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弋谦上任
南平州条件比新明岛稍微好上一些,至少在海军基地这边已经实现了房屋居住,而不是随便搭个地窝子对付。
弋谦与侯显进行了交接之后,便在侯显的陪同下开始走访南平州所控制的领地。首先走访的是海湾南端海角上的灯塔工地,一千多人的工地一同忙碌是一个非常大的场面。
别说是大明这个时代了,就是现代社会,建造一座六七十米高的建筑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完成的。更何况在这个没有塔吊、没有混凝土搅拌车、没有钢筋水泥、没有电动升降机的时代。
不说别的,光是这么高的脚手架需要多少材料搭建,越往高修筑,每送上一块砖石需要付出的劳动力都需要几倍的增加。
看着这么大工地,建筑工人们如同工蚁般忙碌,弋谦不禁问道:“侯公公,在下不懂航海,为何南平州在条件这么艰苦的情况下,首先要修建这么一座灯塔,南平州能够负担的起修筑这座灯塔的费用吗?”
“对于海军来说,钱不是什么大事,而且材料就是附近的山石,并不需要在在材料上有所花费,主要的支出是工人的薪水和伙食。一千多人一年也就一万多贯不到二万贯,这点钱对于海军来说不是问题。
最主要的还是工人不足,一千人看起来很多,实际用起来采石场分一部分,运输分一部分,留给建筑的人并不多。
最费事的其实还是采石,这些石材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才能使用,所以最耗人力的并不是建筑工地,而是采石场。”
弋谦点点头,知道这个灯塔对于海军意义重大,属于优先项目,他们这些基地其实就是为海军服务的。
“侯公公,这一次船队又运来五千移民,有家室的移民派去屯田,没有家室的可以安排到工地上!
这样这些没有家室的单身青壮,集中到一起也方便管理,在下从南洋一路过来,发现这移民中普遍男多女少,而且比例相差还非常的大。
这样下去孤阴不长,孤阳不生,没有阴阳调和非得出大乱子不可,不知公公可有办法解决这女人的问题?”
侯显没想到弋谦刚一到来就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这女人问题若不是皇帝不准找昆仑奴,完全可以在本地土人中选择。
可是这一条已经被皇帝定为铁律,除非谁不想再做大明人,愿意去跟这些土人厮混,否则谁也不敢去碰这条铁律。
“这女人可不太好解决,咱家也没办法,出海移民者大多都是在国内不如意者,要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傻子才移民出来呢?
要解决移民的女人问题,咱家看来还得用商业的手段,皇帝不准与昆仑奴通婚,可没说不准与倭国、朝鲜、南掌、真腊、暹罗这些国家的女人通婚。
咱们可以给皇帝上疏请陛下下旨在这些国家买年轻的女人,到时候再卖给移民做老婆,朝廷不但解决了移民的女人问题,还能增加一笔收入。”
弋谦一拍大腿哈哈大笑道:“咱们这也算是积德行善,咱们不买这些国家女人,她们很可能会被饿死,咱们买过来那就是救命的善事,这事值得一做。
等本官与于谦和王骥商量一下,一起研究出一个章程。只要陛下不反对,我们甚至都可以买西夷的女子!”
从灯塔工地返回海军基地,弋谦视察了海军基地的建设情况。这片区域气候干旱,根本不适合人类大规模生存,所以这里的定位就是海军军港。
商港将会在以后另外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建设,海军基地并不属于弋谦的管辖范围之内,他的这个南平州总督是为海军服务的。
在海军港口基地休息了几天,弋谦开始了他的正式上任,南平州的移民垦殖中心离海军港口还有一百多里。
那里已经开始建设一座城池,也就是南平州州城。现在是夏季的农忙季节,建城工作已经停下来,移民们正在全力的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总体来说南平州的气候还是比较干旱,跟移民的老家山西的气候差不多,移民对于这里的环境适应的很快。
弋谦到来的时候,移民们正在各自长官的带领下进行新开垦土地上做着除草的工作,新到来的移民也已经安排到了附近河流两旁未开垦的荒原上进行垦荒。
这一片区域已经聚集了七八万人,中心地带还未建成的南平州城已经形成了一个固的集市。在这里负责军屯的南平州都指挥使向大兴将侯显与弋谦迎进都指挥使司的临时驻地,对弋谦歉意的说道:“弋大人见谅,南平州初创条件艰苦,没有什么好东西招待您的!
好在这两年通过与土人交易,我们的牛羊渐渐的多了起来,肉食已经不缺了!”
弋谦哈哈大笑道:“有肉吃日子那是大明百姓想都不敢想的日子,你们卫迁徙到南平州也算是享福了!”
向大兴竟然对弋谦的话深表赞同,点点头道:“大人说的不错,刚开始听说是把我等调往海外驻守屯垦,某家第一反应就是我等会被派到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喝风吃沙子。
可是到了地头才发现南平州的气候与老家山西差不多,不过与山西开发了几千年,土地早已贫瘠不堪不同。
南平州这里的土地是从来没有开发过的原始土地,土地非常肥沃,在掌握了这里的气候农时以后,我们粮食获得了大丰收,普通军户家里哪一家没有个几千斤的余粮,那都不敢出去见人,害怕别人笑话他懒惰。
我们把土地中间的这条河流命名为新汾河,两岸的土地依靠新汾河的灌溉产量颇丰,朝廷给移民过来的军户提供政策是每亩十税一,没有其他任何的杂税和徭役。
就是南平州城的修筑也是采取雇佣的方式,如此低廉的赋税有一个条件就是每家必须要有一个青壮参加卫所军的训练。
卫所军没有军饷,只有战时补贴,这是每一个移民家庭的义务。百姓对此并无异议,他们本来就是军户,在南平州当军户可比在山西当军户的条件好多了。”
“征收一成的赋税能够维持运转吗?”弋谦问出了最核心的问题。
“若是只依靠田税只能维持各部官军军官的俸禄,以及训练消耗,如今的南平州主要收入是依靠中转贸易。
我们从海军手里拿到货物,在转手卖给不远处的部落,从他们的手里换取牛羊、黄金等财物。
这样的中转贸易是由都指挥使司与海军共同主持,获得的利润也与海军进行分成!”
弋谦敏锐的认识到这样的经济结构是不健康的,官府主导贸易不是不可以,不过却不能以贸易盈余做财政收入。
政府的财政收入必须要通过赋税来完成,赋税的合理征收是考验一个政府是否合格的基石。
若是一直依赖贸易盈余为财政收入,时间一长必然会滋生贪腐,官商勾结之下,利用特权牟利便成了习以为常之事。
大明士绅士绅优待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本来指望士绅稳定乡间,保证朝廷税收能够完成,可是士绅却利用特权公然挖朝廷的墙角,把本该属于朝廷的赋税占为己有。
弋谦已经想好,他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商税厘清,官营经济没有问题,不过商业就是商业,税赋就是税赋,两者必须分开!
“向将军,现在南平州的主要种植什么庄稼?”
“这里气候与山西老家差不多,经过种植试验,发现南平州适合小麦与高粱生长。老百姓会在田间地头,自家的院子里种些杂粮。不过这些杂粮不过是一些点缀,主要还是小麦与高粱做为主要种植作物。”
“高粱与粟(小米)耐旱,不过产量并不高,不然也不会渐渐被小麦与水稻取代!而且高粱的口感并不是很好,不知百姓种植高粱是用来食用还是用做酿造?”
“刚开始老百姓还吃高粱米饭,现在都已经以面食为主,高粱的主要用途已经是对牲畜贴膘和用来酿造酒醋!”
弋谦敏感的抓住了一条商机,这高粱酒口感清冽,回味甘醇,是非常完美的酿酒原料,或许酿酒会成为南平州的一大财源。
不过弋谦暂时并没有表态,而是在向大兴的陪同下继续考察新汾河两岸的农业情况,新汾河两岸目前已经开垦出农田一百万亩。
刚开始的时候,都指挥使司承诺,只要在一年之内,老百姓能开垦多少土地,这些土地都是他们自己的。
都指挥使司量地之后发放地契,老百姓垦荒的热情很高,可是等到真正耕作的时候,老百姓们发现一个壮劳力的耕作极限也就三十亩地,再算上自家婆姨和孩子,五十亩地已经一个五口之家,一个壮劳力的家庭的极限。
除非家中劳力多的,否则根本就种不了那么多地。就算多开垦土地也种不过来,到最后百姓都主动放弃了多开土地。
在山西老家的时候,由于人多地少,土地总是不够用,从来就没考虑过还有种不过来的时候,现在发现一个家庭的力量真的很有限。
都指挥使司发现这个情况之后,及时做了调整,对于一个家庭的开荒面积做了规定,每个人不得超过三十亩,也就是说一个五口之家的土地不得超过一百五十亩。
你开多少亩地就要缴纳多少亩地的赋税,都指挥使司不会管你有没有耕种,这样的政策遏制了百姓多吃多占的思想。
有些百姓总想着不管我种不种得过来,先把地占上那是没错的。可是这样政策出来,老百姓就不敢再多占土地,毕竟你能种五十亩地,却占了一百亩,那就等于比别人多交了一成的赋税。
眼下的南平州地广人稀,并不缺少土地,百姓又不是傻子,有了这样的条件之后,自然是能种多少就种多少。
随着新的移民到来,又会迎来一波垦荒潮,估计到明年的秋天,南平州能够有一百五十万亩的土地能够耕种起来。
按照亩产一石的收成计算,也能收到十五万石的粮税,再加上收购百姓手中的余粮,南平州官府手中至少能掌握五十万石的粮食。
这样一笔粮食,南平州基本上已经能够做到自给自足,还有一些盈余,这是弋谦考察过南平州农业之后做出的结论。
弋谦走马上任之后,立刻与向大兴进行了分工,向大兴主要负责屯田百姓的军事训练,保证南平州不被土人袭击。同时管理南平州对土人贸易事项,利用大明的手工业商品,换取土人的牛羊等初级农产品。
为此专门成立一家南平州官营贸易公司,负责对土人的贸易,公司共计股份一万股南平州官府占股七成,其中南平州官府三成、海军两成、都指挥使司代表的陆军两成,剩余三成以每股十贯钱的价格向整个南平州招募股份。
南平州的老百姓可是亲眼目睹了贸易公司的利润情况,都知道这是一只会下蛋的母鸡,对于向整个社会募集的三千股资金,没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募集完成。
公司的账面上一下子就多了三万两银币的资金,这笔资金贸易公司并没有全部用来进货与土人交易,而是拿出一万两开始在州城附近寻找适合烧砖的黏土,开始建设砖窑,红砖在皇帝的默许下,现在已经成了大明的主要建筑材料,这种红砖比起青砖来优点是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缺点是没有青砖结实。
以前老百姓不敢使用红砖是因为这个颜色容易被官府认定是僭越,搞不好不但房子没修好,命搭进去了。
朱瞻基登基之后,对于大明百姓的衣食住行格外关心,老百姓吃糠咽菜住茅草屋那是对文官们口中的大明盛世的羞辱。
朱瞻基专门在邸报上宣传鼓励百姓使用红砖建房,一座红砖房屋不但比茅草土坯房外表美观,而且更加的坚固耐用。
弋谦与侯显进行了交接之后,便在侯显的陪同下开始走访南平州所控制的领地。首先走访的是海湾南端海角上的灯塔工地,一千多人的工地一同忙碌是一个非常大的场面。
别说是大明这个时代了,就是现代社会,建造一座六七十米高的建筑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完成的。更何况在这个没有塔吊、没有混凝土搅拌车、没有钢筋水泥、没有电动升降机的时代。
不说别的,光是这么高的脚手架需要多少材料搭建,越往高修筑,每送上一块砖石需要付出的劳动力都需要几倍的增加。
看着这么大工地,建筑工人们如同工蚁般忙碌,弋谦不禁问道:“侯公公,在下不懂航海,为何南平州在条件这么艰苦的情况下,首先要修建这么一座灯塔,南平州能够负担的起修筑这座灯塔的费用吗?”
“对于海军来说,钱不是什么大事,而且材料就是附近的山石,并不需要在在材料上有所花费,主要的支出是工人的薪水和伙食。一千多人一年也就一万多贯不到二万贯,这点钱对于海军来说不是问题。
最主要的还是工人不足,一千人看起来很多,实际用起来采石场分一部分,运输分一部分,留给建筑的人并不多。
最费事的其实还是采石,这些石材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才能使用,所以最耗人力的并不是建筑工地,而是采石场。”
弋谦点点头,知道这个灯塔对于海军意义重大,属于优先项目,他们这些基地其实就是为海军服务的。
“侯公公,这一次船队又运来五千移民,有家室的移民派去屯田,没有家室的可以安排到工地上!
这样这些没有家室的单身青壮,集中到一起也方便管理,在下从南洋一路过来,发现这移民中普遍男多女少,而且比例相差还非常的大。
这样下去孤阴不长,孤阳不生,没有阴阳调和非得出大乱子不可,不知公公可有办法解决这女人的问题?”
侯显没想到弋谦刚一到来就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这女人问题若不是皇帝不准找昆仑奴,完全可以在本地土人中选择。
可是这一条已经被皇帝定为铁律,除非谁不想再做大明人,愿意去跟这些土人厮混,否则谁也不敢去碰这条铁律。
“这女人可不太好解决,咱家也没办法,出海移民者大多都是在国内不如意者,要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傻子才移民出来呢?
要解决移民的女人问题,咱家看来还得用商业的手段,皇帝不准与昆仑奴通婚,可没说不准与倭国、朝鲜、南掌、真腊、暹罗这些国家的女人通婚。
咱们可以给皇帝上疏请陛下下旨在这些国家买年轻的女人,到时候再卖给移民做老婆,朝廷不但解决了移民的女人问题,还能增加一笔收入。”
弋谦一拍大腿哈哈大笑道:“咱们这也算是积德行善,咱们不买这些国家女人,她们很可能会被饿死,咱们买过来那就是救命的善事,这事值得一做。
等本官与于谦和王骥商量一下,一起研究出一个章程。只要陛下不反对,我们甚至都可以买西夷的女子!”
从灯塔工地返回海军基地,弋谦视察了海军基地的建设情况。这片区域气候干旱,根本不适合人类大规模生存,所以这里的定位就是海军军港。
商港将会在以后另外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建设,海军基地并不属于弋谦的管辖范围之内,他的这个南平州总督是为海军服务的。
在海军港口基地休息了几天,弋谦开始了他的正式上任,南平州的移民垦殖中心离海军港口还有一百多里。
那里已经开始建设一座城池,也就是南平州州城。现在是夏季的农忙季节,建城工作已经停下来,移民们正在全力的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总体来说南平州的气候还是比较干旱,跟移民的老家山西的气候差不多,移民对于这里的环境适应的很快。
弋谦到来的时候,移民们正在各自长官的带领下进行新开垦土地上做着除草的工作,新到来的移民也已经安排到了附近河流两旁未开垦的荒原上进行垦荒。
这一片区域已经聚集了七八万人,中心地带还未建成的南平州城已经形成了一个固的集市。在这里负责军屯的南平州都指挥使向大兴将侯显与弋谦迎进都指挥使司的临时驻地,对弋谦歉意的说道:“弋大人见谅,南平州初创条件艰苦,没有什么好东西招待您的!
好在这两年通过与土人交易,我们的牛羊渐渐的多了起来,肉食已经不缺了!”
弋谦哈哈大笑道:“有肉吃日子那是大明百姓想都不敢想的日子,你们卫迁徙到南平州也算是享福了!”
向大兴竟然对弋谦的话深表赞同,点点头道:“大人说的不错,刚开始听说是把我等调往海外驻守屯垦,某家第一反应就是我等会被派到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喝风吃沙子。
可是到了地头才发现南平州的气候与老家山西差不多,不过与山西开发了几千年,土地早已贫瘠不堪不同。
南平州这里的土地是从来没有开发过的原始土地,土地非常肥沃,在掌握了这里的气候农时以后,我们粮食获得了大丰收,普通军户家里哪一家没有个几千斤的余粮,那都不敢出去见人,害怕别人笑话他懒惰。
我们把土地中间的这条河流命名为新汾河,两岸的土地依靠新汾河的灌溉产量颇丰,朝廷给移民过来的军户提供政策是每亩十税一,没有其他任何的杂税和徭役。
就是南平州城的修筑也是采取雇佣的方式,如此低廉的赋税有一个条件就是每家必须要有一个青壮参加卫所军的训练。
卫所军没有军饷,只有战时补贴,这是每一个移民家庭的义务。百姓对此并无异议,他们本来就是军户,在南平州当军户可比在山西当军户的条件好多了。”
“征收一成的赋税能够维持运转吗?”弋谦问出了最核心的问题。
“若是只依靠田税只能维持各部官军军官的俸禄,以及训练消耗,如今的南平州主要收入是依靠中转贸易。
我们从海军手里拿到货物,在转手卖给不远处的部落,从他们的手里换取牛羊、黄金等财物。
这样的中转贸易是由都指挥使司与海军共同主持,获得的利润也与海军进行分成!”
弋谦敏锐的认识到这样的经济结构是不健康的,官府主导贸易不是不可以,不过却不能以贸易盈余做财政收入。
政府的财政收入必须要通过赋税来完成,赋税的合理征收是考验一个政府是否合格的基石。
若是一直依赖贸易盈余为财政收入,时间一长必然会滋生贪腐,官商勾结之下,利用特权牟利便成了习以为常之事。
大明士绅士绅优待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本来指望士绅稳定乡间,保证朝廷税收能够完成,可是士绅却利用特权公然挖朝廷的墙角,把本该属于朝廷的赋税占为己有。
弋谦已经想好,他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商税厘清,官营经济没有问题,不过商业就是商业,税赋就是税赋,两者必须分开!
“向将军,现在南平州的主要种植什么庄稼?”
“这里气候与山西老家差不多,经过种植试验,发现南平州适合小麦与高粱生长。老百姓会在田间地头,自家的院子里种些杂粮。不过这些杂粮不过是一些点缀,主要还是小麦与高粱做为主要种植作物。”
“高粱与粟(小米)耐旱,不过产量并不高,不然也不会渐渐被小麦与水稻取代!而且高粱的口感并不是很好,不知百姓种植高粱是用来食用还是用做酿造?”
“刚开始老百姓还吃高粱米饭,现在都已经以面食为主,高粱的主要用途已经是对牲畜贴膘和用来酿造酒醋!”
弋谦敏感的抓住了一条商机,这高粱酒口感清冽,回味甘醇,是非常完美的酿酒原料,或许酿酒会成为南平州的一大财源。
不过弋谦暂时并没有表态,而是在向大兴的陪同下继续考察新汾河两岸的农业情况,新汾河两岸目前已经开垦出农田一百万亩。
刚开始的时候,都指挥使司承诺,只要在一年之内,老百姓能开垦多少土地,这些土地都是他们自己的。
都指挥使司量地之后发放地契,老百姓垦荒的热情很高,可是等到真正耕作的时候,老百姓们发现一个壮劳力的耕作极限也就三十亩地,再算上自家婆姨和孩子,五十亩地已经一个五口之家,一个壮劳力的家庭的极限。
除非家中劳力多的,否则根本就种不了那么多地。就算多开垦土地也种不过来,到最后百姓都主动放弃了多开土地。
在山西老家的时候,由于人多地少,土地总是不够用,从来就没考虑过还有种不过来的时候,现在发现一个家庭的力量真的很有限。
都指挥使司发现这个情况之后,及时做了调整,对于一个家庭的开荒面积做了规定,每个人不得超过三十亩,也就是说一个五口之家的土地不得超过一百五十亩。
你开多少亩地就要缴纳多少亩地的赋税,都指挥使司不会管你有没有耕种,这样的政策遏制了百姓多吃多占的思想。
有些百姓总想着不管我种不种得过来,先把地占上那是没错的。可是这样政策出来,老百姓就不敢再多占土地,毕竟你能种五十亩地,却占了一百亩,那就等于比别人多交了一成的赋税。
眼下的南平州地广人稀,并不缺少土地,百姓又不是傻子,有了这样的条件之后,自然是能种多少就种多少。
随着新的移民到来,又会迎来一波垦荒潮,估计到明年的秋天,南平州能够有一百五十万亩的土地能够耕种起来。
按照亩产一石的收成计算,也能收到十五万石的粮税,再加上收购百姓手中的余粮,南平州官府手中至少能掌握五十万石的粮食。
这样一笔粮食,南平州基本上已经能够做到自给自足,还有一些盈余,这是弋谦考察过南平州农业之后做出的结论。
弋谦走马上任之后,立刻与向大兴进行了分工,向大兴主要负责屯田百姓的军事训练,保证南平州不被土人袭击。同时管理南平州对土人贸易事项,利用大明的手工业商品,换取土人的牛羊等初级农产品。
为此专门成立一家南平州官营贸易公司,负责对土人的贸易,公司共计股份一万股南平州官府占股七成,其中南平州官府三成、海军两成、都指挥使司代表的陆军两成,剩余三成以每股十贯钱的价格向整个南平州招募股份。
南平州的老百姓可是亲眼目睹了贸易公司的利润情况,都知道这是一只会下蛋的母鸡,对于向整个社会募集的三千股资金,没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募集完成。
公司的账面上一下子就多了三万两银币的资金,这笔资金贸易公司并没有全部用来进货与土人交易,而是拿出一万两开始在州城附近寻找适合烧砖的黏土,开始建设砖窑,红砖在皇帝的默许下,现在已经成了大明的主要建筑材料,这种红砖比起青砖来优点是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缺点是没有青砖结实。
以前老百姓不敢使用红砖是因为这个颜色容易被官府认定是僭越,搞不好不但房子没修好,命搭进去了。
朱瞻基登基之后,对于大明百姓的衣食住行格外关心,老百姓吃糠咽菜住茅草屋那是对文官们口中的大明盛世的羞辱。
朱瞻基专门在邸报上宣传鼓励百姓使用红砖建房,一座红砖房屋不但比茅草土坯房外表美观,而且更加的坚固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