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汇通天下
第412章 汇通天下
朱元璋也是目瞪口呆。
都说这江南富甲天下,原来朱元璋没有觉察出来,现在一看,真的是如此啊!
不过呢,朱元璋在想,这件事呢,他还是觉得要慢慢来推进。
现在金陵还无所谓,因为这是他的大本营,还不会出什么乱子。
如果在士成的统治范围之内,或者是在大元,甚至是陈友谅的范围内,如果出现这样事情的话,那可不是一件好事。
这样的速度太快了,要是这样子,用不了多久,就会把他们统治区域内的银子给吸干了。
这可不好,这件事儿要慢慢来,不要一下子就这么的成功。
可以一点一点的发展,让他们没有觉察,来个温水煮青蛙,等他们觉察之后,就是想阻止,也阻止不了,这样方为正道。
“小宝啊,你去和二河联系一下,就说我们的步伐要适当放慢,不要这么太积极,慢慢来,你把我这个意思告诉他,也转达给沈万三,他们会明白的。”
小宝马上领命,派人把这话传给了二河。
对于金陵这边明王金钞的推进状况,沈万三很久就知道了,本来沈万三想大干一场的。
听到朱元璋的善意提醒,沈万三觉得朱元璋这样的想法,有点儿像小脚女人走路,太慢了。
但是呢,他听了一下这样的分析,他觉得很有道理。
毕竟这事要是操之过急的话,人们对这个金钞认识还不够,还没有使用的习惯,这样做,等于吸干了其他地方银钱的流动性。
这个可是动摇他们统治基础的事情,这可不是小事情啊!
朱元璋想了半天,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然后他提起笔来,写了四个字。
汇通天下!
相比于朱元璋的那个野心,这个目标,还是易于实现的。
商人们在全国范围内做生意最大的不便,就是这银子的运输问题。
就是交给镖局押解,也是有很大风险的。
现在天下大乱,银车被抢,那是常事儿。
如果朱元璋首先推广这项业务的话,那比他在全国范围内发行明王金钞更有实操性。
不会动摇其他地方的统治根基,也不会遭到仇恨,这事情肯定会受到商人的拥护。
现在第一步,就是要吸引这些商人的使用,然后再慢慢的让其他行业的人也熟悉,习惯于使用明王金钞,这就是一个缓慢的事情。
但是这个趋势,那是不可逆转的,人们一旦对什么事情产生了兴趣,那真的是不可抑制的。
朱元璋觉得还是先实现这一个小目标吧!
其实后世很多的大商人,特别是山西乔家的商人,后世乔家票号遍布天下。
最终实现了他一辈子的目标,汇通天下。
而朱元璋现在就可以借助遍布天下的皇觉寺分院,曲线实现这个目标。
朱元璋还是那个想法,事情要一步一步做啊,一点点来,他不急于一时。
这样的事情不用做那么快,而现如今他也不需要那么多钱。
因为他的地盘没那么大,钱太多的话,如果不用的话,对他来说,也是一个负担。
他可以把这项事业和他逐步占领新的地盘,一起慢慢推进。
具体安排就是,在他自己的地盘上,可以实现自己的这些目标,流通以明王金钞为主。
在其他不是自己地盘的地方,就以汇通天下为目标。
两个目标协同推进,慢慢扩大明王金钞使用范围,这样才是最稳妥的。
沈万三看到朱元璋手书的汇通天下这几个字,,他也是吃了一惊。
开始的时候,沈万三觉得朱元璋写的字太丑了,书法太差了。
但当他最终看懂这四个字是什么字时,他又拍案叫绝。
这也是他的理想啊!
这项业务对当地的势力影响不是很大,是可以稳步推进的。
沈万三心说,这个朱元璋啊,真是足智多谋啊,不单打仗是一把好手,这经商也是一把好手啊!如果朱元璋全力经商的话,那他是绝对干不过朱元璋的。
这次他觉得自己能下定决心和朱元璋合作,那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非常正确的选择。
要合作呀,就要和那些明白人合作,和那些不明白的人,那真的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呀!
朱元璋把这些事安排好之后呢,具体怎么推进,就让二河,小宝,达子,小春他们协商进行了。
他还是坚持原来的原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既然他让他们做这些事情,那就全权的相信,全部交权,朱元璋绝对不会在小事上浪费时间。
毕竟他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军事,那就是扩大自己地盘。
赚钱是必要的,但让自己的军队更有战力,这才是根本。
像宋朝虽然很有钱,但是军队的战力,真的是太垃圾了,根本不值一提。
对于军队的管理,朱元璋也是有心得的,要有荣誉心,让人们积极奋勇杀敌,用军功来刺激他们,用英雄的气概来鼓励。
武将是不能怕死的!
武将也不能给太多钱,钱太多了,人的想法就变了。
这样的事情,朱元璋是不会做的。
自从广德之战后,朱元璋的麾下军队已经休整了一段时间。
朱元璋觉得休整的时间已经差不多了,他要继续向前推进,稳步扩大地盘。
不过朱元璋这个时候,却想去栖霞寺看看,去求求签。
他多次去栖霞寺却没有机会求签,虽然朱元璋知道人定胜天的道理。但是他也想讨一个好彩头。
金陵城在他的治下,越来越繁华昌盛了。
身着便装的朱元璋,此刻往栖霞寺。
一路之上,他观察民情,听的最多的就是人们议论明王金钞的事情。
朱元璋这次颁布的措施,其中有一条就是,使用明王金钞交税,可以减百分之十,这可是相当大的刺激措施。
其实朱元璋也是借这次机会,给人民减轻一下负担。
相比与藏富于国,朱元璋还是倾向藏富于民,这样的话,百姓安居乐业,才有保证。
有恒产者有恒心!
这句古语,朱元璋觉得非常有道理。
(本章完)
朱元璋也是目瞪口呆。
都说这江南富甲天下,原来朱元璋没有觉察出来,现在一看,真的是如此啊!
不过呢,朱元璋在想,这件事呢,他还是觉得要慢慢来推进。
现在金陵还无所谓,因为这是他的大本营,还不会出什么乱子。
如果在士成的统治范围之内,或者是在大元,甚至是陈友谅的范围内,如果出现这样事情的话,那可不是一件好事。
这样的速度太快了,要是这样子,用不了多久,就会把他们统治区域内的银子给吸干了。
这可不好,这件事儿要慢慢来,不要一下子就这么的成功。
可以一点一点的发展,让他们没有觉察,来个温水煮青蛙,等他们觉察之后,就是想阻止,也阻止不了,这样方为正道。
“小宝啊,你去和二河联系一下,就说我们的步伐要适当放慢,不要这么太积极,慢慢来,你把我这个意思告诉他,也转达给沈万三,他们会明白的。”
小宝马上领命,派人把这话传给了二河。
对于金陵这边明王金钞的推进状况,沈万三很久就知道了,本来沈万三想大干一场的。
听到朱元璋的善意提醒,沈万三觉得朱元璋这样的想法,有点儿像小脚女人走路,太慢了。
但是呢,他听了一下这样的分析,他觉得很有道理。
毕竟这事要是操之过急的话,人们对这个金钞认识还不够,还没有使用的习惯,这样做,等于吸干了其他地方银钱的流动性。
这个可是动摇他们统治基础的事情,这可不是小事情啊!
朱元璋想了半天,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然后他提起笔来,写了四个字。
汇通天下!
相比于朱元璋的那个野心,这个目标,还是易于实现的。
商人们在全国范围内做生意最大的不便,就是这银子的运输问题。
就是交给镖局押解,也是有很大风险的。
现在天下大乱,银车被抢,那是常事儿。
如果朱元璋首先推广这项业务的话,那比他在全国范围内发行明王金钞更有实操性。
不会动摇其他地方的统治根基,也不会遭到仇恨,这事情肯定会受到商人的拥护。
现在第一步,就是要吸引这些商人的使用,然后再慢慢的让其他行业的人也熟悉,习惯于使用明王金钞,这就是一个缓慢的事情。
但是这个趋势,那是不可逆转的,人们一旦对什么事情产生了兴趣,那真的是不可抑制的。
朱元璋觉得还是先实现这一个小目标吧!
其实后世很多的大商人,特别是山西乔家的商人,后世乔家票号遍布天下。
最终实现了他一辈子的目标,汇通天下。
而朱元璋现在就可以借助遍布天下的皇觉寺分院,曲线实现这个目标。
朱元璋还是那个想法,事情要一步一步做啊,一点点来,他不急于一时。
这样的事情不用做那么快,而现如今他也不需要那么多钱。
因为他的地盘没那么大,钱太多的话,如果不用的话,对他来说,也是一个负担。
他可以把这项事业和他逐步占领新的地盘,一起慢慢推进。
具体安排就是,在他自己的地盘上,可以实现自己的这些目标,流通以明王金钞为主。
在其他不是自己地盘的地方,就以汇通天下为目标。
两个目标协同推进,慢慢扩大明王金钞使用范围,这样才是最稳妥的。
沈万三看到朱元璋手书的汇通天下这几个字,,他也是吃了一惊。
开始的时候,沈万三觉得朱元璋写的字太丑了,书法太差了。
但当他最终看懂这四个字是什么字时,他又拍案叫绝。
这也是他的理想啊!
这项业务对当地的势力影响不是很大,是可以稳步推进的。
沈万三心说,这个朱元璋啊,真是足智多谋啊,不单打仗是一把好手,这经商也是一把好手啊!如果朱元璋全力经商的话,那他是绝对干不过朱元璋的。
这次他觉得自己能下定决心和朱元璋合作,那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非常正确的选择。
要合作呀,就要和那些明白人合作,和那些不明白的人,那真的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呀!
朱元璋把这些事安排好之后呢,具体怎么推进,就让二河,小宝,达子,小春他们协商进行了。
他还是坚持原来的原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既然他让他们做这些事情,那就全权的相信,全部交权,朱元璋绝对不会在小事上浪费时间。
毕竟他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军事,那就是扩大自己地盘。
赚钱是必要的,但让自己的军队更有战力,这才是根本。
像宋朝虽然很有钱,但是军队的战力,真的是太垃圾了,根本不值一提。
对于军队的管理,朱元璋也是有心得的,要有荣誉心,让人们积极奋勇杀敌,用军功来刺激他们,用英雄的气概来鼓励。
武将是不能怕死的!
武将也不能给太多钱,钱太多了,人的想法就变了。
这样的事情,朱元璋是不会做的。
自从广德之战后,朱元璋的麾下军队已经休整了一段时间。
朱元璋觉得休整的时间已经差不多了,他要继续向前推进,稳步扩大地盘。
不过朱元璋这个时候,却想去栖霞寺看看,去求求签。
他多次去栖霞寺却没有机会求签,虽然朱元璋知道人定胜天的道理。但是他也想讨一个好彩头。
金陵城在他的治下,越来越繁华昌盛了。
身着便装的朱元璋,此刻往栖霞寺。
一路之上,他观察民情,听的最多的就是人们议论明王金钞的事情。
朱元璋这次颁布的措施,其中有一条就是,使用明王金钞交税,可以减百分之十,这可是相当大的刺激措施。
其实朱元璋也是借这次机会,给人民减轻一下负担。
相比与藏富于国,朱元璋还是倾向藏富于民,这样的话,百姓安居乐业,才有保证。
有恒产者有恒心!
这句古语,朱元璋觉得非常有道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