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大航海时代的理论支撑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离开广州城的赵昕踏上南下交趾的战船,上千舟舰一朝竟发,场面之壮阔,让人心情久久不能够为之平静下来。
包括狄青在内的很多人都建议赵昕走陆路,万一海上遭遇一场大风浪,那可就完了。赵昕若是身亡,这场战争将不败而败。可是赵昕坚持走海路,既然想要开启大航海时代,自己都不亲自坐上战船岂不是显得非常虚伪。
中国作为悠久的农业国家,百姓数千年来一直在地里刨食,对于广袤无垠,深邃悠远的**大海天然有着恐惧。即便是出海,因为这个时代科技水平限制,只能够在沿海行舟。
赵昕希望打破他们的恐惧,让他们明白,大海的那边,是商机,是机遇,是无数未曾开垦过的土地,是一片有着无限想象力的地方。
一言以蔽之,有利可图!利诱,这也是赵昕所能够想到的唯一办法。
西方还能够依靠天主教发动圣战四处传教,实现扩张,而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并无传教的激情,如五代末年兴起的金丹派讲究调和龙虎,炼丹成仙,遁隐山林根本不出来。
而佛教进入中国后得到改造,也已经成为了乖乖的小白兔,不敢触及最高权力,无论是北地的天台宗还是南地的禅宗,对外探索的欲望趋近于无。
在佛道两家的教义之中,就没有向世界所有人宣传宗教的说法,都讲究一个待有缘者。甚至于道教一些书籍还故意设置隐喻,铅汞这些东西要是不解释,谁知道什么意思。还有一些道教书籍打乱文字顺序,不是无字天书却和无字天书没有区别,存心不让人知道什么意思。
而西方一神教,包括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和伊斯兰教,向世界各地传教,可是书写在他们的根本教义上的,所有信徒都奉为圭臬。这些根本教义乃至于有着杀死异教徒的说法,后人就算是解释都不好解释。
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都不能够成为赵昕的助力,况且,佛道教徒人数其实不多。
宋朝时期,在官府挂名,享受不纳税等待遇的道教徒人数大约两万,而佛教徒则是二十万出头,一比十的样子。至于普通信众,那都是遇山拜神仙,哪个好用拜哪个,可以不予考虑。
佛教在民间传播地更好,但是在高层,还是道教要吃香一些,谁让宋真宗编排出一个叫赵玄朗的祖先来。
精神方面,宗教派不上用场,儒家可以成为赵昕的臂膀吗?难度也很大,作为一种统治工具,儒家的思想对内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一旦外化出去,就非常不方便。之所以很多周边国家选择学习儒学,是因为他们明白这种思想有助于他们统治,其次就是彰显自身更加文明,摆脱茹毛饮血的生活。
赵昕想要开启大航海时代,必须师出有名,要有一个可以在朝堂上说得出的理由来,否则人家一句好战亡国,就不好接。说海外扩张有经济利益吧,然后一群人说大海风浪大,风险高,流氓无产者出走海外会带来问题。辩论不过你了,一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能够噎死你,“小人言利,君子言义”,能够把你恶心死。
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灭六国统一天下?很多人会说商鞅变法后,秦兵是虎狼之师,秦国政令上通下达等等一系列理由。
但是很少有人会说到理论原因,也就是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倡导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统一,不再被视为一件侵略别国的事情,而是成为了停止动乱,安抚天下的好事。
能够用理论征服人心,不比战场上动刀动枪来得好吗?虽然统一国家的建构自战国始,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堪堪完成,中间经历了无数的波折,但是理论是存在的,蓝图已经刻绘出来,只需要努力就可以了。
很可惜,赵昕目前为止还没有勾勒出自己大航海时代的蓝图,这场南征交趾的战争也被视为平叛战争,不为人所理解。
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但也是因为赵昕目前为止没有拿出实打实的好处来。
利诱,便成为了赵昕推动战略发展的第一步。而王朝中期,社会各个矛盾爆发,对于赵昕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人手不缺,推动改革的阻力也会小一些。
想得深时,赵昕自己都不知道他站了多长时间,思绪纷飞至天际。
甲板上,玲儿自赵昕身后走来,给赵昕披上一件锦袍,海面上白天是不热的,但是到了夜里,海风呼啸还是有些冷。
玲儿见赵昕眉头紧锁的样子,便问道:“殿下因何事而皱眉?说出来,便是奴婢不能解答,也好舒缓身心。”
“无事,只是看见这大海茫茫,心生渺茫,仿若蜉蝣一般,千年之后,也不知还有人记得否?”
玲儿自身后抱着赵昕,低声道:“殿下平定交趾,定然以此名垂青史。”
宋巡自一旁走来,故意咳嗽两声,道:“真要名垂青史,只怕一个小小的交趾还不够。”
玲儿知道宋巡有军情禀报,便行礼准备离去,赵昕却捉着她的手道:“留着听听也无妨。”
“这——”玲儿眉头微皱,女子不得干政,赵昕这不是将她架在火上烤吗?消息传出去,人家还不得随便编排赵昕。
还是宋巡识趣,长话短说道:“不是什么大事,大理国中生乱,国主段思廉联合国中大族杨氏逐权臣高智升,大理此战怕是来不了了。”
赵昕听到这个消息还是颇为讶异的,知道大理要内乱,可是在他设想之中,应该不至于如此快才对,这大理国主段思廉连这点时间都不愿意等吗?
”那高智升眼下如何?是生是死?”
“高氏秉政多年,自身也有不少的兵力,那段思廉想要灭掉高氏也不是这么容易的,两方正僵持着呢。”
赵昕眼下不关心他们的内乱,问道:“大理可会出兵相助交趾?”
“不知,已着樊圣密切关注此事,倘或有变局,定然第一时间禀报殿下。”
赵昕淡淡颔首,因为大宋与交趾的这场战争,很多事情都已经被改变,依靠前世的记忆并没有用,还是随机应变来得好。
离开广州城的赵昕踏上南下交趾的战船,上千舟舰一朝竟发,场面之壮阔,让人心情久久不能够为之平静下来。
包括狄青在内的很多人都建议赵昕走陆路,万一海上遭遇一场大风浪,那可就完了。赵昕若是身亡,这场战争将不败而败。可是赵昕坚持走海路,既然想要开启大航海时代,自己都不亲自坐上战船岂不是显得非常虚伪。
中国作为悠久的农业国家,百姓数千年来一直在地里刨食,对于广袤无垠,深邃悠远的**大海天然有着恐惧。即便是出海,因为这个时代科技水平限制,只能够在沿海行舟。
赵昕希望打破他们的恐惧,让他们明白,大海的那边,是商机,是机遇,是无数未曾开垦过的土地,是一片有着无限想象力的地方。
一言以蔽之,有利可图!利诱,这也是赵昕所能够想到的唯一办法。
西方还能够依靠天主教发动圣战四处传教,实现扩张,而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并无传教的激情,如五代末年兴起的金丹派讲究调和龙虎,炼丹成仙,遁隐山林根本不出来。
而佛教进入中国后得到改造,也已经成为了乖乖的小白兔,不敢触及最高权力,无论是北地的天台宗还是南地的禅宗,对外探索的欲望趋近于无。
在佛道两家的教义之中,就没有向世界所有人宣传宗教的说法,都讲究一个待有缘者。甚至于道教一些书籍还故意设置隐喻,铅汞这些东西要是不解释,谁知道什么意思。还有一些道教书籍打乱文字顺序,不是无字天书却和无字天书没有区别,存心不让人知道什么意思。
而西方一神教,包括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和伊斯兰教,向世界各地传教,可是书写在他们的根本教义上的,所有信徒都奉为圭臬。这些根本教义乃至于有着杀死异教徒的说法,后人就算是解释都不好解释。
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都不能够成为赵昕的助力,况且,佛道教徒人数其实不多。
宋朝时期,在官府挂名,享受不纳税等待遇的道教徒人数大约两万,而佛教徒则是二十万出头,一比十的样子。至于普通信众,那都是遇山拜神仙,哪个好用拜哪个,可以不予考虑。
佛教在民间传播地更好,但是在高层,还是道教要吃香一些,谁让宋真宗编排出一个叫赵玄朗的祖先来。
精神方面,宗教派不上用场,儒家可以成为赵昕的臂膀吗?难度也很大,作为一种统治工具,儒家的思想对内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一旦外化出去,就非常不方便。之所以很多周边国家选择学习儒学,是因为他们明白这种思想有助于他们统治,其次就是彰显自身更加文明,摆脱茹毛饮血的生活。
赵昕想要开启大航海时代,必须师出有名,要有一个可以在朝堂上说得出的理由来,否则人家一句好战亡国,就不好接。说海外扩张有经济利益吧,然后一群人说大海风浪大,风险高,流氓无产者出走海外会带来问题。辩论不过你了,一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能够噎死你,“小人言利,君子言义”,能够把你恶心死。
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灭六国统一天下?很多人会说商鞅变法后,秦兵是虎狼之师,秦国政令上通下达等等一系列理由。
但是很少有人会说到理论原因,也就是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倡导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统一,不再被视为一件侵略别国的事情,而是成为了停止动乱,安抚天下的好事。
能够用理论征服人心,不比战场上动刀动枪来得好吗?虽然统一国家的建构自战国始,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堪堪完成,中间经历了无数的波折,但是理论是存在的,蓝图已经刻绘出来,只需要努力就可以了。
很可惜,赵昕目前为止还没有勾勒出自己大航海时代的蓝图,这场南征交趾的战争也被视为平叛战争,不为人所理解。
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但也是因为赵昕目前为止没有拿出实打实的好处来。
利诱,便成为了赵昕推动战略发展的第一步。而王朝中期,社会各个矛盾爆发,对于赵昕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人手不缺,推动改革的阻力也会小一些。
想得深时,赵昕自己都不知道他站了多长时间,思绪纷飞至天际。
甲板上,玲儿自赵昕身后走来,给赵昕披上一件锦袍,海面上白天是不热的,但是到了夜里,海风呼啸还是有些冷。
玲儿见赵昕眉头紧锁的样子,便问道:“殿下因何事而皱眉?说出来,便是奴婢不能解答,也好舒缓身心。”
“无事,只是看见这大海茫茫,心生渺茫,仿若蜉蝣一般,千年之后,也不知还有人记得否?”
玲儿自身后抱着赵昕,低声道:“殿下平定交趾,定然以此名垂青史。”
宋巡自一旁走来,故意咳嗽两声,道:“真要名垂青史,只怕一个小小的交趾还不够。”
玲儿知道宋巡有军情禀报,便行礼准备离去,赵昕却捉着她的手道:“留着听听也无妨。”
“这——”玲儿眉头微皱,女子不得干政,赵昕这不是将她架在火上烤吗?消息传出去,人家还不得随便编排赵昕。
还是宋巡识趣,长话短说道:“不是什么大事,大理国中生乱,国主段思廉联合国中大族杨氏逐权臣高智升,大理此战怕是来不了了。”
赵昕听到这个消息还是颇为讶异的,知道大理要内乱,可是在他设想之中,应该不至于如此快才对,这大理国主段思廉连这点时间都不愿意等吗?
”那高智升眼下如何?是生是死?”
“高氏秉政多年,自身也有不少的兵力,那段思廉想要灭掉高氏也不是这么容易的,两方正僵持着呢。”
赵昕眼下不关心他们的内乱,问道:“大理可会出兵相助交趾?”
“不知,已着樊圣密切关注此事,倘或有变局,定然第一时间禀报殿下。”
赵昕淡淡颔首,因为大宋与交趾的这场战争,很多事情都已经被改变,依靠前世的记忆并没有用,还是随机应变来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