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章 齐纨鲁缟(求打赏月票推荐票!)
“陛下这是何意啊?”
“你可听过齐纨鲁缟的故事?”
“陛下,臣当年跟随通武侯攻打齐国,占领齐国后,臣曾经听说过这个故事。当年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凭着政治高压和军事威胁,宋、陈、蔡、卫、郑等国都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推举齐桓公为盟主。可是, 紧邻齐国势力比较强大的鲁国却不依不饶,与谭、遂等小国坚决反对齐国称霸。”
“齐国不在乎周围那些蕞尔小国,却对鲁国比较忌惮。随后齐鲁之间爆发长勺之战,就以齐国大败告终,虽然后来齐国数次打败鲁国,却也讨不到多少好处。”
“齐桓公很郁闷,打又打不垮, 劝又劝不动,简直是软硬不吃。于是齐相管仲另辟捷径,提出围绕“齐纨、鲁缟”发动一场经济战,让鲁国屈服。”
“纨是齐国特产的白绢,细致光洁,因此又称齐纨,齐人都用这种白绢做衣服;而鲁国则用缟为衣服。缟也是一种细白的生绢,主要产于鲁国,因此又称鲁缟。齐国和鲁国紧邻,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庶民小人,常年都有贸易往来。”
“管仲请齐桓公带头穿缟做的衣服,又下令百官们也要穿缟做的衣服,不久之后,齐国百姓纷纷效仿,一时之间,缟服遍及齐国。而管仲又下令,禁止齐国百姓生产缟,所有的缟都必须从外进口。”
“这样一来, 鲁缟供不应求, 价格猛涨,鲁国百姓见利润丰厚,便放弃了农耕,都来织缟。不仅如此,管仲还派人张贴告示:凡是商人给齐国贩来一千匹缟赏三百金,贩来一万匹赏三千金。如此这般,鲁国人的热情更高了,鲁庄公也贪图赋税,并不加以制止,于是鲁国家家户户都是织布声,而田地都荒废了。”
“一年之后,管仲突然下令封闭关卡,不准鲁缟进入齐国,与此同时,齐桓公和大臣们又都开始穿齐纨做的衣服,齐纨又开始流行。但是此举却害了鲁国百姓,不仅堆积如山的鲁缟卖不出去,庄稼也荒废了。”
“鲁庄公发现中了计,可是已经晚了,只得派人向齐国买粮食,管仲却趁机抬高价格。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 鲁庄公向齐桓公低头,推举他为盟主,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这就是历史上“齐纨鲁缟”的典故,管仲以经济手段开启贸易战,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二世听罢,情不自禁道:
“世人都喜爱杜撰的传说,殊不知这史书中流传下来的智者,其才智计谋高出志怪杜撰多少倍。而朕每每读古书,都痛恨为何朕身边没有管仲这样的人才。”
赵佗听了,细细思之。
“老臣听闻,陛下打算允许秦国百姓经营商业。”
“正是。当时虽无再世之管仲,可是管仲已经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陛下这是打算要用齐纨鲁缟的方法,要利用商业分散百姓的注意力?”
“正是此理。恰如你方才所言,如今的帝国,有着大量的流民。帝国保留强大的军队,正是为了震慑这些流民。可是这只能起一时之用。还记得任嚣叛乱吗,一个郡守,短短数月内,召集起三十万叛乱的大军,这恰恰说明帝国内部流民遍布。”
“今日,朕还要还告诉你另外一件事。早在先帝在世时,曾经夜巡兰池行宫,遇到盗贼。”
赵佗听了,自然震惊。
“兰池行宫,那不就在咸阳城郊吗?”
“是的,先帝脚下尚且有盗贼行凶,可见基层有多混乱了。所以朕一继位,就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开垦荒地,只要你愿意种地,朕就让秦吏给这些人上户口,种种举动,为的就是安抚这些流民。”
“可是这些做法根本不够,朕思来想去,只有用工业、商业这些新鲜玩意,吸引这些流民的注意力,只要他们不想着打仗,帝国就可太平。”
“此事怕是需要从长计议,以帝国如今的情况,归家的士卒温饱尚且没有解决。而且据臣所知,关内的土地兼并,比任何地方都要严重。关内的情况,比关外更严重吧。老臣每回奉诏回朝,都会回老家,一个乡邑里土地兼并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大批农户破产,要么与人佣耕,要么破产流浪四方。而那个时期,关中大量的百姓还在为繁重的徭役、重大工程出力,对农田实在是不上心。”
“又有奸佞小人在先帝跟前扰乱视听,这些问题积压了很久,已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譬如生病,一开始是小病,可以用针灸治愈,但是时间一久,病入膏肓,无力回天。轻徭薄赋,只是用来治愈小病的。”
“以如今的时局,轻徭薄赋只能算作辅佐之药,要想真正解决这种祸患,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继续强化关中本位制。吸引流民留居关中的同时,强化关内的地位。”
“末将以为,治国的关键是在治理民众,而不是盲目地将目光放在辽阔的疆域上。国家的存在,为的是百姓。可是现在帝国却用一种奇怪的心态,不忙着治理民众,却把精力都放在疆域之上。末将早年为将,跟随诸多大将出生入死,攻城略地无数,那个时候,末将心中就有一個疑惑。”
“都说开疆拓土,吞并六国是为了统一天下,可是咋们统一的究竟是天下百姓呢,还是统一天下的疆域呢。如果只为了统一疆域,那么在天下疆土上十步一距,树立我秦国的旗帜,这就算是达到目的了。可是如果是为了永远结束内战,那么就应该统一人心。”
“可是陛下难道认为,人心是可以统一的吗?如果陛下以为,人心是可以统一的。那么臣以为,大秦帝国也就最多到二世了。”
扶苏听了,顿时脊背一凉。
要知道,距离历史上的秦国国运大限,只有一年的时间。如果秦国安然无恙的度过了,那就说明他的皇帝之位坐稳了,如果没有,那秦国日后可就麻烦了。陈胜吴广被撵去了赵地,没了项羽,会有宋义。
当皇帝当了三年,还没人敢对扶苏说这个。
“你可听过齐纨鲁缟的故事?”
“陛下,臣当年跟随通武侯攻打齐国,占领齐国后,臣曾经听说过这个故事。当年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凭着政治高压和军事威胁,宋、陈、蔡、卫、郑等国都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推举齐桓公为盟主。可是, 紧邻齐国势力比较强大的鲁国却不依不饶,与谭、遂等小国坚决反对齐国称霸。”
“齐国不在乎周围那些蕞尔小国,却对鲁国比较忌惮。随后齐鲁之间爆发长勺之战,就以齐国大败告终,虽然后来齐国数次打败鲁国,却也讨不到多少好处。”
“齐桓公很郁闷,打又打不垮, 劝又劝不动,简直是软硬不吃。于是齐相管仲另辟捷径,提出围绕“齐纨、鲁缟”发动一场经济战,让鲁国屈服。”
“纨是齐国特产的白绢,细致光洁,因此又称齐纨,齐人都用这种白绢做衣服;而鲁国则用缟为衣服。缟也是一种细白的生绢,主要产于鲁国,因此又称鲁缟。齐国和鲁国紧邻,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庶民小人,常年都有贸易往来。”
“管仲请齐桓公带头穿缟做的衣服,又下令百官们也要穿缟做的衣服,不久之后,齐国百姓纷纷效仿,一时之间,缟服遍及齐国。而管仲又下令,禁止齐国百姓生产缟,所有的缟都必须从外进口。”
“这样一来, 鲁缟供不应求, 价格猛涨,鲁国百姓见利润丰厚,便放弃了农耕,都来织缟。不仅如此,管仲还派人张贴告示:凡是商人给齐国贩来一千匹缟赏三百金,贩来一万匹赏三千金。如此这般,鲁国人的热情更高了,鲁庄公也贪图赋税,并不加以制止,于是鲁国家家户户都是织布声,而田地都荒废了。”
“一年之后,管仲突然下令封闭关卡,不准鲁缟进入齐国,与此同时,齐桓公和大臣们又都开始穿齐纨做的衣服,齐纨又开始流行。但是此举却害了鲁国百姓,不仅堆积如山的鲁缟卖不出去,庄稼也荒废了。”
“鲁庄公发现中了计,可是已经晚了,只得派人向齐国买粮食,管仲却趁机抬高价格。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 鲁庄公向齐桓公低头,推举他为盟主,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这就是历史上“齐纨鲁缟”的典故,管仲以经济手段开启贸易战,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二世听罢,情不自禁道:
“世人都喜爱杜撰的传说,殊不知这史书中流传下来的智者,其才智计谋高出志怪杜撰多少倍。而朕每每读古书,都痛恨为何朕身边没有管仲这样的人才。”
赵佗听了,细细思之。
“老臣听闻,陛下打算允许秦国百姓经营商业。”
“正是。当时虽无再世之管仲,可是管仲已经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陛下这是打算要用齐纨鲁缟的方法,要利用商业分散百姓的注意力?”
“正是此理。恰如你方才所言,如今的帝国,有着大量的流民。帝国保留强大的军队,正是为了震慑这些流民。可是这只能起一时之用。还记得任嚣叛乱吗,一个郡守,短短数月内,召集起三十万叛乱的大军,这恰恰说明帝国内部流民遍布。”
“今日,朕还要还告诉你另外一件事。早在先帝在世时,曾经夜巡兰池行宫,遇到盗贼。”
赵佗听了,自然震惊。
“兰池行宫,那不就在咸阳城郊吗?”
“是的,先帝脚下尚且有盗贼行凶,可见基层有多混乱了。所以朕一继位,就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开垦荒地,只要你愿意种地,朕就让秦吏给这些人上户口,种种举动,为的就是安抚这些流民。”
“可是这些做法根本不够,朕思来想去,只有用工业、商业这些新鲜玩意,吸引这些流民的注意力,只要他们不想着打仗,帝国就可太平。”
“此事怕是需要从长计议,以帝国如今的情况,归家的士卒温饱尚且没有解决。而且据臣所知,关内的土地兼并,比任何地方都要严重。关内的情况,比关外更严重吧。老臣每回奉诏回朝,都会回老家,一个乡邑里土地兼并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大批农户破产,要么与人佣耕,要么破产流浪四方。而那个时期,关中大量的百姓还在为繁重的徭役、重大工程出力,对农田实在是不上心。”
“又有奸佞小人在先帝跟前扰乱视听,这些问题积压了很久,已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譬如生病,一开始是小病,可以用针灸治愈,但是时间一久,病入膏肓,无力回天。轻徭薄赋,只是用来治愈小病的。”
“以如今的时局,轻徭薄赋只能算作辅佐之药,要想真正解决这种祸患,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继续强化关中本位制。吸引流民留居关中的同时,强化关内的地位。”
“末将以为,治国的关键是在治理民众,而不是盲目地将目光放在辽阔的疆域上。国家的存在,为的是百姓。可是现在帝国却用一种奇怪的心态,不忙着治理民众,却把精力都放在疆域之上。末将早年为将,跟随诸多大将出生入死,攻城略地无数,那个时候,末将心中就有一個疑惑。”
“都说开疆拓土,吞并六国是为了统一天下,可是咋们统一的究竟是天下百姓呢,还是统一天下的疆域呢。如果只为了统一疆域,那么在天下疆土上十步一距,树立我秦国的旗帜,这就算是达到目的了。可是如果是为了永远结束内战,那么就应该统一人心。”
“可是陛下难道认为,人心是可以统一的吗?如果陛下以为,人心是可以统一的。那么臣以为,大秦帝国也就最多到二世了。”
扶苏听了,顿时脊背一凉。
要知道,距离历史上的秦国国运大限,只有一年的时间。如果秦国安然无恙的度过了,那就说明他的皇帝之位坐稳了,如果没有,那秦国日后可就麻烦了。陈胜吴广被撵去了赵地,没了项羽,会有宋义。
当皇帝当了三年,还没人敢对扶苏说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