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山西道监察御史
于谦依旧像往常一样去翰林院上值,跟自己熟悉的两个编修打了招呼,便开始准备文典。
拿起来前些日子太子朱高炽给他的一个折子,他还是忍不住皱眉。
出了翰林院,向东宫走去。
东宫。
朱高炽跟杨士奇正在大殿内坐着议事,时不时的发出一声微叹。
就见一个宦官进来禀报:
“启禀太子殿下,翰林修撰于谦来访!”
朱高炽便放下手里的折子,说道:
“让他进来吧!”
没过一会儿,于谦便进来了,恭敬的给两人行了礼,朱高炽便也让他坐在一旁。
跟杨士奇相视一眼,朱高炽笑着开口道:
“于谦,你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来又有何事?”
于谦便苦笑着,知道朱高炽是在打趣他,便说道:
“殿下,关于上次河南道赈灾一事,臣尚且存有疑虑!”
朱高炽似乎有些惊讶的看着他,面露疑惑道:
“此事不是已有定论了嘛?”
于谦便摇摇头。
“那河南赈灾延误之事,臣始终不觉得都是运粮官之责,况且根据回报来看,所行道路皆是畅通,原粮运都督所报南林道因水灾冲垮而导致延误一事,纯属是子虚乌有!”
朱高炽顿时心头大震,竖起耳朵听着。
“南林道确实被冲垮,然而当地的知府却是不敢担延误赈灾这个责任,于当日便又重新修缮了,所以道路不通根本就是托词!而到了受灾严重之地,又回报灾祸严重,粮食不足以赈灾,臣仔细的比对过前年河南遭灾时的情况,此次灾情并不比之严重,算上两年内河南增长的人口来看,也不可能有不足以赈灾的说法!臣还去问了户部的主事,才发现那边完全是给多了粮食和灾款!”
朱高炽此时也明白了事情的关键,眯着眼睛说道:
“依你之见,是运粮队中存在贪墨粮食和灾款之人?”
于谦便跪倒沉声道:
“不止!臣以为上行下效,光是下面的运粮官不可能有这个胆子,除非上面有人跟他们沆瀣一气,而根据臣抽调的翰林院案录来看,运粮官林苑正是河南布政使的门生故吏!”
听到这里,杨士奇跟朱高炽顿时心头大震,两人相视一眼,俱皆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震惊。
这份敏锐的洞察力和沿着蛛丝马迹寻求真相的本事就连他们也为之赞叹!
越想越不对劲,朱高炽重新理了一遍事情的脉络,这才梳理清楚。
就算河南布政使没有跟他们勾结,那也有渎职之嫌!
想到这里,朱高炽扭过头来,满脸笑意道:
“于谦啊,起来吧!”
于谦便忙不迭的起身。
“本宫很惊讶,你这般的年纪便能有如此能力!”
于谦便虚怀若谷的说道:
“臣不敢,此乃吾师所授!”
朱高炽便满意的点点头,于谦是唐辰逸的得意门生,其中自然是唐辰逸的功劳了。
读书人最讲究师门传承了,若是他毫不犹豫的将功劳归结于自身,朱高炽反倒是要对他厌恶几分。
不管有没有恩师的功劳,总是要谦虚一些为好。
跟杨士奇对视一眼,朱高炽心里就生出了一个想法。
“于谦啊,你在翰林院任职多久了?”
于谦便拱手答道:
“一年余半!”
朱高炽便点点头道:
“像你这般的人才,不应该被埋没,本宫有意将你调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巡视湖广两地,你意下如何?”
于谦顿时心头懵然,有些不知所言。
看朱高炽这意思,就是要打定主意栽培他了,然而他第一时间想的是若是应下来,自己就不能留在京师了,就要离自己的恩师远去了。
见他似乎心里踌躇,朱高炽便疑惑道:
“你可是有何疑虑?”
若是别人听闻朱高炽有意培植,那不知道要高兴到哪里去,怎么会像于谦这般的踟蹰呢!
于谦便照实说道:
“臣在想臣的恩师,恩师为臣所付出的太多,臣时有悔恨自己未能在恩师身前侍奉,初闻殿下之言,心里不知作何回答!”
说着,似乎有些哽咽,喉咙上像是有什么东西噎住了一样。
朱高炽也有些感慨的点点头,眼眶不由湿润。
多么感人至深的师生情谊啊!
自己也有恩师,就坐在一旁,如今看着他逐渐苍老,朱高炽有时候又何尝不想让他颐养天年呢?
只不过朝廷还离不开他,自己身为人君,大多数时候更不能到他身前侍奉,这种缺憾是他所理解的!
想到这里,朱高炽也面露悲色道:
“你的恩师尚且年轻,而本宫的恩师已然垂垂老矣,若不是时局所迫,谁又不想尽人伦之孝呢?你的恩师如今是临安伯,身份也算显贵,你更要为他争气,光耀唐家门楣!”
一旁的杨士奇也是心有所感,看着于谦像是看到了当年的朱高炽一般,若不是因为朱高炽性格的仁厚宽爱,至情至性,自己也不会选择辅佐他。
在重情重义这一点上,于谦像极了朱高炽。
“唉!于谦啊,京师只是偏安一处,天下广阔,相信你的恩师也想让你去闯荡一番,况且翰林院只是你仕途的一处垫脚石,非为进阶之地,若是想站在更高的位置,你便该多做考虑!”
杨士奇这一番话顿时点醒了于谦,他慕然想起来当初恩师跟自己说的那番话。
只有自己登临更高的阶梯,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也能为恩师争光添彩……
想到此处,他终于打定了主意。
“多谢殿下厚爱!”
朱高炽见他拱手一礼,心里也便会心的笑了,于谦是国家的人才,该到一片更广阔的天地中去遨游。
“这两天我会向皇上上个折子举荐你,你回去之后便要着手准备了。”
于谦便点点头,心里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出了东宫的时候,于谦的心里仍然有些惆怅,虽然道理是那么个道理,但是想到自己即将远离恩师,这心里就无比的惆怅。
上任了山西道监察御史之后,自己就该远赴湖广之地巡察了,也不知道何年何月能回京……
唉!
真是令人心痛!
拿起来前些日子太子朱高炽给他的一个折子,他还是忍不住皱眉。
出了翰林院,向东宫走去。
东宫。
朱高炽跟杨士奇正在大殿内坐着议事,时不时的发出一声微叹。
就见一个宦官进来禀报:
“启禀太子殿下,翰林修撰于谦来访!”
朱高炽便放下手里的折子,说道:
“让他进来吧!”
没过一会儿,于谦便进来了,恭敬的给两人行了礼,朱高炽便也让他坐在一旁。
跟杨士奇相视一眼,朱高炽笑着开口道:
“于谦,你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来又有何事?”
于谦便苦笑着,知道朱高炽是在打趣他,便说道:
“殿下,关于上次河南道赈灾一事,臣尚且存有疑虑!”
朱高炽似乎有些惊讶的看着他,面露疑惑道:
“此事不是已有定论了嘛?”
于谦便摇摇头。
“那河南赈灾延误之事,臣始终不觉得都是运粮官之责,况且根据回报来看,所行道路皆是畅通,原粮运都督所报南林道因水灾冲垮而导致延误一事,纯属是子虚乌有!”
朱高炽顿时心头大震,竖起耳朵听着。
“南林道确实被冲垮,然而当地的知府却是不敢担延误赈灾这个责任,于当日便又重新修缮了,所以道路不通根本就是托词!而到了受灾严重之地,又回报灾祸严重,粮食不足以赈灾,臣仔细的比对过前年河南遭灾时的情况,此次灾情并不比之严重,算上两年内河南增长的人口来看,也不可能有不足以赈灾的说法!臣还去问了户部的主事,才发现那边完全是给多了粮食和灾款!”
朱高炽此时也明白了事情的关键,眯着眼睛说道:
“依你之见,是运粮队中存在贪墨粮食和灾款之人?”
于谦便跪倒沉声道:
“不止!臣以为上行下效,光是下面的运粮官不可能有这个胆子,除非上面有人跟他们沆瀣一气,而根据臣抽调的翰林院案录来看,运粮官林苑正是河南布政使的门生故吏!”
听到这里,杨士奇跟朱高炽顿时心头大震,两人相视一眼,俱皆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震惊。
这份敏锐的洞察力和沿着蛛丝马迹寻求真相的本事就连他们也为之赞叹!
越想越不对劲,朱高炽重新理了一遍事情的脉络,这才梳理清楚。
就算河南布政使没有跟他们勾结,那也有渎职之嫌!
想到这里,朱高炽扭过头来,满脸笑意道:
“于谦啊,起来吧!”
于谦便忙不迭的起身。
“本宫很惊讶,你这般的年纪便能有如此能力!”
于谦便虚怀若谷的说道:
“臣不敢,此乃吾师所授!”
朱高炽便满意的点点头,于谦是唐辰逸的得意门生,其中自然是唐辰逸的功劳了。
读书人最讲究师门传承了,若是他毫不犹豫的将功劳归结于自身,朱高炽反倒是要对他厌恶几分。
不管有没有恩师的功劳,总是要谦虚一些为好。
跟杨士奇对视一眼,朱高炽心里就生出了一个想法。
“于谦啊,你在翰林院任职多久了?”
于谦便拱手答道:
“一年余半!”
朱高炽便点点头道:
“像你这般的人才,不应该被埋没,本宫有意将你调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巡视湖广两地,你意下如何?”
于谦顿时心头懵然,有些不知所言。
看朱高炽这意思,就是要打定主意栽培他了,然而他第一时间想的是若是应下来,自己就不能留在京师了,就要离自己的恩师远去了。
见他似乎心里踌躇,朱高炽便疑惑道:
“你可是有何疑虑?”
若是别人听闻朱高炽有意培植,那不知道要高兴到哪里去,怎么会像于谦这般的踟蹰呢!
于谦便照实说道:
“臣在想臣的恩师,恩师为臣所付出的太多,臣时有悔恨自己未能在恩师身前侍奉,初闻殿下之言,心里不知作何回答!”
说着,似乎有些哽咽,喉咙上像是有什么东西噎住了一样。
朱高炽也有些感慨的点点头,眼眶不由湿润。
多么感人至深的师生情谊啊!
自己也有恩师,就坐在一旁,如今看着他逐渐苍老,朱高炽有时候又何尝不想让他颐养天年呢?
只不过朝廷还离不开他,自己身为人君,大多数时候更不能到他身前侍奉,这种缺憾是他所理解的!
想到这里,朱高炽也面露悲色道:
“你的恩师尚且年轻,而本宫的恩师已然垂垂老矣,若不是时局所迫,谁又不想尽人伦之孝呢?你的恩师如今是临安伯,身份也算显贵,你更要为他争气,光耀唐家门楣!”
一旁的杨士奇也是心有所感,看着于谦像是看到了当年的朱高炽一般,若不是因为朱高炽性格的仁厚宽爱,至情至性,自己也不会选择辅佐他。
在重情重义这一点上,于谦像极了朱高炽。
“唉!于谦啊,京师只是偏安一处,天下广阔,相信你的恩师也想让你去闯荡一番,况且翰林院只是你仕途的一处垫脚石,非为进阶之地,若是想站在更高的位置,你便该多做考虑!”
杨士奇这一番话顿时点醒了于谦,他慕然想起来当初恩师跟自己说的那番话。
只有自己登临更高的阶梯,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也能为恩师争光添彩……
想到此处,他终于打定了主意。
“多谢殿下厚爱!”
朱高炽见他拱手一礼,心里也便会心的笑了,于谦是国家的人才,该到一片更广阔的天地中去遨游。
“这两天我会向皇上上个折子举荐你,你回去之后便要着手准备了。”
于谦便点点头,心里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出了东宫的时候,于谦的心里仍然有些惆怅,虽然道理是那么个道理,但是想到自己即将远离恩师,这心里就无比的惆怅。
上任了山西道监察御史之后,自己就该远赴湖广之地巡察了,也不知道何年何月能回京……
唉!
真是令人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