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情世故
那么回归到正题,祝守一这里说得轻松,但这就让陈教授有点不懂了。
陈教授是更想知道这本书里到底蕴藏着什么道理。
这点祝守一觉得可以具体事例具体说。
祝守一觉得整个西游记是在讽刺明代的人际关系之复杂,和社会的阴暗面,这里祝守一说一个片段大家就理解了。
西游记中凤仙郡这一集,实际上是玉帝的一个局,通过一件小事儿,彻底重新树立权威。
西游记在86版并没有拍凤仙郡,续集才拍的,为什么没有拍啊,因为他们没有理解这一回,不明白里面的人情世故,觉得太没有意思了,就是唐僧一行人,过来求了求雨,就走了,没有情结冲突,很莫名其妙的一回。不符合刚擒住了一个妖,又降住了几个魔,妖魔鬼怪怎么就那么多。
这是一篇文戏,凤仙郡郡侯两口子吵架,掀翻了供桌让狗把贡品给吃了,玉帝发怒,然后玉帝弄了米山面山金锁,三年不给这个地方下雨,还有点阴暗的感觉,觉得玉帝小心眼,没啥意思,那就太小看我们的四大名著了,其实里面没有一句话是废话。
我们先看看凤仙郡是什么地位?他是进入佛祖地界的第一站天竺,天竺国边缘的第一门户,就是凤仙郡,之所以玉帝选择了这么一个边界地带,搞这个事儿,是有重大寓意的,明面上是玉帝和如来之间的较量,如果在这里直接搞事情的话,面子上挂不住,但是打个擦边球是可以的,也是就在边界地带,玉帝发了脾气,做了一次军事演习,敲打了如来。
大家说如来这么厉害,还管不到下雨这件小事吗?是的,他没法搞,尽管这一回,如来没有出现,但是如来做了最佳选择,就是不说话,这一局,他是沉默了,他也必须沉默。
先搞清楚玉帝为什么搞着一出,玉帝除了在孙悟空大闹天宫大规模亮相之外,西游记整本书里面这是第二次大规模亮相。
当时三清四御算位置很高,但玉帝是拥有管理世俗的权力,孙悟空大闹天空的时候,玉帝的手下各个身怀绝技,但是都不出全力,托塔李天王都没有亲自出手,只是让他儿子哪吒出手。
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就是道教(三清)势利一家独大,玉帝手下很多都是道教,而玉帝又不是意识形态的精神领袖,快被道教架空了,管理不好做,已经指挥不动了,最后他找来了如来,让佛教来做平衡。
玉帝想扶持佛,有三个难题需要完成。
第一个问题,我要扶持你发展,但是不能让你太猖獗,这个是我给你的,不是你要的,我要控制你,还要扶持你。
第二个问题,我既要打击道教扶持佛教,又要让道家支持,他还说不出话来。
第三个问题,我把这件事做成了,目的达到了,还不能让别人说我,我平衡各方势利,大家还得尊重我,还得让大家觉得,我玉帝谁都没帮,又能达到自己的意图,面子里子都要。
这三个难题,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对于普通人而言,真的是太难了。
但是这三个难题,玉帝通过凤仙郡做了最合理的安排,可以说这是一场政治大戏,当老大搞政治都知道,三角平衡定律,手下要分成两派。
就像凤仙郡这个事情,还用玉帝亲自出手吗,手下就把事情解决了,一个大集团出了事情还要领导自己出手,就说明玉帝到了没人可用的境地。
当孙悟空快到天竺了,玉帝在这里设下了一个局。
玉帝到下面去巡视,三天前(天上一日地下一年嘛)到了凤仙郡,正好看到凤仙郡郡守的老婆把贡品弄翻了,损坏了道教尊严,玉帝要罚他,就是这么一个事情的来由。
这个来由我们要看看,他是在祭谁,是在祭天,也是在祭道教,而不是在祭佛。玉帝其实掐指一算就知道事情的来由,就是想借题发挥,借这个事情要演一场戏。就是在佛祖脚下,还有人不信佛搞一把热度,在面上他是在替道教说话,就是说领导在维护我们的利益,所以,道教没有人说话,惩罚你不下雨,设置米山面山金锁。
在佛教的地界上弄这一出,代表着什么呢,表达了什么呢?就是在你的地盘上,我还说了算。就像一个老大,在别人地盘上砍了一个小弟,对方老大会为了一个小弟说话吗?不会的,何况,玉帝还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所以如来只能不说话。
玉帝明面上是帮了道教,打了佛教的脸,立了三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米山让小鸡啄米,面山让狗舔,金锁让蜡烛烧。
好了,这个局算是正式开始了。
对于降雨问题,孙悟空是不在乎的。下雨在大圣看来小事一桩,把东海龙王调来打几个喷嚏不就解决了吗?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东海龙王虽然一叫就到,但他没答应大圣的要求。老龙道:“启上大圣得知,我虽能行雨,乃上天遣用之辈。上天不差,岂敢擅自来此行雨?”孙悟空听了不高兴,说龙王你在推托,不够意思。敖广忙道“岂敢推托?但大圣念真言呼唤,不敢不来。一则未奉上天御旨,二则未曾带得行雨神将,怎么动得雨部?大圣既有拔济之心,容小龙回海点兵,烦大圣到天宫奏准,请一道降雨的圣旨,请水官放出龙来,我却好照旨意数目下雨。
龙王的谈话艺术大家看到没,龙王家族实力庞大,龙子龙孙能这么多,就来自于办事的艺术,滴水不漏。
你让我来我不能不来啊,我给你面子啊,但是来了之后,他又没说这个事情是玉帝的旨意,八卦半天,那样就是背后议论领导,孙悟空又是个藏不住消息的人,如果龙王说了,孙悟空肯定把他卖了,无形中就把领导得罪了,老龙这话说的很圆滑,先是表明了愿意帮助猴子的态度,接着诉说没有圣旨的难处,最后让孙悟空上天求旨,又给孙悟空指明了道路,都留了面子。
封住了四个口。
第一个你让我来,我不能不来,给你联系。
第二个,我得有旨意才能办事,没有老大旨意这个事办不了。
第三个,我没带工具,你现场逼我我也没用。
第四个,我给你指出了突破口,滴水不漏。
所以孙悟空听了,只能放老龙王回海。
这一段拒绝的艺术,当官的都要好好学一学。
所以孙悟空只有上天找玉帝,遇到四大天师,说了原因,孙悟空听了的反应是:行者闻言,大惊失色,再不敢启奏,走出殿,满面含羞……
什么能让孙悟空大惊失色?因为他意识到,这个不是一个简单下雨的问题,他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权力斗争之中,一个阴谋之中。
大惊失色的原因,他知道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背后代表了玉帝对这个事的处心积虑,你想解决这个问题,无疑是跟玉帝对抗,跟最高权利对抗。
但最后天师给了孙悟空一句话,若有一念善慈,惊动上天,那米、面山即时就倒,锁梃即时就断。你去劝他归善,福自来矣。天师不亏是玉帝的好僚机。
悟空回到凤仙郡后,把玉帝之言细说一遍。郡候才想起,三年前在于本衙之内,因妻不贤,恶言相斗,一时怒发无知,推倒供桌,泼了素馔,果是唤狗来吃了。这两年忆念在心,神思恍惚,无处可以解释,却不知上天见罪,遗害黎民。郡侯又发文,教城里城外大家小户,不论男女人等,都要烧香念佛。自此,米、面山倒,锁梃即断,玉帝才准予降雨。时有四大天师奉旨,传与各部随时下界,各逞神威,一齐振作。
下雨的时候,孙悟空让他们管下雨的(代表道教)露露脸,让百姓看看是谁下的雨。
凤仙郡最后立了寺院生祠,殿左边立起四众生祠,每年四时祭祀;又起盖雷神、龙神等庙,以答神功。
这个局,是一箭三雕。
第一个,你得罪了我,我就惩罚你,展示了玉帝的权威。
第二个,转移了矛盾,你得罪了我们道教,我给我手下们讨说法,下属也觉得老大在维护自己,通过设置三大难题,转移了手下对抗玉帝的心态。
第三个,又留下了一个饼,大家都看得到,这是一个肥差,解决这个事情,就可以得到凤仙郡的民心,就像单位里有一个好的岗位,都想争,领导靠这个肥差可以控制下属听话,轻易的给出去,你这个领导就没有控制力了。谁来解决这个难题。最终还是玉帝说了算,因为是玉帝设置的嘛,谁敢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跟玉帝作对。
就像领导跟下面的人说,我这有一个难缠的客户,谁去搞定一下啊,其实这个客户是领导亲戚,谁解决还不是领导说了算。
为什么李广难封啊,就是每次李广打仗都是很难的活,所以不出成绩,出成绩的活不让他干,所以很难提拔。
所以这个就是定向任务,定向招标。
有人说了,佛教和道教都得到好处了,那玉帝啥也没捞着啊,实际上玉帝重新树立起了权威感,大家都在求着他,这就是最大的好处。
玉帝让凤仙郡的人们信佛可以得雨,最后让道教的人下雨,两方势利得到了平衡,凤仙郡的人感谢两方势利,打了一巴掌,给了一块糖,玉帝的三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完成,达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西游记的世界观还是相对比较清楚的,只是因为融合了道家和佛家的世界观,导致有些细节上不是很好理解,另外也由于86版的西游记电视剧太过深入人心,才会在有些细节上疑问较多。
那么祝守一在这里再次总结一下。
首先玉帝应当是三界统帅。这个三界应当是指天、地、人三界,也就是天庭、地府、人间,只是看西游记来说的,应该是道家的三界概念,和佛经中的三界并不一样。可以说天庭万仙、四海龙王、地藏阎罗、西方世界、人间帝国都在玉帝统领之下。至少名义上在。
那问题来了,西方极乐世界属于哪个界?书中并没有提到,但从唐僧取经从南瞻部洲走路可以走到西牛贺洲来看,西方极乐世界应该也是人界,虽然众多佛、菩萨、罗汉也是法力无边,但没有道家的至高仙人,也就是如果所说的西牛贺洲“虽无上真”。
然后就是如来和玉帝的地位问题。按书中所说,在地位上如来应该是玉帝的下级,玉帝请如来降服孙悟空也是发一道旨意(86版电视剧中玉帝被孙悟空闹天宫躲到桌子底下,这在书中是完全没有的事情)。
可以看出玉帝是传旨,而如来是闻诏。从形式上看,如来更多的是像老君一样的角色,是宗教上的领袖,所以二圣虽然是传旨,但也要“礼佛三匝,侍立台下”,表示很高的敬意。
另外再说一下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学艺闹天宫和取经的起源问题。这里涉及一个重要的事情:菩提祖师是谁?书中只交代了孙悟空是来到西牛贺洲见到菩提祖师,而菩提祖师是佛道兼修的大师,孙悟空艺成之后再没有出现过。而如来就在西牛贺洲,所以这里不免让人浮想联翩:菩提祖师不会就是如来或如来的化身吧?而孙悟空后面闹天宫是否也出自如来的暗中安排呢?
可能性是有的,如来培养一个天生顽劣又没有任何背景的石猴,到龙宫地府天宫去闯祸,玉帝降服孙悟空时逐一派天兵天将去,既是对孙悟空不够重视,也是想看看到底猴子背后是谁,最后让如来出来摆平这件事。同时如来也通过孙悟空这个事情扩大了自己的队伍和势力,如来将庆功会定为“按天大会”就可见一斑。后面的取经也是如来安排对三界势力重新分配的一个过程。
但这只是稍显阴谋论的推测而已,这些东西恐怕吴承恩老先生都没有想得这么细吧,老先生最大的贡献是将长久以来流传的西游故事真正整合成了一部通俗读物,佛道混杂、人妖共生,西游神话故事得以更大地普及。我觉得读书时这个阴谋论调可以这么认为,也可以不这么想。从人情世故上看,这个推论是站得住脚的,也相对合理。但别忘了这本身就是一部稀奇古怪的神魔神话,本身许多地方不能以常理推测。
不过要说作者完全没有暗示讽刺的手法,显然不对。例如:
1.明显大唐治下的南瞻部洲民风淳朴,百姓安乐,还要费劲吧啦地跑去西牛贺洲取经。大唐境内都没啥妖怪,出了大唐就遇到很多。可以说老先生是想告诉读者,只有付出艰辛的努力得到的东西才会珍惜。但又何尝不是讽刺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还要去求那个求这个。路上有人都跟唐僧说了(大致这个意思):我们修行几世都希望能够投胎到大唐呢,你跑这里来取什么经。
2.妖怪大部分都是关系户,有背景有靠山,虽作死而不会真的被弄死。出了事情,主人来带走就是,也有可能他本身就是主人派来的呢。像白骨精这样的毫无背景的妖怪,生存风险极高。另外像牛魔王这样的实力散妖,也是活得很辛苦,自己没惹啥事反而要被几方力量联手围剿。
3.各个国王、公主、地方官啥的,在神仙看来就是个游戏。王位派人占了就占了,公主和王后派人抢了就抢了,地方官做事不合心意直接三年不给下雨,简直就是为所欲为。宝象国公主被掳走,和妖怪生了两个妖儿,虽然说是披香殿侍女下凡,和妖怪有缘啥的,但这确定不是借口?朱紫国王后被掳走,要不是紫阳真人,贞洁也成问题。乌鸡国国王被弄死了,妖怪当了国王,孙悟空说这个妖怪就算没害死别人也有秽乱宫廷的罪,然后文殊菩萨说这个狮子被骟了。
4.关系和面子是立足的要点。最典型的就是如来知道独角兕大王的来历,但又不能明说,还给了金丹砂去降妖,其实就是给太上老君面子,不能说破,还给老君送了点礼物(金丹砂怕不就是金子吧)。
最后说一下西游记的地图。西游记地图和现实世界相去甚远,东胜神洲应该是东海边或者东海之中的众多岛屿组成,孙悟空的老家傲来国就在这些岛国当中。大陆应该只有一片,上面有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和北俱芦洲,南瞻部洲主要就是大唐的地盘;西牛贺洲是天竺和众多小国,如来和菩提老祖就在这里;北俱芦洲书中很少提及。大陆周边有四海,东西南北围着大陆。天庭在天上,天还分层,四周有天柱。地府在地下,地藏菩萨和十殿阎罗,十八层地狱都在这。
那么现在明白了吧,西游记里充斥着的,是人情世故呀。
陈教授是更想知道这本书里到底蕴藏着什么道理。
这点祝守一觉得可以具体事例具体说。
祝守一觉得整个西游记是在讽刺明代的人际关系之复杂,和社会的阴暗面,这里祝守一说一个片段大家就理解了。
西游记中凤仙郡这一集,实际上是玉帝的一个局,通过一件小事儿,彻底重新树立权威。
西游记在86版并没有拍凤仙郡,续集才拍的,为什么没有拍啊,因为他们没有理解这一回,不明白里面的人情世故,觉得太没有意思了,就是唐僧一行人,过来求了求雨,就走了,没有情结冲突,很莫名其妙的一回。不符合刚擒住了一个妖,又降住了几个魔,妖魔鬼怪怎么就那么多。
这是一篇文戏,凤仙郡郡侯两口子吵架,掀翻了供桌让狗把贡品给吃了,玉帝发怒,然后玉帝弄了米山面山金锁,三年不给这个地方下雨,还有点阴暗的感觉,觉得玉帝小心眼,没啥意思,那就太小看我们的四大名著了,其实里面没有一句话是废话。
我们先看看凤仙郡是什么地位?他是进入佛祖地界的第一站天竺,天竺国边缘的第一门户,就是凤仙郡,之所以玉帝选择了这么一个边界地带,搞这个事儿,是有重大寓意的,明面上是玉帝和如来之间的较量,如果在这里直接搞事情的话,面子上挂不住,但是打个擦边球是可以的,也是就在边界地带,玉帝发了脾气,做了一次军事演习,敲打了如来。
大家说如来这么厉害,还管不到下雨这件小事吗?是的,他没法搞,尽管这一回,如来没有出现,但是如来做了最佳选择,就是不说话,这一局,他是沉默了,他也必须沉默。
先搞清楚玉帝为什么搞着一出,玉帝除了在孙悟空大闹天宫大规模亮相之外,西游记整本书里面这是第二次大规模亮相。
当时三清四御算位置很高,但玉帝是拥有管理世俗的权力,孙悟空大闹天空的时候,玉帝的手下各个身怀绝技,但是都不出全力,托塔李天王都没有亲自出手,只是让他儿子哪吒出手。
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就是道教(三清)势利一家独大,玉帝手下很多都是道教,而玉帝又不是意识形态的精神领袖,快被道教架空了,管理不好做,已经指挥不动了,最后他找来了如来,让佛教来做平衡。
玉帝想扶持佛,有三个难题需要完成。
第一个问题,我要扶持你发展,但是不能让你太猖獗,这个是我给你的,不是你要的,我要控制你,还要扶持你。
第二个问题,我既要打击道教扶持佛教,又要让道家支持,他还说不出话来。
第三个问题,我把这件事做成了,目的达到了,还不能让别人说我,我平衡各方势利,大家还得尊重我,还得让大家觉得,我玉帝谁都没帮,又能达到自己的意图,面子里子都要。
这三个难题,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对于普通人而言,真的是太难了。
但是这三个难题,玉帝通过凤仙郡做了最合理的安排,可以说这是一场政治大戏,当老大搞政治都知道,三角平衡定律,手下要分成两派。
就像凤仙郡这个事情,还用玉帝亲自出手吗,手下就把事情解决了,一个大集团出了事情还要领导自己出手,就说明玉帝到了没人可用的境地。
当孙悟空快到天竺了,玉帝在这里设下了一个局。
玉帝到下面去巡视,三天前(天上一日地下一年嘛)到了凤仙郡,正好看到凤仙郡郡守的老婆把贡品弄翻了,损坏了道教尊严,玉帝要罚他,就是这么一个事情的来由。
这个来由我们要看看,他是在祭谁,是在祭天,也是在祭道教,而不是在祭佛。玉帝其实掐指一算就知道事情的来由,就是想借题发挥,借这个事情要演一场戏。就是在佛祖脚下,还有人不信佛搞一把热度,在面上他是在替道教说话,就是说领导在维护我们的利益,所以,道教没有人说话,惩罚你不下雨,设置米山面山金锁。
在佛教的地界上弄这一出,代表着什么呢,表达了什么呢?就是在你的地盘上,我还说了算。就像一个老大,在别人地盘上砍了一个小弟,对方老大会为了一个小弟说话吗?不会的,何况,玉帝还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所以如来只能不说话。
玉帝明面上是帮了道教,打了佛教的脸,立了三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米山让小鸡啄米,面山让狗舔,金锁让蜡烛烧。
好了,这个局算是正式开始了。
对于降雨问题,孙悟空是不在乎的。下雨在大圣看来小事一桩,把东海龙王调来打几个喷嚏不就解决了吗?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东海龙王虽然一叫就到,但他没答应大圣的要求。老龙道:“启上大圣得知,我虽能行雨,乃上天遣用之辈。上天不差,岂敢擅自来此行雨?”孙悟空听了不高兴,说龙王你在推托,不够意思。敖广忙道“岂敢推托?但大圣念真言呼唤,不敢不来。一则未奉上天御旨,二则未曾带得行雨神将,怎么动得雨部?大圣既有拔济之心,容小龙回海点兵,烦大圣到天宫奏准,请一道降雨的圣旨,请水官放出龙来,我却好照旨意数目下雨。
龙王的谈话艺术大家看到没,龙王家族实力庞大,龙子龙孙能这么多,就来自于办事的艺术,滴水不漏。
你让我来我不能不来啊,我给你面子啊,但是来了之后,他又没说这个事情是玉帝的旨意,八卦半天,那样就是背后议论领导,孙悟空又是个藏不住消息的人,如果龙王说了,孙悟空肯定把他卖了,无形中就把领导得罪了,老龙这话说的很圆滑,先是表明了愿意帮助猴子的态度,接着诉说没有圣旨的难处,最后让孙悟空上天求旨,又给孙悟空指明了道路,都留了面子。
封住了四个口。
第一个你让我来,我不能不来,给你联系。
第二个,我得有旨意才能办事,没有老大旨意这个事办不了。
第三个,我没带工具,你现场逼我我也没用。
第四个,我给你指出了突破口,滴水不漏。
所以孙悟空听了,只能放老龙王回海。
这一段拒绝的艺术,当官的都要好好学一学。
所以孙悟空只有上天找玉帝,遇到四大天师,说了原因,孙悟空听了的反应是:行者闻言,大惊失色,再不敢启奏,走出殿,满面含羞……
什么能让孙悟空大惊失色?因为他意识到,这个不是一个简单下雨的问题,他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权力斗争之中,一个阴谋之中。
大惊失色的原因,他知道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背后代表了玉帝对这个事的处心积虑,你想解决这个问题,无疑是跟玉帝对抗,跟最高权利对抗。
但最后天师给了孙悟空一句话,若有一念善慈,惊动上天,那米、面山即时就倒,锁梃即时就断。你去劝他归善,福自来矣。天师不亏是玉帝的好僚机。
悟空回到凤仙郡后,把玉帝之言细说一遍。郡候才想起,三年前在于本衙之内,因妻不贤,恶言相斗,一时怒发无知,推倒供桌,泼了素馔,果是唤狗来吃了。这两年忆念在心,神思恍惚,无处可以解释,却不知上天见罪,遗害黎民。郡侯又发文,教城里城外大家小户,不论男女人等,都要烧香念佛。自此,米、面山倒,锁梃即断,玉帝才准予降雨。时有四大天师奉旨,传与各部随时下界,各逞神威,一齐振作。
下雨的时候,孙悟空让他们管下雨的(代表道教)露露脸,让百姓看看是谁下的雨。
凤仙郡最后立了寺院生祠,殿左边立起四众生祠,每年四时祭祀;又起盖雷神、龙神等庙,以答神功。
这个局,是一箭三雕。
第一个,你得罪了我,我就惩罚你,展示了玉帝的权威。
第二个,转移了矛盾,你得罪了我们道教,我给我手下们讨说法,下属也觉得老大在维护自己,通过设置三大难题,转移了手下对抗玉帝的心态。
第三个,又留下了一个饼,大家都看得到,这是一个肥差,解决这个事情,就可以得到凤仙郡的民心,就像单位里有一个好的岗位,都想争,领导靠这个肥差可以控制下属听话,轻易的给出去,你这个领导就没有控制力了。谁来解决这个难题。最终还是玉帝说了算,因为是玉帝设置的嘛,谁敢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跟玉帝作对。
就像领导跟下面的人说,我这有一个难缠的客户,谁去搞定一下啊,其实这个客户是领导亲戚,谁解决还不是领导说了算。
为什么李广难封啊,就是每次李广打仗都是很难的活,所以不出成绩,出成绩的活不让他干,所以很难提拔。
所以这个就是定向任务,定向招标。
有人说了,佛教和道教都得到好处了,那玉帝啥也没捞着啊,实际上玉帝重新树立起了权威感,大家都在求着他,这就是最大的好处。
玉帝让凤仙郡的人们信佛可以得雨,最后让道教的人下雨,两方势利得到了平衡,凤仙郡的人感谢两方势利,打了一巴掌,给了一块糖,玉帝的三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完成,达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西游记的世界观还是相对比较清楚的,只是因为融合了道家和佛家的世界观,导致有些细节上不是很好理解,另外也由于86版的西游记电视剧太过深入人心,才会在有些细节上疑问较多。
那么祝守一在这里再次总结一下。
首先玉帝应当是三界统帅。这个三界应当是指天、地、人三界,也就是天庭、地府、人间,只是看西游记来说的,应该是道家的三界概念,和佛经中的三界并不一样。可以说天庭万仙、四海龙王、地藏阎罗、西方世界、人间帝国都在玉帝统领之下。至少名义上在。
那问题来了,西方极乐世界属于哪个界?书中并没有提到,但从唐僧取经从南瞻部洲走路可以走到西牛贺洲来看,西方极乐世界应该也是人界,虽然众多佛、菩萨、罗汉也是法力无边,但没有道家的至高仙人,也就是如果所说的西牛贺洲“虽无上真”。
然后就是如来和玉帝的地位问题。按书中所说,在地位上如来应该是玉帝的下级,玉帝请如来降服孙悟空也是发一道旨意(86版电视剧中玉帝被孙悟空闹天宫躲到桌子底下,这在书中是完全没有的事情)。
可以看出玉帝是传旨,而如来是闻诏。从形式上看,如来更多的是像老君一样的角色,是宗教上的领袖,所以二圣虽然是传旨,但也要“礼佛三匝,侍立台下”,表示很高的敬意。
另外再说一下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学艺闹天宫和取经的起源问题。这里涉及一个重要的事情:菩提祖师是谁?书中只交代了孙悟空是来到西牛贺洲见到菩提祖师,而菩提祖师是佛道兼修的大师,孙悟空艺成之后再没有出现过。而如来就在西牛贺洲,所以这里不免让人浮想联翩:菩提祖师不会就是如来或如来的化身吧?而孙悟空后面闹天宫是否也出自如来的暗中安排呢?
可能性是有的,如来培养一个天生顽劣又没有任何背景的石猴,到龙宫地府天宫去闯祸,玉帝降服孙悟空时逐一派天兵天将去,既是对孙悟空不够重视,也是想看看到底猴子背后是谁,最后让如来出来摆平这件事。同时如来也通过孙悟空这个事情扩大了自己的队伍和势力,如来将庆功会定为“按天大会”就可见一斑。后面的取经也是如来安排对三界势力重新分配的一个过程。
但这只是稍显阴谋论的推测而已,这些东西恐怕吴承恩老先生都没有想得这么细吧,老先生最大的贡献是将长久以来流传的西游故事真正整合成了一部通俗读物,佛道混杂、人妖共生,西游神话故事得以更大地普及。我觉得读书时这个阴谋论调可以这么认为,也可以不这么想。从人情世故上看,这个推论是站得住脚的,也相对合理。但别忘了这本身就是一部稀奇古怪的神魔神话,本身许多地方不能以常理推测。
不过要说作者完全没有暗示讽刺的手法,显然不对。例如:
1.明显大唐治下的南瞻部洲民风淳朴,百姓安乐,还要费劲吧啦地跑去西牛贺洲取经。大唐境内都没啥妖怪,出了大唐就遇到很多。可以说老先生是想告诉读者,只有付出艰辛的努力得到的东西才会珍惜。但又何尝不是讽刺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还要去求那个求这个。路上有人都跟唐僧说了(大致这个意思):我们修行几世都希望能够投胎到大唐呢,你跑这里来取什么经。
2.妖怪大部分都是关系户,有背景有靠山,虽作死而不会真的被弄死。出了事情,主人来带走就是,也有可能他本身就是主人派来的呢。像白骨精这样的毫无背景的妖怪,生存风险极高。另外像牛魔王这样的实力散妖,也是活得很辛苦,自己没惹啥事反而要被几方力量联手围剿。
3.各个国王、公主、地方官啥的,在神仙看来就是个游戏。王位派人占了就占了,公主和王后派人抢了就抢了,地方官做事不合心意直接三年不给下雨,简直就是为所欲为。宝象国公主被掳走,和妖怪生了两个妖儿,虽然说是披香殿侍女下凡,和妖怪有缘啥的,但这确定不是借口?朱紫国王后被掳走,要不是紫阳真人,贞洁也成问题。乌鸡国国王被弄死了,妖怪当了国王,孙悟空说这个妖怪就算没害死别人也有秽乱宫廷的罪,然后文殊菩萨说这个狮子被骟了。
4.关系和面子是立足的要点。最典型的就是如来知道独角兕大王的来历,但又不能明说,还给了金丹砂去降妖,其实就是给太上老君面子,不能说破,还给老君送了点礼物(金丹砂怕不就是金子吧)。
最后说一下西游记的地图。西游记地图和现实世界相去甚远,东胜神洲应该是东海边或者东海之中的众多岛屿组成,孙悟空的老家傲来国就在这些岛国当中。大陆应该只有一片,上面有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和北俱芦洲,南瞻部洲主要就是大唐的地盘;西牛贺洲是天竺和众多小国,如来和菩提老祖就在这里;北俱芦洲书中很少提及。大陆周边有四海,东西南北围着大陆。天庭在天上,天还分层,四周有天柱。地府在地下,地藏菩萨和十殿阎罗,十八层地狱都在这。
那么现在明白了吧,西游记里充斥着的,是人情世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