫状告英布欲反之证。”
神情阴戾的说着,刘邦终是深吸一口气,将胸中恼怒稍压制下去些许。
待面色勉强能维持在‘面无表情’的程度,刘邦又缓缓吐出一口气,大咧咧坐回了御榻之上。
“诸公以为:贲赫之所言,可信否?”
“又淮南王英布,得朕以彭越之肉为训诫,竟果真不知收敛,反如贲赫所言般,暗蓄甲士,意欲图谋不轨?”
闻刘邦再次开口,殿内众人不由得将头抬起。
待听闻刘邦此问,众人只再次低下头,似是在仔细阅读手中竹简,实际上,却是悄然陷入了短暂的思考之中。
英布,有没有反意?
这个问题,几乎和母鸡会不会生蛋、匪盗会不会抢掠,以及匈奴人会不会洗澡一样简单。
但即便如此,天子刘邦依旧是强自压抑着胸中恼怒,将‘英布会不会真的想造反’这句话,堂而皇之的摆在了朝堂之上,摆在了朝臣百官面前。
作为汉室开国批次的官僚,刘邦此举所暗含的用意,殿内众人体会起来,自然是不费吹灰之力。
很快,便见西席朝臣摆列最靠前的位置,站起一道老态龙钟,甚至隐隐有些萎靡之色的身影。
“丞相酂侯臣何,谨拜陛下······”
沙哑的一声拜谒,自是将众人的目光尽数吸引,就连站在刘邦身旁,一时间颇有些无措的刘盈,都没有再被任何人注意到。
就见萧何对御阶上的刘邦稍一拱手,旋即轻咳两声,才将手中的竹简稍托高了些。
“贲赫此人,臣尚有些许知解······”
面不改色的道出这句‘贲赫我认识’,萧何的面容之上,便应然涌上一抹鄙夷。
“汉五年,奉陛下诏谕,迁九江王英布王淮南之时,英布曾表奏:请调能臣干吏往淮南,以为王用。”
“贲赫,便于臣奉陛下诏谕,遣往淮南之官吏四百余人列。”
“臣曾闻贲赫,于长安风闻不善,其人不精政务,而专研蝇营狗苟之术,便欲除其名于官吏册。”
“然彼时,社稷方兴,官、吏奇缺;臣纵心有不愿,亦只得遣贲赫入淮南,以为英布之臣······”
慢条斯理的道出这番追忆之语,萧何不由又是两声轻咳,才再度抬起头。
“后朝堂遣御史于淮南采风,归而谓臣:中大夫贲赫,其人阴险狡诈,又不善政务,为淮南共弃。”
“于贲赫同入淮南之官、佐,今皆已为千石;然贲赫始为英布任以中大夫之职,至今,仍如是······”
“又去岁,太上皇驾崩,英布遣内史入京吊唁,谓臣曰:贲赫此人,用之徒耗禄米,实当完为城旦······”
听着萧何面色淡然的道出这番话,殿内朝臣百官面上神情,无不带上了一抹怪异之色。
在先前,听到刘邦说起‘贲赫举报英布造反’之时,众人还都之以为:这是刘邦又要唱‘那出戏’了······
——从汉立当年的共尉、臧荼,到次年的张敖、韩王信,再到后来的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其‘谋反’的信息,几乎无一不是贲赫这种中层官员检举!
其从‘王臣’到‘举王叛逆’的历程,也都是极为相似。
左右不过是在诸侯国做官,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或是没得到重用,或是得罪了那个大人物乃至于诸侯王本人,惶惶不可终日,生怕那天被清理。
而后,自然是这类人‘碰巧’发现xx王在王宫或者王都周围,暗蓄甲士、粮草、军械若干,于是‘拼死逃亡’,状告于天子刘邦当面。
再然后,便是刘邦顺理成章的率军出征,将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乃至于有可能发生的诸侯王叛乱,扼杀于萌芽之中。
对于类似的剧本,过去这十来年,长安朝堂的朝臣百官,基本可以说是听腻了!
所以,在听到刘邦说‘贲赫检举英布谋反’,甚至似有其事的将拓抄般‘检举书’分发给众人之时,众人只当又是这个熟悉的剧本上演在即。
但在萧何满是笃定的说出‘贲赫这个人,用过都说差’之后,殿内众人的神情之上,又无一不涌上了一抹迟疑。
这······
贲赫检举英布,不应该是剧本吗?
既然是剧本,那按照惯例,大家伙不是应该配合天子刘邦演一出戏,再得出一个‘英布必须死’的结论?
往常,和刘邦搭戏搭的最好的,可就是丞相萧何!
可今天,萧何这是······
老糊涂了?
正当众人陷入疑惑之时,萧何的下一句话,更是让众人面上疑惑,转变为了一股彻彻底底的迷茫。
“依贲赫此人之秉性,此番,贲赫举英布欲反,恐另有隐情。”
“故臣之意,陛下或当先囚贲赫于长安,另遣使往淮南,面探英布之虚实!”
与先前,那副走两步就要咳嗽两声,说两句话就要停下喘口气时所不同,说这句话时,萧何的面容之上,只陡然带上了一抹摄人的强势!
而后,萧何便在殿内众人孤疑的目光注视下,极其迅速的恢复到了先前那副寿命即将欠费的模样,颤颤巍巍来到座位,缓缓坐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