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五胡烽烟 > 五胡烽烟
错误举报

0476 继续无题

    探索商洲(美洲)是早就制定好的计划,前面二十年唐国的船队一直在向北探索,脚步最远已经触及到了北冰洋。
    只是那边实在太冷只是转了转就回来了,也没有人跨过那道海峡前往传说中的商洲。
    今天文易正式组建了一支探险队前往大陆的对面,去寻找传说中的商洲。
    这支舰队的规模不算大,只有五艘船六百余人,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一个人都可以说身怀绝技。
    医生、厨子、军人、商人、工匠……甚至还有道士。
    物资装备也很齐全,图书、药品、娱乐措施等等都做到了最好,最重要的就是有罐头,比起当年欧洲大航海时期的条件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但即便如此,这种拓荒式的探险也是极度危险的,说九死一生不为过。
    所以文易才会亲自给他们送行,并为他们立碑。不论最终结果如何,他们的事迹都应该被所有华夏人铭记。
    皇帝亲自送行,又为他们树碑立传,确实很鼓舞人心。这群勇士都升起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然后踏上了远航的船只。
    文易站在岸边,目送他们离开。北海舰队数十艘军舰为他们护航,数百门火炮齐鸣为他们送行。
    已经被正式抽调到北海舰队担任大将军的王安在一旁说道:“陛下放心吧,军舰会一直护送他们到达方丈岛(北海道)。”
    “后面数千里的道路上也有许多我们留下的补给点,一直到通洲海峡都不会遇到什么麻烦。”
    通洲海峡就是前世的白令海峡,因连通两大洲故取名为通洲海峡。
    之前唐国的船队已经摸索到这里,并在地图上标注了可以获取补给的点。只要探险队按照地图走,在跨过海峡前都不会遇到太大的问题。
    文易道:“我担心的就是他们到达对岸之后啊,希望那些殷商后裔不要太野蛮。”
    王安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远渡重洋去接触一群完全陌生的人,有多危险可想而知,只能祈祷他们能活着回来。
    还好文易也不是那种多愁善感的人,很快就恢复过来,然后就在旅顺港转了起来。
    文易道:“怎么样,这个地方作为舰队基地还不错吧?”
    王安恭维道:“何止是不错啊,这里简直就是我见过最适合当做海军基地的地方。陛下目光独到……”
    文易打断他道:“行了行了,别拍马屁了,好好的把这里建设好。这里可不只是用来当海军基地的,还会成为最重要的造船基地。”
    “如果可以还要修建大型港口,允许商船停靠……当然,这些都是以后的规划,可能要几十年后才能实现。”
    “可身为决策者我们要有长远目光,在设计规划港口的时候要把这些都考虑到,免得将来还要多折腾。”
    王安道:“是,谨遵陛下教诲。”
    文易又问道:“现在这里有多少百姓了?”
    王安道:“不多,只有一万五千户不到五万人。不过东宁船厂要迁徙到这里,连工匠带他们的家人有两万多人……”
    “再加上户部从南边抽调了五千户过来,一年后总人口能达到十万人左右。”
    文易颔首道:“十万人远远不够,但天下连年动乱民不聊生,人口总量暴跌,到处都缺人口啊。”
    王安道:“若没有陛下,这场动乱还不知道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呢。”
    文易失笑摇头,道:“十万人已经是朝廷能给这里最大的支持了,想要更多的人口就只能鼓励生育……医疗就成了重中之重。”
    王安道:“这是行政系统的事情,我们军方不好插手啊。”
    文易道:“人不能被尿憋死,军民鱼水情忘了?军队帮百姓干活顺便普及一下卫生知识,再让军医去帮百姓治病……都是可以的。”
    “现在百废待兴,我们必须动员所有的力量恢复生产和人口才行。”
    王安道:“是,臣明白了,这就吩咐下去。”
    文易仰天长叹道:“眨眼我就已经年近四十,半截身体已经入土,时不我待啊,真恨不得天下人口暴增一倍。”
    ……
    天下人口不可能暴增一倍,别说一倍,几十万人都难。
    现在制约唐国发展的不是土地,而是人口。原燕国有人口九百五十余万,晋国一千一百万,唐国原有四百五十万,加起来也才两千五百万人左右。
    听起来这个数字很多,但看看国土面积就知道人太少了。平均一下估计一平方公里就三四个人,说一句地广人稀一点都不夸张。
    但人口这东西真没有办法,只能慢慢生。没有两三代人的时间,不可能恢复过来,想破亿可能需要百年时间。
    这还是在确保医疗条件降低生育带来的死亡率的情况下,否则速度只会更慢。
    但反过来说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车小好调头。两千万人的改造工作,做起来总比两亿人要容易的多。
    文易一直在旅顺待到四月底,倒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主要是为了等谢道韫一行人。按照计划,这几天她们也应该到了。
    在旅顺这些天他也没闲着,亲自参与设计了一座仿现代化的军营。这座军营可不是为了停靠木制风帆船,而是为将来的蒸汽船乃至铁甲舰做准备。
    造船厂那边也同样作出了一些远超时代的新设计,比如搞出了好几个万吨级船坞。
    在前世万吨船太常见了,可在这个年代就是科幻……至少十年二十年内是造不出这么大的船的。
    但文易还是坚持把万吨船坞给弄了出来,不为别的,只是想以此激励造船厂的工匠。
    不要满足于当下,要向前看,看到这些船坞了吗?这就是下一步的目标。
    万吨船坞的出现确实激励了不少人,最受刺激的反而是水师官兵,都迫不及待的想要见一见这样的船到底如何。
    相信未来造船厂的工匠会经常受到他们的催促的。
    谢道韫率领的战队如期抵达渤海湾,文易乘船在海上和她汇合,然后一起返回北都。
    路上他明显能察觉到谢道韫有些变了,不再张口闭口都是政务,而是和他聊一些家长里短,聊后宫的事情。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对这种变化他还是很喜欢的。
    柴淼自然也随着一起过来了,她不可能随文元一起去赴任,没有这样的规矩。对于自己的孙女,文易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小家伙已经长开了,白白胖胖的非常好看:“这丫头长的像小淼,将来一定漂亮。”
    柴淼瞅了个机会道:“父亲,东宁公主的封号太重了,我怕她承受不起。请您收回成命,给她换一个?”
    文易道:“她是大唐第三代之长,也就是天下不允许女子做皇帝,要不然她就是未来的皇帝,有什么承受不起的?别听那些人嚼舌头根子。”
    柴淼喜滋滋的道:“是,我听您的。”
    小丫头还是认生,没一会儿小嘴就咧开了,文易不得不把她还给柴淼。马上就有奶妈过来接手,带着她告退。
    等人都离开,文易才叹道:“时间过的真快啊,不知不觉我们都成祖父母了。”
    谢道韫也深有感触的道:“是啊,眨眼二十年就过去了,您当年说过的话也全都实现了。”
    文易不无感激的道:“多亏了你的协助,要不然也不会如此顺利。”
    谢道韫笑道:“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你是我的夫君,帮助你是理所应当。况且我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现在天下谁不羡慕我。”
    文易笑道:“不只是现在,将来后人提起我们也会羡慕我们的。”
    谢道韫向往的道:“希望如此,以后在事业上我可能就帮不了你什么了,只能帮你打理一下后宫,你别嫌弃我就行。”
    文易道:“你这话说的可就太谦虚了,医疗建设一直都是你在负责的,没有你哪会有现在的成就。”
    “以后这方面还需要你多操心才行,建立一套覆盖近三千万人(包块秦凉代三国)的医疗体系,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谢道韫心中好受了不少,道:“只要你不怕别人说三道四,我倒是没有什么意见。”
    文易道:“一路走来我们受到的非议还少吗?随他们说去,历史会证明一切的。”
    夫妻俩三言两语就达成了默契,一切照旧。并不会因为得了天下就改弦易辙,要求谢道韫放下一切回归后宫。
    文易这么做也是有深层次打算的,想要让世界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松开一部分对女性的束缚。
    尽管他在唐国推行新思想,可女性出来工作依然不被大众所接受。
    这么多年,女性官吏主要集中在医疗体系和学政体系,这还是因为前者是谢道韫负责的,后者是水柳负责。
    要是给这两个部门换负责人,秒秒钟打回原形。
    所以不论从哪方面来考虑,文易都不会收回谢道韫手中的权力,她的身份本身就是最好的表率。
    连皇后都亲自出来工作了,对女性是个巨大的鼓励,也能堵住很多保守派的嘴巴。
    而且谢道韫和水柳两人也可以互相扶持,要是一方退,剩下一方就真成孤军奋战了,形势会更加恶劣。
    回到皇宫又是一通忙活,也是这个时候文易才知道谢道韫把那条大鲤鱼也给运回来了。
    专门改造了一艘二十余米的大船,从北方运水去东宁,等这条大鲤鱼适应水质之后就放在船上养着,然后等到北方天气转暖才出发运送过来。
    文易很不喜欢这种折腾,但事已至此也没什么好说的。
    北都皇宫倒是有一个不小的水塘子,占地五亩,而且接的还是活水……至于这条鱼能不能活下来,就看它自己的命。
    ……
    东宁那边的集体迁徙,后宫家人的到来,让文易的生活也变得热闹起来。至少不用每天都是工作工作工作。
    现在工作之余可以去后宫陪陪老婆孩子,他的孩子也都大了很少有愿意让他陪的,都嫌有他在玩的不自在。
    不过嫔妃倒是很喜欢和他在一起,聊聊风花雪月,顺便再趁着现在还能动弹的了,做点爱做的事情。
    时间不知不觉的过去,很快又到了年尾,迁都工作正式完成。北都的营建也接近了尾声,就剩下最后的扫尾工作。
    从天下各地迁徙来的十万户百姓,也分别入住其中,让这座城市终于有了烟火气息。
    今年一年唐国并未对外发动大的战争,一直再搞内部建设,搞移民工作。
    土改加上两年的休养生息,让民间重新恢复了元气,基本上家家都有两年的余粮。
    且由于唐国推倒了村墙,放开了对人身自由的约束,又不禁止商业流通,大量的农村集市开始形成。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商品种类还是太少,大多都是农产品。
    而早已经组建完成的税务部,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只不过他们并不是去收税而是去实地考察,调查民间商业的真实情况,好进行针对性的设置税率。
    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填饱肚子家有余粮的百姓也开始主意自己的衣着。
    虽然百姓还是更习惯于自给自足,可这会儿棉花还没有流行起来,自家纺麻织布又有点来不及,许多人就动了心思去购买。
    如此一来还小小的促进了一波布匹生意,唐国纺织厂滞销的棉布被清空了一大批。
    工部和商务部合作开办的罐头厂也早就推出了产品,一开始销量并不好,但随着百姓渐渐富裕起来,销量开始上涨。
    但对百姓来说这依然是奢侈品,只有逢年过节走亲串友才会购买一点当礼品,而且还是最拿得出手的礼品。
    毛衣和棉衣也同样畅销,前面已经说过,在棉花没有普及之前古代人御寒一直是个大问题。
    有钱人家可以靠皮草,穷苦百姓怎么办?那真的是五花八门什么手段都有。
    有木棉的用木棉,没木棉的就往衣服被子里塞比较细小的绒草,冬天实在太冷就钻进草剁里把自己埋进去睡觉。
    别问有没有虱子虫子之类的,也别问会不会过敏,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而现在家里条件改善了,自然想弄几件像样的棉衣棉被,贸易和棉衣就成了首选。
    而且朝廷还趁着这一波机会给百姓推广了棉花,不需要多,每家分出两三分地种棉花就足够全家使用,剩下的还能卖钱。
    除了吃穿,房子也同样是重中之重。
    以前大多百姓都无立锥之地,住的地是地主的,人死了只能埋在乱坟岗,哪有资格盖房子。
    现在拥有属于自己的地,又有了余粮,自然想要盖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
    总之,唐国全国上下都进入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之中,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
    隔壁就不一样了。
    尽管今年又是一个大丰收,可苻坚却一点都笑不出来。