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太子妃有孕
孔子地位进一步提高,就是在宋朝,至圣的称呼就是在真宗年间确立的。如今孔子谥号全称为至圣文宣王。其后人称文宣公,孔家享受诸多待遇,比如数千亩土地免税,比如朝廷举行大型典礼的时候,要专门去请孔门弟子来,若是一些礼仪方面有纠纷,也会去请。
事实上,即便是在后世,孔家也是唯一一个享有世袭官职的家族,比天师张道陵的家族待遇还要高。特别是孔子学院成为海外文化宣传的名片后,其身份又多了一层意义。
不过孔家在当地,名声其实很一般,依靠自己家大业大,有皇室支持,在当地霸占民田,买卖穷苦人家子女为仆役,也是常有的事情,外姓之人多敢怒不敢言。要废黜对孔家的待遇,其实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理由都很好找。但是,没有哪个皇帝会想不开去做这事,毕竟如今儒家一统百家,垄断了科举之路,即便是皇帝,得罪全天下的儒生,这又是何必呢?
当然,也是因为孔子后人比较懂事,没有真正触及皇权的禁脔与逆鳞。经历过魏晋南北朝的时代大动荡,孔家学到的一条定律就是不涉足政事,孔门子弟即便是出仕,也往往是在礼部史馆这些比较清闲的地方,基本上不曾听说进入两府,不要说两府,就算是六部高官也很少担任。
孔子后人愿意乖乖地当一个吉祥物,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王朝稳固对地方的统治,试问哪个皇帝不喜欢,即便是之后草原民族蒙古族入主中原,也要承认孔子地位,乖乖把孔子请进文庙,开科举,吸纳汉族知识分子进入统治阶层。清朝就更不用说了,几乎完全继承了明朝对孔子的一切封赏追谥。
孔家延续千年,名声不坠,说是中国最为成功的家族也不为过。一朝又一朝给孔子追谥加封,孔家后人也就跟着吃肉喝汤,不得不感慨一声,“时也,势也。”
不难发现,在和平年间,特别是汉朝,孔家地位真的挺一般。若不是南北朝纷乱年间,统治者认识到追谥孔子能够巩固自己统治,孔家根本不可能有今日之地位。宋朝亡了之后,明朝驱逐鞑虏,为了标榜自己正统地位,对孔子的重视更是到达了近乎神话的地步,“天不生仲达,万古如长夜。”(这句话其实是朱熹说的,但是发扬光大在明朝)
孔子一直是那个孔子,他的思想也一直都明明白白地写在纸张上,你再怎么微言大义,也不可能把原文给改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统治者需要的孔子不是同一个孔子,堂堂至圣,在统治者眼中,其实也就是一个任意拿捏的小女孩罢了。
赵祯这次之所以要封孔子为衍生公,又是给田,又是给待遇,再这样下去,山东曲阜几乎要成为孔国了。赵昕的目的也是标榜正统,对抗契丹国中日益增长的中国正统说。宋朝武力上无法平灭契丹,至少在文化上要压一头,契丹现在能够说自己是黄帝子孙,下一步就能够顺理成章地南下了。说起来也是蛮无语,否则谁平白无故地加封。
这些事情赵昕虽然心知肚明,但是还是不太舒服。孔子思想有好的一面,但是也有坏的,延续眼下态势,《论语》真的要变成圣经般不容置疑,实则扼杀思想界活力。但是改革此事的难度,可比科举改革的难度还要高。是以赵昕也仅仅是把自己的心思埋在心里而已。
时间来到四月,于赵昕而言,得知了一件颇为重要的事情,太子妃曹婧怀孕了。为什么说是得知呢?因为早在一个月之前,就有御医猜测过,不过那个时候婴儿脉象微弱,不好判断,如今随着婴儿在肚子逐渐长大,脉象逐渐明显,得以确定。孩子大概已经有两个月大了。
赵祯得知之后,直接将政事给推开了,和曹皇后一起,亲自来到东宫,专门来看望曹婧这个太子妃。送了礼物倒是在其次,宫里也不差这些,还一口气请了十八个妇人随侍,有逾礼制,可是没有人傻乎乎地说出来。这其中甚至还有处于哺乳期的奶妈,赵昕就好奇,现在距离生产还有近八个月,是不是太早了一点。
但是赵昕的意见注定是得不到其他人的看重的,说出来还要被人埋怨。赵祯就责怪赵昕为什么不早些成婚,若是真宗这一脉绝嗣,日后赵昕干脆就以发覆面,不要来地底下见他了。
宋朝自真宗开始,人丁就单薄至极,好不容易要当爷爷了,赵祯高兴之下,甚至还想要大赦天下,还是被群臣拦住了。理由是等孩子出来再说,若是中间发生意外,岂不是——
是日,闹腾了好一会儿,请了许多宗室皇亲过来庆贺。赵祯临行之际,将赵昕拉去一旁,道:“太子妃有孕,这段时间不宜同房。”
赵祯莫不是把自己当孩子,害怕太子妃流产,赵昕无奈道:“儿臣明白。”
赵祯复道:“太子妃有孕,但是皇室子嗣依旧单薄。”说着,目光直视赵昕,意思再明显不过。
这是要赵昕再找几个吗?赵昕顿时苦起脸来,好不容易脱离生育机器几天,就要继续当牛做马不成。就算是再强壮的牛,也要累死呀!
“少跟朕苦着臭脸,朕已经和皇后说好了,一旦太子妃有孕,你就迎娶吕家女入宫,吕夷简的孙女,便宜你小子了。”
“哦!”赵昕淡淡地应答过,不悲不喜。吕夷简是近五十年以来权势最盛的臣子,虽然已经去世,但是吕家依旧是北方大族,在官场上有不少官员曾经受他恩泽。这场婚姻,赵昕不会亏,同样是大赚的。
和曹婧联姻,赵昕和武将勋贵世家密切关系,此次和吕家女联姻,将和士族大家密切联系。通过两次婚姻,同时和文官群体与武官群体打好关系。都是政,治联姻,都是为了方便赵昕日后登基。
明明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赵昕却始终笑不出来,或许是还不够成熟吧。
事实上,即便是在后世,孔家也是唯一一个享有世袭官职的家族,比天师张道陵的家族待遇还要高。特别是孔子学院成为海外文化宣传的名片后,其身份又多了一层意义。
不过孔家在当地,名声其实很一般,依靠自己家大业大,有皇室支持,在当地霸占民田,买卖穷苦人家子女为仆役,也是常有的事情,外姓之人多敢怒不敢言。要废黜对孔家的待遇,其实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理由都很好找。但是,没有哪个皇帝会想不开去做这事,毕竟如今儒家一统百家,垄断了科举之路,即便是皇帝,得罪全天下的儒生,这又是何必呢?
当然,也是因为孔子后人比较懂事,没有真正触及皇权的禁脔与逆鳞。经历过魏晋南北朝的时代大动荡,孔家学到的一条定律就是不涉足政事,孔门子弟即便是出仕,也往往是在礼部史馆这些比较清闲的地方,基本上不曾听说进入两府,不要说两府,就算是六部高官也很少担任。
孔子后人愿意乖乖地当一个吉祥物,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王朝稳固对地方的统治,试问哪个皇帝不喜欢,即便是之后草原民族蒙古族入主中原,也要承认孔子地位,乖乖把孔子请进文庙,开科举,吸纳汉族知识分子进入统治阶层。清朝就更不用说了,几乎完全继承了明朝对孔子的一切封赏追谥。
孔家延续千年,名声不坠,说是中国最为成功的家族也不为过。一朝又一朝给孔子追谥加封,孔家后人也就跟着吃肉喝汤,不得不感慨一声,“时也,势也。”
不难发现,在和平年间,特别是汉朝,孔家地位真的挺一般。若不是南北朝纷乱年间,统治者认识到追谥孔子能够巩固自己统治,孔家根本不可能有今日之地位。宋朝亡了之后,明朝驱逐鞑虏,为了标榜自己正统地位,对孔子的重视更是到达了近乎神话的地步,“天不生仲达,万古如长夜。”(这句话其实是朱熹说的,但是发扬光大在明朝)
孔子一直是那个孔子,他的思想也一直都明明白白地写在纸张上,你再怎么微言大义,也不可能把原文给改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统治者需要的孔子不是同一个孔子,堂堂至圣,在统治者眼中,其实也就是一个任意拿捏的小女孩罢了。
赵祯这次之所以要封孔子为衍生公,又是给田,又是给待遇,再这样下去,山东曲阜几乎要成为孔国了。赵昕的目的也是标榜正统,对抗契丹国中日益增长的中国正统说。宋朝武力上无法平灭契丹,至少在文化上要压一头,契丹现在能够说自己是黄帝子孙,下一步就能够顺理成章地南下了。说起来也是蛮无语,否则谁平白无故地加封。
这些事情赵昕虽然心知肚明,但是还是不太舒服。孔子思想有好的一面,但是也有坏的,延续眼下态势,《论语》真的要变成圣经般不容置疑,实则扼杀思想界活力。但是改革此事的难度,可比科举改革的难度还要高。是以赵昕也仅仅是把自己的心思埋在心里而已。
时间来到四月,于赵昕而言,得知了一件颇为重要的事情,太子妃曹婧怀孕了。为什么说是得知呢?因为早在一个月之前,就有御医猜测过,不过那个时候婴儿脉象微弱,不好判断,如今随着婴儿在肚子逐渐长大,脉象逐渐明显,得以确定。孩子大概已经有两个月大了。
赵祯得知之后,直接将政事给推开了,和曹皇后一起,亲自来到东宫,专门来看望曹婧这个太子妃。送了礼物倒是在其次,宫里也不差这些,还一口气请了十八个妇人随侍,有逾礼制,可是没有人傻乎乎地说出来。这其中甚至还有处于哺乳期的奶妈,赵昕就好奇,现在距离生产还有近八个月,是不是太早了一点。
但是赵昕的意见注定是得不到其他人的看重的,说出来还要被人埋怨。赵祯就责怪赵昕为什么不早些成婚,若是真宗这一脉绝嗣,日后赵昕干脆就以发覆面,不要来地底下见他了。
宋朝自真宗开始,人丁就单薄至极,好不容易要当爷爷了,赵祯高兴之下,甚至还想要大赦天下,还是被群臣拦住了。理由是等孩子出来再说,若是中间发生意外,岂不是——
是日,闹腾了好一会儿,请了许多宗室皇亲过来庆贺。赵祯临行之际,将赵昕拉去一旁,道:“太子妃有孕,这段时间不宜同房。”
赵祯莫不是把自己当孩子,害怕太子妃流产,赵昕无奈道:“儿臣明白。”
赵祯复道:“太子妃有孕,但是皇室子嗣依旧单薄。”说着,目光直视赵昕,意思再明显不过。
这是要赵昕再找几个吗?赵昕顿时苦起脸来,好不容易脱离生育机器几天,就要继续当牛做马不成。就算是再强壮的牛,也要累死呀!
“少跟朕苦着臭脸,朕已经和皇后说好了,一旦太子妃有孕,你就迎娶吕家女入宫,吕夷简的孙女,便宜你小子了。”
“哦!”赵昕淡淡地应答过,不悲不喜。吕夷简是近五十年以来权势最盛的臣子,虽然已经去世,但是吕家依旧是北方大族,在官场上有不少官员曾经受他恩泽。这场婚姻,赵昕不会亏,同样是大赚的。
和曹婧联姻,赵昕和武将勋贵世家密切关系,此次和吕家女联姻,将和士族大家密切联系。通过两次婚姻,同时和文官群体与武官群体打好关系。都是政,治联姻,都是为了方便赵昕日后登基。
明明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赵昕却始终笑不出来,或许是还不够成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